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特区政府锐意加强国民教育,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归属感。近日,教育局公开中小学「外评报告」,旨在促进学校互相取经,持续改善相关工作,全面落实国民教育。较早前,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后,亦提出多项建议,为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出谋献策。
「国民教育」、「国情教育」、「国安教育」乃至「爱国主义教育」一脉相承,相互影响。如何运用有限资源和时间,有效地培养爱国公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认识国家认识历史
「国民」是国家的持份者,也是书写历史的一份子;想了解「国情」,深入探索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要结合历史种种千丝万缕的因果;要一窥世界大局,明白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国安」问题,了解国家历史必不可少;想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 丰富多彩的人文宝典。
国家与历史密不可分,学习历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愫的不二法门。如何建立适切的历史教材,如何传递历史,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要「载体」。要学生生吞活剥各朝代的制度利弊,背诵年份和地名,容易消耗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起翦颇牧」的戎马生涯,读起来畅快淋漓的三国英雄事迹,是不少爱读历史的人能如数家珍的故事。「故事」引人入胜,饶有趣味,又因为以「人物」承载,往往能感动人心,令学史之人更容易沉浸其中。
「名人」与「故事」
笔者早前与鲜鱼行退休校长梁纪昌谈及如何鼓励学生发奋图强,改写命运,梁校长分享其心得—— 和学生分享历史人物的小故事。透过「吴下阿蒙」的故事鼓励学生阅读,努力学习,比唠唠叨叨说教更有说服力。以生动有趣的「主角」代替师长「言传身教」,化作楷模,同时令其与我国历史连结,产生共鸣。
教育是生命改变生命的事业,教授历史也要英魂施以援手,以教育工作者为桥梁,令学生得以与历史名人对话,向先贤学习。「故事」生动有趣,「人物」有血有肉,鲜活活现,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笔者深信以「人物」为本,说中国历史故事,可以令推行历史教育事半功倍,有益国民教育。笔者期望历史教材更着重呈现和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以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为本的展览及博物馆,尝试「以人为本」教授历史。
持续改善国民教育
加强国民教育是一项重大教育工程,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持续改善其效率,公开外评报告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令社会各界就改善国民教育工作集思广益的机会。国民教育要在教育体系真正扎根,需要各界共谋良策,找出有效的方式,令教师和学生都能适应,也能持续有效地推行。
文:邓家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