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形写神。 唐朝名言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载东晋顾恺之语。本句大意是:通过形貌写出精神。人的外形容易描绘,而精神难以刻画,因此绘画以“神似”为贵,但精神又必须通过外貌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说绘画要~。
唐代画家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2.强学力行。唐代文学家 韩愈
3.惠言若金。唐代诗人 储光羲
4.交情老更亲。 唐朝名人名言
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高三十五:指诗人高适,三十五是高适的行第。本句大意是:朋友之问的交情,到了老年历时愈久就更加亲密。高适到蜀州任刺史时,杜甫见到了老朋友分外高兴,写丁这首诗。~现在仍可用于反映交情越老越亲密。
唐代诗人 杜甫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5.志同而气合。
唐·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气合:意气投合。本句大意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一句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的“道合志同”意思一样,现在多写作“志同道合”,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信仰、志向及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6.自知者为明。
唐·韩愈《复忘赋》。本句大意是: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人。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耆强”,韩愈此句即由此而来。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致盲目自满,固步自封;如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经常警戒,谦虚谨慎。这句话被后世引为“自知之明”;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复忘赋》
7.文章憎命达。 唐朝名言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指诗文创作。憎:厌恶。命达:命运显达,指官运亨通。本句大意是:好文章总是憎恶作者命运显达(意即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总是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人)。~和“诗穷而后工”异曲同工,都说明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里,飞黄腾达、养尊处优的人写不出有价值的文章来,而沉沦下位、遭贬受辱的作家,才会创作出反映现实、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屈原、司马迁、曹植、李白、杜甫、苏轼、关汗卿、曹雪芹等卓有成就的作家,都证明了这一文学观象。此句可用于对遭遇坎坷的作家表示同情,也用于说明遭遇不幸的作家常常可以创作出立意不凡的不朽作品。
唐代诗人 杜甫 《天末怀李白》
8.时光速流电。
唐·李白《赠汉阳》。本句天意是:时光急逝,像流光闪电一样迅速。此名句以一个浓缩句表现作者对时光的感叹,反映诗人的惜时之情。在现实生话中,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的无形无象的东西。它主宰着万物成长的命运,与人生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它成为从生活到文学创作中人们最关心的对象之一,对于这一抽象的东西,人们习惯以具体的形象加以表现,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与诗文的形象性,更便于说理,更易于抒情,更容易为人接受。~即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人们对闪电稍纵即逝的具体体验来感受时光的瞬间即逝,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比喻。另外,此句句式新颖,使诗句不但蕴涵增大,而且富有新意,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
唐代诗人 李白 《赠汉阳》
9.为学心难满。
唐·项斯《送欧阳衮之闽中》。本句大意是:做学问的人对于知识的追求永远不会满足。此条写出了做学问的人那种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永不放弃追求的科学求实精神。寥寥五字,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形式上它写一种心理,内容却是种强烈的感人的精神,因此内蕴是极丰富的。
唐代诗人 项斯 《送欧阳衮之闽中》
10.板荡识诚臣。 唐朝名人名言
唐·吴兢《贞观政要·忠义》。板荡:《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两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了国家。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社会动荡。诚臣:真诚为国的臣子。本句大意是:只有在臣家动荡变乱的危难时刻,才能识别出谁是真诚为国的忠臣。表述在危难时刻才能识别人的时候,可借用此句。后人还常用“天下板荡”来形容国事动荡,战乱不息。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
11.独耻事干谒。
唐·杜甫《白京赶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干谒(ye页):国有所求而讨好有权势的人。本句大意是:自己把那种讨好奉迎有权势的人的行为,看作是可耻的。可用来描写那些正直的、不肯趋炎附势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白京赶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干请伤直性。
唐·杜甫《早发》。干请:有所请求而干谒。直性:耿直的本性,本句大意是:有所企求而去请求接见,损害了我耿直的本性。《早发》诗抒写了诗人为奔走谋生而匆匆早发的叹息。诗人说:“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艰危作远客,~”。前二句颇为幽默,后二句可谓伤心之极。杜甫认为自己既不能抗节高隐如怕夷、叔齐受首阳之穷饿,又不屑屈己逢人如张仪、苏秦之朝秦而暮楚.但艰危作客,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又不得不去干请,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请求接见。此句生动地写出一个被扭曲了的心灵在痛苦的深渊中拼命挣扎的轨迹,读之令人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精练的语言赞叹不已。可用以抒发不得不去作些委屈违心之事时的心情,或说明作委屈违心之事,将会有损一个人的耿直本性。
唐代诗人 杜甫 《早发》
13.秀外而惠中。 唐朝名言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惠:通“慧”。本句大意是:外貌秀美,内心聪敏。这句在原文中是用以形容封建官僚姬妾成群,她们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成天妒宠争妍,有一定的讽刺性。现在可用以从正面形容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的人,一般用于写年轻的女性。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14.轻燕受风斜。
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
15.古树连云密。
唐·陈子昂《入峭峡安居溪伐术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本句大意是:古老的树木茂密成林,简直与天边的云朵连成一片。树密而以“连云”夸张,生动而逼真。可用来描写古木参天的景象。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术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16.梨花白雪香。 唐朝名人名言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本句大意是:梨花像雪一样洁白,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白雪香”三字,有色有香,并以雪为喻,写出了梨花的神韵,可谓言简意赅。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17.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本句大意是:大雪飞扬,落满了即将出征的将士的弓刀。诗句写出了边塞雪夜征战的景象,既突出了严寒,又蕴藏着豪气。倘若把“弓刀”换成其他雪地景物,则豪气大减,缺少了壮美感。
唐代诗人 卢纶 《塞下曲》
18.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应正直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李翱 《答朱载言书》
19.岁去弦吐箭。 唐朝名言唐代诗人 孟郊
20.事业无穷年。唐代文学家 韩愈
21.食毕当行走。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22.圣人无常师。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文学家 韩愈
23.人生似朝菌。
朝菌:某些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借喻生命极为短暂
唐代诗人 寒山
24.鸟有比肩行。唐代诗人 刘叉
25.浮荣不足贵。 唐朝名言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26.崭然见头角。
见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崭然:突出貌。见:同“现”,显示。头角,比喻出色的气概与才气。本句大意是:显现出突出的气质与才能。这是韩愈在为柳宗元所作的墓志铭中描写柳氏早年才气的著名句子。名句以比喻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人的主观情志,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此名句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用语传神,很得后人青睐。在不断的流传与应用中,此语浓塘为“崭露头角”的成语沿用至今。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27.喜怒不形于色。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本句大意是:内心的喜怒哀乐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阮籍容貌出众,气宇轩昂,性格孤高,但他在政治上非常谨慎,~,因此能在政治极其黑暗的魏、晋之交,一次次地避祸全身。此句以直陈的手法表现人物“至慎”的性格,言简意赅,生动准确。自《晋书·阮籍传》与《北齐书·王琳传》之后,~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稳重,城府较深的常用语。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阮籍传》
28.鉴往可以昭来。 唐朝名人名言
唐·张九龄《进金鉴录表》。鉴:借鉴。昭:看清。本句大意是:借鉴往事可以昭示来人。作者认为:借鉴往事不是为了装溃门面,也不是为了炫耀知识,而是为了从中吸琅教训,总结经验,以作好今天的工作。因为“前事昭昭,足为明戒”。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进金鉴录表》
29.惟陈言之务去。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句首语助诃.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必须。本句大意是:务必避免那些陈旧的言辞。再优美,再奇丽的语言,如果陈陈相因,反复使用,也会变成陈词滥调,让人读来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心中生厌.因此作诗为文除了命意新颖之外,语言的创新也非常重要。这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中语言的推陈出新的重要性时引用。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答李翊书》
30.未知鹿死谁手。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勒载记》。鹿:猎取的对象。本句大意是:不知谁能猎取到鹿。《晋书·石勒载记》:“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井驱于中原,~。”鹿在这里比喻政权。~表示还不知道谁能夺得天下。本句可用于表示不知道谁能夺取政权,也可用于讲不知谁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石勒载记》
31.濯清泉以自洁。 唐朝名言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濯(zhuO捉):洗涤。本句大意是:甩清澈的泉水洗涤自身。永远保持一尘不染。这里以“濯清泉”比喻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可用来描写人们经常自省的行为,或者表现以进步的理论著作、文学作品等陶冶自己的情操。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32.语刺刺不能休。
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刺刺:语言罗嗦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说话不停地罗嗦。韩愈在原文中以~讽刺有的士大夫以国家利益为轻,个人私利为重,为家里的生活琐事喋喋不休。现在描写人们说话不分主次,对小事大发议论,罗嗦不已时可作参考。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殷员外序》
33.迅雷不及掩耳。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
34.天与人交相胜。 唐朝名人名言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35.人诚务胜乎天。
唐·刘禹锡《天论》务:致力。人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制服自然的。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天论》
36.争先睹之为快。
见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睹:看到。快:快乐。本句大意是:把争先看到作为高兴之事。一本书,一场歌舞,先看后看本无大的区别,但人人抢着先看,而且以先看为快乐,这就反映出人们急于看到的迫切心理,或这场歌舞具有吸引人心的艺术魅力。“先睹为快”已成为表达急于见到、殷切盼望之情的常用成语。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
37.士穷乃见节义。 唐朝名言
见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柳宗元的字。穷:指处于穷困的境地。乃:才。节义:节操和道义。本句大意是:士大夫在穷困的处境中才能表现出节操和道义。在原文中,本句用以赞扬柳宗元的操守。当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锯(字梦得)被贬为播州剌史。播州在今贵州遵义,条件十分艰苦,柳宗元认为那里“非人所居”,而此时刘禹锡老母尚在,不宜远离,又断无母子同往之理。柳宗元“不忍梦得之穷”,向朝廷提出愿以柳州(在广西柳州市)与播州交换,即使为此得罪朝廷,死而不恨。对这种行为,韩愈十分赞赏,认为~。可见此句在原文中本指柳宗元能在朋友患难之时舍己助人,现可化用以泛指在艰苦的考验中能识别一个人的品格。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38.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
39.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本句大意是:七十高龄的人自古以来不多见。这句话说明在当时七十岁的人已经算难得的高寿了,后来“古稀”已成“七十岁”的代称。用以称人,有祝贺其已届高寿的意思;用以自称,则有宽慰或自喜已经高寿的意思.解放以后,我国人民的平均年龄大大提高,这句话已不适用,而是“人生七十多来兮”了。
唐代诗人 杜甫 《曲江二首》
40.弱之肉,强之食。 唐朝名人名言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弱者。强:强者。食:食物。这两句大意是: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大鱼吃小鱼,强暴动物吃弱小动物本是自然现象,从而保持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用“弱肉强食”比喻力量小的被力量大的欺侮吞并。倘以此为阶级压迫、民族侵略、以强凌弱提供所谓“理论”根据,则是十分反动的。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
41.驾轻车,就熟路。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这两句大意是:犹如驾驭着轻车,走着熟悉的路,十分自如。此二句比喻任务不重,又有经验,事情很容易办。它妙在“轻”、“熟”两个形容词上。驾车自然很难.但驾轻车则容易得多了;走路自然也难,但走熟路就容易多了。更何况轻车”、“熟路”合为一体,这就更容易了。成语“驾轻就熟”、“轻车熟路”就是从此名句简化而成,用以形容任务既轻松,又熟悉,完成起来十分容易。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石处士序》
42.善恶不可以同道。
唐·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本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如同水火,不可以和平共处。作者认为:“忠邪不可以并立,~”,表现出作者耿直公正嫉恶如仇的性格。在柳宗元看来,善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从原则上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决不能和平共处。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的对立。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43.芳草无情人自迷。 唐朝名言
唐·温庭筠《经西坞偶题》。本句大意是:芳草本无感情,人们自己见芳草而产生丰富的感情并因而迷醉。这是一首见景生情的诗:“摇摇弱柳黄鹂啼,~。”弱柳摇曳,芳草萋萋,黄鹂啼鸣都是客观自然景物。这些美丽的景物,引起作者的主观审美情趣,不禁沉迷陶醉于美景之中。作者的“自迷”之情,是由客观的“无情”的“芳草”所引发。它和苏轼词中名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花褪残红》)一样,是颇富哲理意趣的。~可借以比喻男女情场中,一方自作多情,恋恋不舍,单自相思;而另一方却毫无所察,根本不知道有人思恋自己。
唐代诗人 温庭筠 《经西坞偶题》
44.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本句大意是:(琵琶声由凝重、梗塞以至于断绝,)这无声的音乐比有声的音乐更能拨动人的心弦,表现的感情更充分,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声”在音乐上叫“歇拍”,它是乐章上的空白;选样的空白表现在戏剧上叫“静场”;表现在电影、电视屏幕上叫“空镜头”。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能引人入静,促人思索,耐人寻味,这种“无声”往往比“有声”表现出更丰富的感情,因而更能感动人,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
45.晚节渐于诗律细。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句大意是:老来对于诗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心精细,力求其工杜甫的诗歌在语言的锤炼科音律的运用上,都是下过苦工夫的。他曾说:“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新诗改罢自长吟”。正是通过反复的推敲、吟咏,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才使他的诗歌艺术迷到高度精美的程度。
唐代诗人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46.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朝名人名言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鸣:发出声音。本句大意是:世间万物只要有不平就会发出声音来。这是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开篇第一句。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凡~”这一激动人心的命题,这个命题带有极大的概括性,把有才能而受到压抑的人因为要表示自己的不平感情,或著书,或写诗,或呼号,或说话,都包罗于~之内。这句话现在已被浓缩成“不平则鸣”的成语,用来表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此成语知名度、引用率都很高。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孟东野序》
47.贫可富,乱可治。
唐·韩愈《太原王公墓志铭》。这两句大意是:贫穷可以变成富裕,动乱可以转为大治,贫无常贫,乱无常乱。只要不安于命运,努力奋斗,政策对头,领导得法,贫穷可以变为富裕,动乱可以转为大治。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也是对韩愈对此话所作的新解释。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太原王公墓志铭》
48.邑有流亡愧俸钱。
唐·韦应物《答李儋》。邑:这里指自己治理的地区。俸钱:俸禄。本句大意是:看到自己管辖的地区里有逃亡的难民,深感有愧于自己所领的俸禄。这是封建社会正直的官吏、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这种关心民生疾苦、不愿白拿俸禄的思想,有其积极意义。可化用来表达领导者关心人民、深恐失职的心情。
唐代诗人 韦应物 《答李儋》
49.白头惟有赤心存。 唐朝名言
唐·杜甫《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赤心:指拥戴朝廷,维护统一的耿耿忠心。本句大意是:虽然到了耄耋之年头发都白了,但对朝廷对国家的一颗赤心仍存。原诗是歌颂当时著名将领李光弼的,开头两句为:“李相将军拥蓟门,”李光弼曾任范阻节度使.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有大功,因为他力挫叛贼,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减轻了人民遭受分裂、战乱的苦难.所以诗人称赞他~.现在可仅用字面的意思,赞扬那些虽至暮年,但壮心不巳,仍忠心耿耿为祖国、为人民勤奋工作的人。也可用于形容那些流落异国他乡的人虽身在海外、行将就木,但仍念念不忘祖国,赤子之心永存。
唐代诗人 杜甫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
50.人情翻覆似波澜。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本句大意是:人情的冷暖如波涛一般反复无常。《酌酒与裴迪》原诗为:“酌酒与君君自宽,~。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诗歌揭露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此句将人情的反复无常比作起伏不定的波澜,波澜起伏于瞬间,人情变化于片刻,比喻精当,通俗易晓,把人情世态形象化了,易为人们所接受。
唐代诗人 王维 《酌酒与裴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