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如今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一个地方,每次提及它,我们所能想到的,大概都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国,或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过在唐朝,西域却是大唐帝国的骄傲,是唐朝国力强大的象征。如果踏过历史长河,我们会在西域看到一座座庞大的要塞,狂风席卷着漫天的黄沙在空中呼啸而过,但大唐的军旗依旧在空中飘扬,士兵的背后是自己的祖国,面前是荒凉的戈壁,士兵坚毅的眼神正如盛世中的大唐帝国。
唐朝盛世,万国来朝,不仅是因为唐朝强大的国力,还因为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在唐朝最鼎盛的时候,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西方的中亚各国,都有许多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和借鉴大唐帝国强大起来的原因。而西域,无疑是唐朝西部最重要的门户,同时也是唐朝连接世界的窗口,唐朝对于西域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安西等地,唐朝设有安西都护府,并驻守有整个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安西军。不过,开疆拓土是极度困难的,更何况是远离大唐的西域,因此朝廷非常重视安西军,安西都护府历代主帅皆是大唐名将,而高仙芝无疑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位。
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将,他曾掌控着唐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但是他却是高句丽人。如今许多韩国人都认为高仙芝出身韩国,但其实古代的高句丽并不是朝鲜半岛政权,它是以中国东北部为核心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一点在《三国志》和《汉书》当中都有记载。在唐朝时,国家思想比较开放,对于将领的选拔任用依托于能力,而非民族出身,因此唐朝的许多名将都出身外族,他们掌控着唐帝国大半军队,当然这也为后世的叛乱埋下了隐患,但在初期,这一政策极有力的促进了唐朝的开疆拓土。
高仙芝的父亲也是大唐将领,他年少时就跟随父亲来到安西,两人因功皆拜为将军,因此高仙芝可谓年少有为。不过此后高仙芝一路碰壁,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中任职,却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之后,发现高仙芝的才能,因此重用于他。高仙芝是一个非常注重排场的人,他容貌俊美,身材高大,每次出军身边随从众多,气势宏伟,不过高仙芝的能力配得上他的排场。
在开元年间,唐朝来到鼎盛时期,但吐蕃却以武力逼迫小勃律结盟,切断了西域与唐朝的通道,西域各国以吐蕃为尊。这自然惹怒了唐玄宗,于是他先后派遣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等人率军远征小勃律,但“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旧唐书》)唐玄宗盛怒,随即命令时任安西副节度使的高仙芝率领一万步兵远征小勃律。虽然名为步兵,但唐朝时的步兵却不简单,根据《旧唐书》中记载:“时步军皆有私马”,这意味着当时的步兵都有自己的马匹,因此算是半个骑兵。只是以一万步兵,远征小勃律和吐蕃联军,仍然困难重重,但高仙芝却做到了。
西域并非都是平地和沙漠,在安西到小勃律的途中有许多雪山,途经西域数国,高仙芝率军从龟兹出发,《旧唐书》记载:“自安西行十五日至拨换城,又十馀日至握瑟德,又十馀日至疏勒,又二十馀日至葱岭守捉,又行二十馀日至播密川,又二十馀日至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高仙芝率领一万步兵,翻越海拔七千多米的高山,总共花费百余天,最终来到连云堡。连云堡是小勃律最重要的堡垒,它建筑在一座山峰上,易守难攻。然而高仙芝却仿佛战神一般,兵分三路,在勇将李嗣的带领下,陌刀队登上城门,唐军势不可挡,攻下连云堡。随后高仙芝又率军翻越雪山,攻下坦驹岭,最终当着吐蕃援军的面,将小勃律国王和公主俘虏,押解到长安。此战之后,高仙芝横扫西域各国,成为大唐战神,震慑整个西域。
不过在征讨西域各国的时候,高仙芝烧杀抢掠,贪得无厌,残暴不仁,“由是西域不服”,导致诸胡部落联合大食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进攻安西。高仙芝得知之后,在没有接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军出击,以三万军力攻打到恒罗斯城。双方僵持不下,但最终因唐军中葛罗禄部反叛,高仙芝大败,仓皇逃跑,此役“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自此,唐朝在西域的苦心经营,几乎毁于一旦。
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高仙芝被革去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调归京城。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立刻出兵勤王,但由于手无精兵,退守潼关,最终因被人构陷而被唐玄宗下令杀害。就这样这位威震西域的军神,在平定“安史之乱”这场大幕刚刚揭起时,就以如此方式结束了性命,实在令人唏嘘。
由于高仙芝的失败,加上唐朝著名的将领实在太多,仅是经略西域的将领就不计其数,因此高仙芝在后世知名度并不高。然而这位出身高句丽的将领,率领安西军进行唐帝国最庞大的远征,以数万军力扫平西域,镇守安西,维护了大唐西部边境的安全,不负军神之名。正如《旧唐书》赞曰:“羯贼犯顺,戎车启行。委任失所,封、高败亡。虔刘圻甸,僭窃衣裳。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高仙芝》
《大唐帝国西域守护神——大将高仙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