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艺术报》记者在廖乾五烈士的故乡,采访到了陕西省平利县中学政治老师汪德兴以及《廖乾五》连环画作者周成斌,听他们讲述这位革命先驱的一些革命往事。
他曾作为中共代表参加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是武汉地区早期共产党人,
也是陕西入党最早的人之一;
他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
是北伐“铁军”的政治部主任,
是南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
他作词的《国民革命歌》曾被定为代国歌;
他是贺龙元帅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二七大罢工、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1995年之前的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周恩来、叶剑英、叶挺、刘伯承等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名字排在一起的他,不仅没有照片,连生卒年月、籍贯都是空白。人们对他的逐步了解,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
连环画《廖乾五》封面(周成斌作)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廖乾五。
叶剑英:“他为中国革命立了无数大功,但大革命之后却没一点音讯了。”
《寻找革命先驱廖乾五》(《人物传记》杂志2018年第3期)一文作者汪德兴老师,向记者详述了他近年来探究搜集廖乾五革命事迹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故事。
1985年,叶剑英元帅去世前一年,曾召集鄂陕川党史研究负责人布置过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要找一个人。”叶剑英说,“这个人叫廖乾五。
1921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我作为大总统随员与孙中山到广西桂林参与北伐准备工作,后随江防舰队护卫孙中山南下广州。那时我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并肩战斗。当时领导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人就是廖乾五。”
叶剑英认为,我党真正最早掌握军事力量的,不是当时军史教科书写的叶挺独立团,而是廖乾五领导的孙中山铁甲队,全称是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铁甲队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军史最少应该往前提一年零三个月。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廖乾五已经是共产党赫赫有名的人物了。”叶剑英说,“廖乾五作风正派、文韬武略、有勇有谋,带兵纪律严明,是一位将帅之才,党领导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是他开的好头。他参加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革命立了无数大功,但大革命之后却没一点音讯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我们必须把他弄清楚。”
平利县中学廖乾五雕像
他是南昌起义主要策划者和领导人之一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区甘棠湖中的一艘小划子上,一场名为“小划子会议”的重要会议召开,当时开会的正是廖乾五和贺龙、叶挺、叶剑英、高语罕五人。“小划子会议”确定了南昌起义主力部队的军事行动,为顺利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当时的廖乾五协助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指挥所部进行战斗。起义后,廖乾五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与周逸群一起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在这之前,我党就掌握了一支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最早就是廖乾五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它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这支部队的军政主官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徐成章任队长,廖乾五任国民党党代表和中共党小组长。后来廖乾五任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廖乾五是主要策划者和领导人之一。
关于廖乾五的图书
电影《建党伟业》中也有一些线索显示共产党创建成立的第一支正式的红军部队,为什么番号不叫第一军而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呢?朱德1936年前后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谈道:“所以用第四军,就是为了要保持北伐时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北伐时期的第四军是共产党员最集中和影响力最大的部队,在当时很多人都把第四军和中共视为一体。而廖乾五正是领导这支“铁军”精神核心的政治部主任。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曾唱遍大江南北的《国民革命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诞生的,曾在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而这首歌的词作者正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廖乾五。其实这首歌的旋律源自大家熟知的著名童谣《两只老虎》。
烈士家乡人给湖南醴陵县英烈资料馆写信找人
汪德兴说,其实寻找廖乾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英雄,对他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党史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时任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的关心支持下,陕西《革命英烈》编辑部张敏、西军电(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董建中老师、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守宪组成的三人工作组,辗转17个省市走访。进入第146天,1986年6月17日中午,张敏一行辗转来到湖南醴陵县革命英烈资料馆,碰见一位路过的女同志,姓崔,她“文革”前在资料馆干过。攀谈中聊到“廖乾五”三个字。崔女士说:这个名字她好像有印象。她说她年轻时看过一个带“乾”的名字,她请教过别人,还和别人争论过,所以还有印象。
关于廖乾五的图书
最终崔女士想起来她当年手头经办过一封寻找这个人下落的信。好像是这个人家乡寄来的。但是这封信件并没有找到,后来她想起来她每天都记日记。最终在1962年3月3日的日记里找到记着这么一些文字:转收陕西省平利县龙门公社龙门大队信,查询廖乾五下落……
找着了廖乾五的出生地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龙门村,也就找着了根,就有了解开所有谜底的钥匙。至此,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谜团终于能慢慢解开了。自此,一位牺牲55年而险乎被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英烈形象,才浮现在人们面前。
有了出生地这个线索,陕西省党史工作者尤其是安康党史工作者,走访散居各地的数百人士,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将廖乾五烈士的籍贯、生卒年月、主要革命业绩等脉络全部搞清。
《人民日报》:廖乾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
廖乾五的家乡被找到及其革命事迹被宣传之后,1996年3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廖乾五》(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2014年3月,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廖乾五在大革命中》(廖为凡)。
连环画《廖乾五》插图(周成斌作)
2006年,廖乾五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对廖乾五进行了一次集中报道,称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报道简要介绍了廖乾五的个人生平和丰功伟绩,在那不足800字的报道中讲到,“第四军在北伐战斗中征程万里,能攻善战,所向披靡,与廖乾五领导的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曾说:“北伐军的许多政治部中,以四军政治部成绩最好。”
2018年7月4日,新华社刊发《廖乾五:文武双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政治军事干部》一文这样写道:“廖乾五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廖乾五牺牲时未留下任何后代,他的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199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平利县中学塑建廖乾五纪念像。在陕西省平利县烈士陵园,也矗立着一座廖乾五的雕像,昭彰着他的丰功伟绩,供后人瞻仰和缅怀,纪念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连环画《廖乾五》插图(周成斌作)
2008年,23集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有廖乾五的人物形象;2017年,52集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旗》中有廖乾五的人物形象;2018年,30集电视连续剧《彭湃》也有廖乾五的人物形象。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于2020年7月报送立项的重大题材2集纪录片《廖乾五》,以烈士廖乾五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依托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政治军事干部廖乾五同志的一生,真实反映他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树立廖乾五烈士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的光辉形象,纪念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记者从《廖乾五》连环画作者、平利县委宣传部周成斌处了解到:1996年底,他当时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廖乾五》烈士传记,反复阅读后很震撼,于是就想利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来再现廖乾五烈士的革命生涯。
1997年开始着手准备工作,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按照烈士生平的大事件年表,专程先后到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江西的南昌起义纪念馆和湖南长沙档案馆等廖乾五烈士工作和战斗过的红色遗址,并得到了许多党史研究学者的帮助,10年走访、五易其稿,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不言而喻,终于在2010年完成画稿。之所以用连环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去了解廖乾五,在家乡群众的心目中,乾五烈士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驱,也是一位时刻鼓舞着平利人民的乡贤。
周成斌表示,廖乾五烈士是陕西和平利的骄傲。作为烈士故乡的一名中共党员,他在执笔创作的时候,更觉得熟悉亲切与感同身受,烈士对党的坚定信仰,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更激励他对党史再次深刻学习和感悟。“在两年的创作过程中,我从浩如烟海的党史资料中反复寻找廖乾五烈士的革命信息,试图在作品中还原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和他的丰功伟绩,让家乡人民能更深入地了解到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
从农民到知识分子,工人运动领导者,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军人运动领导者,廖乾五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型,从而和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
汪德兴认为,廖乾五堪称陕西革命先烈第一人,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这位先烈的英雄事迹近年来才为人所知,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探究这位历史伟人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齐敏
廖 乾 五 生 平
廖乾五
廖乾五(1886—1930),或写作廖乾吾,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龙门村人。家中排行老三。
由二哥资助,1911年毕业于京师农业学堂。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2年由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党代表,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不久即被秘密逮捕。1930年9月3日,廖乾五被秘密杀害于长沙郊区,时年44岁。
本文选自2021年3月3日《文化艺术报》A03版 详情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阅
扫码立即下载文化头条APP
责 编 | 庞阿倩
审 核 | 梁飞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