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国白人警察“跪压”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致死事件引发的“美国之春”反种族歧视游行示威游行活动,正在由美国初期的星星之火向欧美等西方世界燎原。人们举着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能呼吸等标语,声援美国反种族歧视示威。
目前,全球已经掀起了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包括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捷克、塞内加尔等国家参与的“美国之春”反种族歧视游行示威活动,正如火如荼,越烧越旺,而且还冲击着西方的历史名人,这不能不让我们认真思考和保持高度警惕。
01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数年后却被斩首,美国民众怒火烧向哥伦布
哥伦布1451年出生在热那亚,父母曾是经营一家纺织品公司的业主。他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随父母一起从热那亚搬到了萨沃纳。在海边城市长大的哥伦布,自然偏爱与钟情于航海。哥伦布14岁起就开始爱上航海,并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在西方来说,哥伦布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凡人物。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欧洲人口持续不断地向美洲迁移,掀起了人类迁移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哥伦布对美洲特别是美国是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在美国还设有专门的哥伦布日,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了历史新纪元。而且,在美国不少城市,都竖立有哥伦布的雕像。
同时,哥伦布对世界也是有着贡献的人物,尤其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被写进世界主流的历史教科书中,哥伦布无疑就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路先锋,他“发现美洲新大陆”,让地球开始连为整体,东西方世界开始真正融合。
可是,这次非裔黑人被暴力执法致使的大游行,让曾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也未能逃脱厄运。耸立在美国波士顿城市中心的一座哥伦布雕像,在6月9日示威者的愤怒之夜被斩首。如今,这座哥伦布雕像的身子还在,但头没有了。无头的哥伦布,凄凉孤傲的正面对着远方。
同时,污损哥伦布雕像的活动,也发生在美国南部的里士满城区,一尊哥伦布雕像先是被红色油漆涂鸦,然后,愤怒的示威者用绳索拉倒雕像,之后雕像还被纵火。最终,沉默的哥伦布,被扔进了旁边的湖中。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了林肯的雕塑上,抗议者在那里还写下了“种族歧视者”的涂鸦。
这些示威游行的美国人为什么要把愤怒对准了哥伦布们?这种摧毁哥伦布雕像的行为,在美国各个社交媒体上至今还有着激烈的争论。对于支持和反对摧毁哥伦布雕像的讨论正在美国乃至世界进行,人们各持己见,很难平息。
小编认为,美国以反对种族歧视为主题的示威大游行,不应该伤害曾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因为,哥伦布作为西方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发现新大陆是对美国和世界的贡献,世界历史教科书中的哥伦布是世界人们尤其是后来人曾经的崇拜者。
哥伦布是无辜的,种族歧视是美国政府和社会沉积多年的诟病,这并不是哥伦布埋下的祸根。尤其当今的美国政府及执政者特朗普,始终是以“美国优先”“双重标准”看世界,而导致了这场种族歧视的“美国之春”抗疫风暴的登峰造极,始作俑者应当是特朗普政府。所以,这笔账应该算在老特及其政府幕僚们的身上,而不应该拿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撒气!
02
走向衰败的英帝国掀起抗议浪潮,怒火燃向二战英雄丘吉尔
“美国之春”引发的反种族歧视大游行活动波及到英国。连日来,在英国首都伦敦,成千上万名示威者来到美国驻英国大使馆前抗议示威,人们举着黑人的命也是命,我不能呼吸等标语,声援美国反种族歧视示威。可是,在英国的反种族歧视示威游行活动中,二战英雄丘吉尔也未能幸免!
温斯顿·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是英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丘吉尔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首个任期内领导英国在二战中联合美国等盟国对抗轴心国,并取得了最终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于世界均影响深远。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1953年凭借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面对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大英帝国的奇葩事还是发生了。英国首都伦敦的示威者把怒火燃烧到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雕像,让这位曾经的二战英雄遭受侮辱。日前,伦敦一处丘吉尔的雕像,被示威者涂鸦并写上了“种族歧视者”。
英国示威者为什么把丘吉尔说成是种族主义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示威者却是这样解释的:“丘吉尔是一个被证实的种族主义者。他与纳粹斗争,不是为了英联邦,不是为了任何人的自由,而是纯粹为了保护英国的殖民地不受外国侵占。他不是为了黑人或有色人种而战,他做这些就是为了殖民。”
“你不能先奴役别人,拥有最大的殖民帝国,然后当做无事发生地说让我们和平相处吧。事情不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示威者们的这种说法,英国二战英雄丘吉尔在种族问题上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BBC就曾引述《丘吉尔:荣耀的终结》的作者约翰·查姆利的话说,丘吉尔信奉种族等级,当中,白人基督教新教徒在最顶端,高于白人天主教徒,而印度人则高于非洲人。
《丘吉尔迷思》一书作者理查德·托耶就曾经说:“他肯定认为白人是优越的,他曾明确地那样说过。他对印度人作出过令人不愉快的评语,他说他们是信仰野蛮宗教的野蛮人;他也对中国人作出过令人不快的评语,我还可以继续举例。”
1937年,丘吉尔曾向巴勒斯坦皇家委员会这样说:“比如,我不承认美洲的红色印第安人或者澳大利亚的黑人是被严重地亏待过。这样说吧,我不承认一个更强大的种族,一个更高级的种族,一个更加见过世面的种族,来到这里夺走他们的地方,就是对这些人的亏待。”
我们从这些来自BBC的最新报道中分析看出,丘吉尔的言行,既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又不拘泥于时代的局限。所以,在这次“美国之春”的反种族歧视游行中,一些愤怒的英国人就将矛头对准了丘吉尔。
无独有偶,即使出生于英属印度波尔班达尔且尊称“圣雄甘地”的印度国父甘地也没能幸免。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了甘地的雕塑上,抗议者在那里也写下了“种族歧视者”的涂鸦。
同时,在英国南部的布里斯托尔市,激进的一万多人反种族歧视示威者们,还推倒了17世纪英国奴隶贸易商人爱德华·科尔斯顿的青铜雕像,而且在雕像被掀翻后,一名抗议者还拿膝盖顶着雕像的脖子,模仿美国白人警察的动作。随后,雕像被拖拽着来到了港口附近,扔到了河里。
目前,英国的游行示威活动正在剑走偏锋,甚至在伦敦威斯敏斯特还发生了将英国一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英国国旗险些焚烧。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英国的“美国之春”抗议风暴还会升级!
03
“美国之春”的抗疫风暴席卷全球,善良与正义的人们应当冷静清醒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美国之春”的抗疫风暴已经持续了10多天了,而且在美国遍及50个州的500多个城市,而且由最初的游行静坐与单腿跪立发展成打砸抢烧,乱局可谓不可收拾。
而英国从6月1日爆发的抗议游行活动,也已经由开始的手拿标语、喊喊口号,做出单膝跪地的姿势以示不满等平和与理性抗议演变成逐步升级的暴力活动。
甚至,当初在社交距离保证不了的前提下,活动组织者还要求大家都戴口罩,以控制病毒传播;就连一向不在抗议活动中表达立场的伦敦警察,也在唐宁街外屈膝跪下,以示对示威者的支持。
而且,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发布会上,还曾高调喊话特朗普和美国人民:“种族歧视在我们社会没有立足之地。我的确认为人们有权利抗议,只要抗议是和平的,并且遵守社交距离。”
然而,就当世界纷纷赞扬英国时,抗议活动却渐渐跑偏了。在伦敦市中心,示威者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向警察扔烟花和瓶子。许多抗议人群集体冲向车道,M6的一部分不得不关闭。警察和抗议者还扭打在一起,14名警察受伤,29名激进示威者被捕。
随着游行示威活动不断升级为一系列的暴力事件,这让英国的和平抗议活动开始变了味。英国首相鲍里斯发推特,谴责暴力者。“人们有权利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和平抗议,但无权袭击警察。现在的游行示威正在被暴行所颠覆,这些行为违背了初衷,当事人将被追责。”英国内政大臣称暴力升级是“无法无天、鲁莽的”,是暴徒的“可耻的破坏行为”。
........
由此可见,这场由“美国之春”抗议活动导致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游行示威正在向纵深发展,而且有的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严重暴力行为。人们把矛头不仅仅对准暴力执法的警察、政府和执政者,还把矛头对准了诸如哥伦布、丘吉尔等已故多年的历史名人,这足以说明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或许,在西方国家的那些历史名人中,曾经的哥伦布和丘吉尔们都是曾经的形形色色的双手沾满鲜血的种族主义分子。或许,“美国之春”的风暴还会继续,还有更多哥伦布、丘吉尔们的雕像将可能被斩首、被推翻、被摧毁,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在西方国家的这些历史名人群体中,有些历史名人或许在这场“美国之春”的抗议风暴中,会把其备受争议的那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会让人们对这些西方历史名人们的争议升级为更强烈的暴力行为
我们不排除未来的美国会在纪念哥伦布的“哥伦布日”里做文章,也将会把这个纪念哥伦布的节日被美国正式取消。我们也不排除英国会把二战英雄丘吉尔重新审视与重新评价。因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也是会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激烈的行为,会在西方引发更加强烈的争议或暴力,甚至引发新的更猛烈的种族冲突。不可否认,在这次“美国之春”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抗议活动中,还将会有更多的西方国家的历史人物受到冲击。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让我们更认清了那些殖民主义者当年犯下的种种罪行,甚至发生今天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历史渊源及深刻原因。
的确,非裔弗洛伊德的死亡是一场悲剧。但从反种族歧视视野与角度看,非裔弗洛伊德的死亡就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而那些哥伦布、丘吉尔们或许都曾经扮演着非同寻常的历史角色。
但是,为了抗议而做出这样的极端行为,以暴制暴,就是在制造下一场更为深刻、更为沉痛的仇恨与悲剧!善良与正义的人们,一定要从这次“美国之春”的抗议活动中吸取深刻教训,始终保持冷静与清醒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往期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