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严兵班】课堂实录:文学课(七上)第8讲——史记·项羽本纪(一)破釜沉舟

【严兵班】课堂实录:文学课(七上)第8讲——史记·项羽本纪(一)破釜沉舟

【严兵班】课堂实录:文学课(七上)第8讲——史记·项羽本纪(一)破釜沉舟20世纪初,一场新文化运动把文言文推向末路、逐出文化主流,其原因有二:第一,革命的目标是让全国人民都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进而唤醒整个中华民族,而文言文只有少数人能看懂

前言:

接下来的四次课,我们将进入到文言文的专题学习。

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现代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读不了文言文了。可我们中华文明中无比庞大的精神财富都蕴藏在文言文中,身为炎黄子孙却无法接收到这份伟大遗产,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而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讲,这种遗憾,是灾难性的。

这里,我们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只要识字的人就能看懂文言文吗?

答:不一定。很多人就算会读会写,也看不懂文言文——和现在认识很多字、会读小说、会写作文的我们一样。

在古代,我们的汉语就有两种分类:一种叫“白话”,它通俗、简单,不在乎美感,只求传达信息,是人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另一种叫“文言”,它精炼、优雅、逻辑复杂,极其重视音韵、内容和思想上的美感,多用于书面,是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经过长期训练的人才能够使用的语言,而能够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被称为“士”。

这里也给大家特别介绍一下“文”这个字,这是一个意蕴很大的字。“文”又通“纹”,暗含着“世间万物形象之美、规律逻辑之美、思想心灵之美”的大含义。所以“文言”这个词我们不能粗暴地看作“古代书面文字”,而应当理解为“至真至美的语言”。

20世纪初,一场新文化运动把文言文推向末路、逐出文化主流,其原因有二:第一,革命的目标是让全国人民都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进而唤醒整个中华民族,而文言文只有少数人能看懂,所以必须用白话文;第二,文言文本身就是贵族阶级的象征,而在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潮下,也不容许这种阶层标签继续存在。

但我们要告诉同学们,文言文确实是属于贵族的,在那些精美的文字中,也蕴含着真正的“贵族精神”。过去,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为所有人都提供这样的贵族教育,为了保证平等,我们采取了废除它的极端措施;但

是今天,在物质经济极度繁荣、互联网极度发达、获取知识极度容易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为每个孩子都提供这样的贵族教育!我们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贵族精神!

尽管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有文言文的学习,可惜训练量远远不够,杯水车薪,高中毕业后能独立阅读古文的学生凤毛麟角。而部编版教材中新增了许多古诗文篇目,也正是中国未来语文教育的明确指向。

今天,我们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门“至真至美的语言”——文言文。

严兵班的文言文学习会和学校有一定差异,学校更加注重翻译上、解析上的一致性和严谨性,也强调对名篇的背诵;而我们则更加注重从文字上和语言逻辑上,循序渐进地教会大家灵活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我们的教学,既是对校内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为学生长远学习的重要奠基。

开讲前,先请同学们务必牢记,学习文言文最常用、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是——字典。

建议使用在线字典:汉典网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史记》虽然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但实际上它的文学价值非常之高,无论叙事手法、文学修辞、成语典故还是人物塑造,在当时都具有革命性的创造意义。这部史书,堪称中国文学的重要发源地。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就从这源头开始慢慢往前走吧。

之所以选择《史记》作为初中生的文言文启蒙教材,还有一些重要原因:

第一,语法比较精确严谨、逻辑清晰。它不像先秦文字,比如《论语》、《孟子》、《周易》、《庄子》之类,语法不明,逻辑跳跃,文字含义广泛而模糊,且充满晦涩难懂的象征。像这些书,实际上都处于汉语的发蒙期,还没达到语言成熟的阶段,其实是非常不适合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孩子学习的。所以也顺便提醒家长和同学们,不要盲目追“国学”的风,一上来就让孩子啃《论语》。

第二,语言简洁、精炼、朴实,并且兼具音韵上和词采上的优美。不像学校教材中的文言文,选的都是千古名篇,名篇固然极其精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难度是过大的。一句话,《史记》就是简单、漂亮,学习难度不大,最适合刚入门的小孩。

第三,都是人物传记,且经过了作者充满浪漫气息的艺术加工,故事性极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好了,闲话少叙,我们开始学习吧。

一、《史记》背景简介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什么是“纪传体”?

史书共有三种体例: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分篇目、以某一人物为核心记录的历史,也就是人物传记。比如《史记》就是由130个独立篇目组成的,其中有如《秦始皇本纪》、《孔子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比如《国语》就包含《鲁语》、《齐语》、《晋语》等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按时间发展顺序编写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还有现在的《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以及大家的历史教科书都是编年体。

2、什么是“通史”?

即“从最初到最末贯通的历史”。假如我们今天要写一部通史,就要从人猿时代写到2018年。而《史记》就是从当时司马迁所知最早的黄帝时代写到他自身所在的汉武帝时代。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这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非常中肯。

“史家之绝唱”,是赞美《史记》独特的文学美。确实,在中国二十四部史书当中,把人物写得如此鲜活、把故事写得如此精彩的,《史记》是唯一一部。此外《史记》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

“无韵之离骚”,是赞美《史记》的文字美、音韵美。《离骚》是诗歌,是押韵的文字,而《史记》除了没刻意押韵之外(其实也有很多押韵的地方),其节奏、气势全都充满了诗一样的美感。

二、司马迁简介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是太史令,父亲的志向就是写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可惜父亲没能完成,于是司马迁继承了这个理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少年时期曾师从大儒董仲舒和孔子后人孔安国,他不但学习写文章、写史书,他年轻时还做了一件古代史学界首创的重要工作——田野调查——就是游历天下、探访古迹、深入民间,听取关于历史人物的各种故事和传说,搜集大量的材料,力图避开偏向性很强的官方历史资料、还原真实历史。他的田野调查,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结果,那就是民间传说往往都被大众进行过更让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加工,所以《史记》里的很多人物和故事,都充满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也有很多关于鬼神的桥段。

司马迁四十六岁时遭受宫刑,是受“李陵案”的牵连。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也是一位战斗力爆表的抗匈名将。当年汉军征匈奴,李陵率领五千步卒从边路策应、侦察敌情,却阴差阳错遭遇了敌军主力部队,八万匈奴围攻五千人,李陵率军鏖战八天八夜,斩匈奴万余人,最终战败被俘。有人向汉武帝报告说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竭力为李陵说情,使李陵得到了汉武帝的谅解。一年后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军营救李陵,然而公孙敖只去边境溜了一圈就回来诬告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于是汉武帝震怒,下令族灭李陵满门,同时迁怒司马迁,要判他死刑。可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没完成,他请求汉武帝将死刑改为了宫刑,从此以宫人的身份陪侍汉武帝,他深居简出、发愤著书,八年后《史记》终于完稿。

就在《史记》完稿之后,年迈昏庸的汉武帝又闹出一场“巫蛊之祸”害死了太子,这场祸事牵连甚广,导致大将军卫青也自杀了,其中受到牵连的还有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任安被判腰斩,在狱中等待秋后行刑。任安给司马迁写了一封信,指责司马迁在皇帝身边却不能给皇帝进忠言、劝谏皇帝。于是司马迁给任安写了一封回信《报任安书》。

这封书信中,司马迁一边劝慰任安,一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提出了对人生的诸多深入看法。其中就有下面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人必定都有一死,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有些人的生命价值比泰山还重,有些人的生命价值比羽毛还轻,只不过是看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什么地方罢了。(把生命用在创造、奉献、实现理想上的人就重,把生命用在享乐、诡计、贪图富贵上的人就轻。)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这个世上留下的最后痕迹,此后他好像凭空蒸发一样,人们再也找不到关于他何去何从的只言片语。

《史记》刚开始也没能昭示天下,而是由司马迁的女儿私下珍藏着。一直过了数十年,直到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封侯之后,才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三、项羽简介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西楚霸王”其实大家是很熟悉的,这里我们还给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冷知识——兵家四势,也称兵家四派。是中国古代军事学中所划分的四个军事流派。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到《项羽本纪》的学习赏读吧。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略作说明:《项羽本纪》全文比较冗长,许多历史性的战争过程记录也有些枯燥,所以我们学习的内容,只节选了原文中比较精彩的片段。每个片段的标题也是我们为了便于区分而加上的,原文并没有这些副标题。

四、少年项羽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项羽少年求学的故事相信会让很多宝宝大跌眼镜,“西楚霸王”的无敌英雄形象将荡然无存,我们一起来看看少年时代的“学渣”项羽。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项藉: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项藉”就是“项羽”,“藉”是名,“羽”是他成年后才给自己起的字。

2、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

3、初起时:注意古文“一字一义”,“初起”不是一个词,不同于现在的“起初”。“初”就是“刚开始”;“起”是“起兵、起义”。整句理解为“刚开始起义的时候”。

4、年二十四:“年”字活用为动词,年龄是二十四岁。

5、季父:古人兄弟之间大小排序用“伯、仲、叔、季”——最长为“伯”,第二是“仲”,“叔”常被省略,“季”的含义则比较广泛兼有“第三”或“第四”或“最小”之意。如刘邦同学,本名“刘季”,他是老三,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刘伯”,二哥“刘仲”。其实刘邦他爸爸起名字很懒,直接就“大中小、一二三”,“刘季”用现在的话说就等于“刘老三”。而这里的“季父”直接表达的意思就是“三爸爸”或“小爸爸”,会意后知道指的是“小叔父”。

6、楚将:楚国的将领。

7、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为”表被动;“戮”我们现代词汇有“杀戮”,猜出就是“杀”的意思。

8、项氏:项家氏族、项家的人。

9、封于项:“项”是地名“项县”,古代常以土地分封给功臣和诸侯。此外古人有以封地作家族姓氏的传统。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1、学书不成:提问“成”是什么意思?是我们今天说的“整不成”的意思吗?不是——当我们学古文的时候常会发现原来自己不识字。查一波字典,“成”的本义是“做好、做完”。学书不成:学习读书没有完成(学业)。

2、去学剑:“去”字也不是我们“去上学”的意思,继续查字典——是“离开”、“放弃”的意思。离开并放弃了前一句的“学书”。

3、项梁怒之:意动用法(意念、思想中的动作称为意动),凡“认为XX怎么样”、“对XX感到怎么样”、“把XX看作、当作什么”都属意动。词句理解为:项梁对之感到愤怒。“之”指代前面项羽不好好学习的整件事。

4、剑一人敌:“敌”字活用为动词,理解为“战胜”。整句为:剑术只能战胜一个人。

5、又不肯竟学:“竟”字查字典,本义为“完全、全部”。

没想到吧?大英雄项羽小时候竟然是这种猴子搬包谷式的小渣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啥都没学会,可是他的爆表战斗力哪里来的?事实证明一切花招和套路在绝对的蛮力面前都是浮云。这里也说一下,《史记》有个有趣之处,就是在写很多人的时候,司马迁都会先写他的缺点,先黑他,黑完以后再慢慢讲故事。比如《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年轻时骗吃骗喝不务正业还钻人裤裆,以及《刺客列传》中荆轲曾经胆小如鼠一副好吃懒作的怂样。这种手法,一方面既符合现实的真实性——人无完人,不刻意美饰名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后面使人物优点和事迹更加突出的文学手法——先抑后扬。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项梁尝有栎阳逮:栎(yuè)阳:古县名;尝:曾经(常见字,须牢记);逮:逮捕,活用为名词。整句:项梁曾经有过在栎阳被逮捕、坐牢的经历。

2、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看似很复杂的一句,其实不难。蕲:古县名;狱掾(yuàn):官名,监狱长;曹咎、司马欣:人名;书:活用为动词,书写、写信;抵:送到。整句:于是请求蕲县的监狱长曹咎写信送给栎阳县的监狱长司马欣。

3、以故:以:凭借、依靠,翻译时可译作“因为”;故:原因、缘故。

4、事得已:已:查字典,本义表示完成某事。在这里引申为:事情得到了结。

提问:请同学们凭借这段文字推理一下——当时秦统治下的社会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第一,监狱里的罪犯凭借基层官员间的一封信就能说情放人,说明当时政府机关严重腐败;第二,杀了人不是躲避官府追捕,而是躲避仇家追杀,可见根本没有警察来维持法度。总之一句话,法度废弛、无法无天、国本崩坏。首先,大家都知道,秦法极其严苛,可是如此重视律法的国家,却反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为什么?——正因为法律过于严苛,严苛到了不近人情、不合理的地步,所以在这样一套法律中,人人都觉得法律是错的,于是到了执行的时候,官员们也就敢于理直气壮地暗中放水,可是一旦部分法律失去效力,慢慢地整个律法体系都会失去威信,法律也就名存实亡了。这个例子很值得我们现实中借鉴——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不能过于严苛,而要合情合理,否则最终结果一定是规则失效。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贤士:贤能的士人;大(dà)夫:贵族、官员。出……下:处于……的下方。这里的“出项梁下”意指吴中的贤能之人全都不如项梁。我们现在还在用一个常用熟语“无人能出其右”,右为尊,意思就是没人能比其更好。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部:安排部署;勒:本义是“拉住马缰绳”,引申为“统率”。

3、以是知其能:是:代词“这”,“是”字可以泛用,比如“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人”、“这件事”等都可以用“是”表示。文中的“是”则指“这种方法”,凭借这种方法来得知人们的才能。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秦始皇帝游会稽:游:出游、游赏;会稽(kuài jī):古郡名,今浙江绍兴。

2、浙江:今钱塘江。

3、梁与籍俱观:俱:全、都,一起。

4、彼可取而代也:彼:代词,那、那个,此处指秦始皇;取:取下来;代:代替。整句:那个人可以把他从王位上取下来由我去代替了。

5、毋妄言,族矣:毋:无、不、不要;妄:胡乱、荒诞不经;族:动词,灭族。

6、梁以此奇籍:奇:查字典,特殊、不寻常。意动用法:项梁因为这件事而认为项藉这个人很不寻常。

7、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长:指身高;扛(gāng):双手对举;才气:才华和气魄。

8、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已:这里表示吴中子弟害怕项羽这件事是一种既定完成状态,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前面虽然说了项羽是个不学无术的小渣渣,但到了这段,项羽的胆识魄力就已经显现出来了。看来人生在世,能走到什么高度,靠的真不一定是才华。真是艺高人胆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与人之间是靠勇气分出高下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一不小心就实现了呢?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请谅解老师苦口婆心的碎碎念……)

五、先发制人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下面就是“先发制人”这个成语的典故出处了。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秦二世: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病死沙丘后,赵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杀公子扶苏而立胡亥为帝,称为二世。

2、会稽守通谓梁曰:会稽守通:会稽郡的郡守殷通;谓:对某人说。

3、制:约束、控制。

4、使公及桓楚将:使:派遣;公:人称代词,敬语,相当于“您”;桓楚:人名;将:活用为动词,做将领。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1、亡:查字典,逃亡、离开,由“离开人世”引申为“死亡”。牢记亡字本义,古文中多指逃亡,而非死亡,注意根据文意辨认清楚。

2、诫籍持剑居外待:诫:告诫;居外待:在外面等待。

3、使受命召桓楚:让他接受任命去召回桓楚。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眴:shùn,使眼色。

2、印绶:即指印章,绶是系在印上的丝带。

3、门下大惊,扰乱:门下:门外,指代郡守府;扰乱:纷扰慌乱。

4、慑伏:慑:恐惧的样子;伏:趴在地上。

项梁父子真是聪明机智、诡计多端啊,殷通跟他讲了要“先发制人”,结果他就先发把殷通给制了,厉害厉害。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故所知豪吏:故:从前,过去的、原来的;豪吏:豪杰和官吏。

2、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谕:告诉;以:把;所为:表目的;起大事:发起大事,指起义;遂:于是、就;举:查字典,本义向上抬,引申为发起、发动;整句:把要起义推翻暴秦统治的目的告诉了他们,就发动了吴中的军队。

3、校尉、候、司马:中下层武官名。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1、使公主某事:公:对男子尊称;主:主持、主办,这里的“公主”不是一个词,同学们别想歪了。

2、裨将:即副将。

3、徇:巡行下令,征召百姓加入军队。

前面说过项梁在吴中主持各种徭役和丧礼的时候就在暗中观察人们的才能,埋下伏笔,在这里又特意揭示伏笔,所以说《史记》是一部文学书。

六、破釜沉舟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从“先发制人”到“破釜沉舟”之间略过了一大段起兵后的战争经过,直接进入到这关键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秦军名将章邯、王离率四十万秦军,与数万诸侯联军在河北巨鹿发起决战。起义联军形势紧迫,岌岌可危。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1、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卿子冠军:对最高军事统帅的一种称呼。这里要补充点内容,项梁、项羽起兵后扶植了一个傀儡——楚怀王——作为最高领袖,借楚怀王的名望笼络军队和百姓。项梁在章邯的猛攻中战死后,楚怀王真把自己当领导行使起权力来,他把宋义封为上将军统率全军。对此项羽非常不服气,一天早上以朝见上将军为借口,进门直接就把宋义杀了,自己取而代之充任联军统率。不得不说项羽这杀人不眨眼的流氓脾气真是凶残粗暴。

2、战少利:少:通稍,稍微、稍许;利:优势,胜利。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

1、悉:全数、全部。常见字,牢记。

2、釜甑:釜:行军时做饭的锅;甑:吃饭的碗。

3、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示:表明;无一还心:没一个人抱着打不过就逃回去的心态。

4、九战:古文中“三”常为虚数,“九”也是虚数,并且是“极数”,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无数战”。

5、甬道:两侧有山或墙或其他障碍物的通道。

6、自烧杀:自己烧火杀死自己。

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当是时:正当这个时候。

2、冠:本义为帽子,引申为超出众人,居于第一位、最高位。

3、巨鹿下:古文常以“下”字指处于某地点。

4、壁:指军营、军队。古代行军作战,驻扎时都要用土、木、车、马等物在营地周围设置壁垒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古文中常用“壁”指代整支军队,是“借代”手法。

5、作壁上观:作:指作出、表现出某种姿态;作壁上观的意思就是摆出一副在军营中观察形势却不出手帮忙的姿态。现在“作壁上观”是个成语,形容坐观成败,不帮任何一方。

6、一以当十:以:表目的,用来;当:对抗、抵挡。

韩信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_关于韩信的历史人物故事_韩信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1、辕门:军营中常以两车之辕相交阻挡于前以充作大门,辕门泛指军营大门。

2、膝行:用膝盖行走,即跪着走。

项羽破釜沉舟全歼四十万秦军主力,一战定乾坤,确立了自己在联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此后长驱直入咸阳,秦军再无抵挡之力。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历史上被人无数次效仿,但成功的案例极少,尤其像马谡失街亭更是贻笑大方。使用这种战术其实有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项羽那种一声吼就能点燃全军的魅力,最好不要玩火自焚。

《第8讲——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到此结束。

熟读课文,注意学习和辨认繁体字,期末考试要考。

(特别声明:此“建议课后小练习”仅作“建议”,有兴趣、有时间且完全自愿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严兵班一概不作强制要求。)

第9讲——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上一篇: “海南第一贪”谢明中堕落史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四个女性,慈禧第四,武则天第二,第一无人不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