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同学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历史课堂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不断的摸索如何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进行一下总结:
01
设置悬念
经过十分钟的课间活动,学生们的思维停留在兴奋状态,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学生学习兴趣是否高涨,也取决于教师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例如我在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我先把毛泽东写的《七律诗长征》一诗投影给学生打印出来,并让学生齐读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闽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读完这气势磅礴的诗,就此我提问长征这么艰苦,为什么还要长征?这一节课来解决一下。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习兴趣就来了,注意力也很自然的转移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02
利用“诗句、谜语、对联”等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对诗句、谜语、对联等感兴趣。根据这一发现,我经常把诗句、谜语、对联等与历史有关应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时候,关于战争胜利主要原因可以打以下的历史人物,有以下几个答案,一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二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三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抗日。四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五公共、国共共同努力。利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是公共即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我最后明确告诉学生,这五点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由于这种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就记住了。
03
运用历史图片、漫画的作用
历史图片、漫画的可以烘托再现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例如:在讲大跃进运动时,我把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漫画展现给学生,这些漫画非常形象的把大跃进时期人们希望高生产的愿望表现出来,形象逼真,请问这种现象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又给我国造成怎样的影响?经过这一展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起课来。
04
联想记忆方法
联想记忆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太科学,但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记忆一些知识点。例如,在讲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时,我采用联想这种方法教给学生记忆一些知识点。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教给学生只记两个字,顺达,顺是顺治,达是达赖喇嘛,康熙封五世班禅为班禅班禅额尔德尼。也教学生记两个字,康班,康是康熙,班是班禅额尔德尼,学生记忆起来简单准确,且不容易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
05
穿插历史小故事
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没有多大兴趣,但如果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会慢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西周灭亡这一问题时,关于周幽王,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短短三五分钟的一个小故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良好。
06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也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明朝《对中外交往与冲突》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通过播放这首歌,激起学生急于想知道澳门是何时被葡萄牙侵占的历史。看到学生这种急切的心情,我明确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需追溯到我国明朝的对外关系,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效果非常好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提高他们的课上效率。
撰稿人|张立书
供稿人|张玉玺
审稿人|吴艳云
▼
往期精彩回顾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