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趣事
本期主要讲述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
该成语最初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但这里并没有说出这个成语,该成语真正出现的是在元代无名氏的《暗度陈仓》,其原文如下: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主要是讲楚汉争霸初期,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封地主要在巴、蜀以及汉中地区。
当时这几个地区都是非常偏僻的,四周崇山峻岭,与中原隔绝,项羽也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把刘邦困在封地,安安分分的做一个汉中王。
但是,刘邦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并不安心只做一地之王。因此,在汉中的时候,他就随时准备冲出汉中,夺回关中,乃至夺取天下。
不过,关中地区是他第一个不得不夺的地方。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知道自己无论在兵力上,还是排兵布阵的能力上都远不如项羽,因此,他重用韩信为大将,以韩信为三军统帅,等待时机冲出汉中,夺取关中。
公元前206年,韩信命樊哙与灌婴等人大张旗鼓的修筑从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自己则暗地里带兵从故道进击陈仓。
当时在关中地区的章邯、司马欣与董翳等三秦之王被韩信的这一战术突袭打得措手不及,关中很快就被刘邦的汉军平定了。
最后,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多次领兵向东与项羽军团争夺天下,并最终在垓下一战打败项羽夺得了天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语是意思是说,别人是刀与粘板,我们是粘板上的鱼与肉。形容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该成语最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原文如下: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之后演变为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成语讲的是楚汉争霸时期,发生在著名的“鸿门宴”上的一件事情。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进入关中,但是当时的项羽势力很大,并不想让刘邦做关中地区的大佬,于是想发兵攻打刘邦。
此时的项羽有大军四十万,刘邦则只有大军十万。
幸得项羽的叔父项伯向张良告知了这件事,张良为了报答刘邦的大恩,便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刘邦。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了能够让刘邦全身而退,最后,项伯以替刘邦说情为由,让他第二天亲自去楚军营帐向项羽解释清楚。
当时项羽的大军驻扎在鸿门,就在刘邦来到楚营时,项羽在营帐中大摆筵席招待刘邦。
可是,项羽的谋士范增却打算让项庄在筵席间刺杀刘邦,刘邦在几次被刺杀未果的情况下,找了个机会以上厕所为由逃了出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就在刘邦逃出来准备回自己大营时,他却还在担心项羽会不会因此怪罪自己不辞而别。
这时,在一旁的樊哙看到了,便立马对刘邦说:做大事就不要讲究细节,大的礼数到了就不讲究小礼,现在我们就好比粘板上的鱼和肉,人家就是粘板与菜刀,随时都能宰了我们,还顾及这些干嘛呢?
刘邦听后觉得有理,就自己逃了回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点评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点评。通过对这两个成语典故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自己处于下风的时候,一定不要硬拼,学会用表面现象去迷惑对方。自己能力不足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来帮自己做事。做大事情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一些没做到的小细节也不必太在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然或许就不会再有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成语典楚河汉界与衣锦还乡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