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河南道教名胜及名人

河南道教名胜及名人

河南道教名胜及名人河南道教名胜及名人

河南是道教鼻祖老子的故乡,五斗米道的最早传教点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传播区域,道教文化历史厚重,道教名人数目众多,道教名胜比比皆是,道教文化亮点至今熠熠生辉,为后人难忘。

道教第一宫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太清宫镇的东北隅,是道家老子的诞生地和祭祀老子的祠庙。该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始名老子庙,唐武德三年(620),尊老子为始祖,起建殿宇“如帝者居”。现存太极殿、三圣母殿和娃娃殿、围墙和山门等。太清宫内原有历代碑刻百余通,现仅存30余,其中不乏《道德经注》碑、《先天太后之赞》碑、重修太清宫之碑等珍品。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东汉中后期道教创立,奉老子为教主,尊《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如何成了道教鼻祖呢?首先,东汉时期神仙派要想建立一个能和佛、儒分庭抗礼的教派,需要寻找一个相当的人物作为教主,老子不逊于释迦、孔子,自然首当其冲。其二道教直接汲取了道家哲学中的思想,加以宗教性阐释的同时,还把神秘化了的元气说与“道”的思想相结合。其三老子虽然不讲鬼神,但《道德经》中长生久视的说法,正好为道教修炼的主要理论根据。《史记》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又说老子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这些后来都成为了神仙家穿凿附会的好资料。

老子西行遗迹函谷关

济源市历史名人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为我国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上有望气台,传为纪念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见云蒸霞蔚,紫气浮关,太上老君皓首童颜骑青牛缓缓徐来的吉祥之气而建。“紫气东来”即源出于此。当地至今保留有“正月二十三,老君过函关,家家贴青牛,岁岁保平安”的古老风俗。还有太初宫,据说是当年老子著《道德经》处。如今正殿保留有唐、元、明、清建筑构件。殿脊和山墙檐边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造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宫内存有元、清碑两通。函谷关上另有一石,形状特异,上下平滑,传老子著《道德经》于其上,百姓奉之为灵石。到此观光的游客都要伸手摸上一摸,以图吉利。

道教最早的传教点之一北邙山

北邙山位于洛阳城北4公里处,古时又名郏山、平蓬山、太平山。北邙山古木苍翠,环境优美,为道教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七十福地。邙山虽然不高,名气却不小,传为老子炼丹之所,丹成,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此后汉代帛和、东汉张道陵等先后在此隐居修炼。东汉时期北邙山还被张道陵列入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传教点),因此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传教点之一。如今邙山还存有上清宫、下清宫和吕祖庵三座道观。

上清宫是道教名观,相传为太上老君炼丹之所,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青砖绿瓦,清静幽雅。下清宫位于上清宫南,青牛峪之腰,又名青牛观,传为老子骑青牛西去的始发地。初建于唐,现仅存后殿“混元道德洞”和山门,山门顶上镌有“古青牛观”四个正楷大字。吕祖阁又名吕祖庙,它是奉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道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数次重修,现存砖石结构的山门、琉璃瓦顶的卷棚、大殿、青瓦顶的后殿等建筑26间。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

济源市历史名人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王屋山位于济源市,为我国道教名山,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因“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山上清溪环流,云雾缭绕,宫观庙宇点缀其间,历来为道家修行的绝佳之地。传说远古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并建上访院,拜广成子为师,最后得道成仙。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各路神仙、四方善士皆云集王屋山,这里的总仙宫便成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道教鼻祖太上老君李耳也曾在王屋山炼丹,现在天坛顶尚存“老子炼丹池”。其他还有广成子、浮丘公、《太平经》的作者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东晋名道葛洪等于此修道。唐代被玄宗皇帝尊为“全国道教首座”的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奉命在王屋山建庙而居,后来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此后王屋山陆续建成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总仙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并成为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

中原地区最大的庙宇中岳庙

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市历史名人

中岳庙,位于嵩山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距登封市区1公里。嵩山历来为道教所尊崇,是三十六小洞天之六,东汉的张陵,北魏的韦文秀,唐代的司马承祯等纷纷修道于此,现存中岳庙、老君洞、奉天宫、峻极宫等名胜,中岳庙名气最大,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处庙宇。始建于秦,其前身为太室祠,为祭祀中岳嵩山山神之地。中岳庙占地11万余平方米,庙内现存建筑400余间,金石铸器200余件,古柏300余株。庙内中岳嵩高灵庙碑是我国道教立碑之祖,碑文记述了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著名道士寇谦之修复中岳庙及在此传播道教的经过,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和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庙中还珍藏有铸造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铁人像,为我国现存镇库铁人之中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铸造较佳的艺术精品,属道教文物。中岳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名山亚武山

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市历史名人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亚武山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传说真武大帝在亚武山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道,亚武山由此得名。亚武山主峰海拔2156.9米,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是河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传说真武大帝得道后,眷恋这里秀丽山色,每年都要回来避暑,所以这里每年6月都要举行庙会,周围数省的教众信徒蜂拥而来,人海如潮,山上山下大戏连台,盛会长达1个月。现存旅游景观有天一宫、避静宫、玉皇殿、南天门、玉锁关等20多处。

天一宫位于中峰,是亚武山最大的建筑群,大殿供奉真武大帝。该建筑坐南朝北,这一独特风格,据说是因为真武乃北方之神,由北方而来,所以庙门朝北。避静宫位于北峰,传为真武大帝当年修炼之所,该建筑上有插天绝壁,下临万丈深渊,要到此一游,必先登北峰顶端,凭铁链拽行至一石崖,贴绝壁直行50米方可到达,对于普通人绝非易事。

上清派的宗源地二仙庙

二仙庙位于沁阳市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报答二仙奶奶的救命之恩,仿唐朝大明宫而建,是道教上清派的宗源地。二仙奶奶即魏华存(252~334),字贤安,晋代女道士,号“南岳夫人”,道教上清派开派祖师,所著《黄庭经》、《上清经》等书为道教重要经典,被道教界尊奉为“紫虚元君”。据说她曾在沁阳市二仙庙附近的阳洛山中隐居修炼42年,并在此撰写了传世之著《黄庭经》。现该庙三重五进,楼、台、厅、坊等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占地约11万平方米,气势恢宏,并有碑石二百余通,被古建筑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古代园林景观。

唐代著名道学家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今河南陕县),生卒不详。唐初太宗李世民曾亲自将其召入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年间,流放郁州,期间注疏《老》、《庄》及撰述其他著作。成玄英开创了唐代道教吸收老庄哲学向义理化方向发展的端倪,并且为从道教哲学立场解释老庄作了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代道教发展的方向。

一代宗师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温(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一代宗师。早年入嵩山学道,隐于天台山,唐开元十五年(727),玄宗李隆基命司马承桢于王屋山自选形胜,创建道院。他提倡“主静去欲”说,对理学家周敦颐“主静说”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著有《修真秘旨》、《上清天宫地府图经》、《道德论》等。阳台宫位于济源王屋山南麓,是开元年间司马承祯奉皇命所建,原名为阳台观,金代改观为宫,元明清屡经修葺,今存三清殿、玉皇阁皆为明代建筑。

内丹修炼法创始者陈抟

陈抟(?~989),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好研《周易》,手不释卷,曾作《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又作有《先天图》。其宗教思想融儒、释、道三家之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之思潮,于宋代理学影响较大。据传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由陈抟的《无极图》衍化而来。其《先天图》被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陈抟的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应大道,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的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太一教的创始人萧抱珍

萧抱珍(?~1166),卫州(今河南卫辉)人,金初太一道创始人。得道之初在家立教传道,因传授“太一三元法箓之术”而名太一教。太一教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济人。入元,忽必烈追赠其为太一一悟传教真人,改其所居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宫。所创太一道流播于金、元。

全真教圣地延庆观

济源市历史名人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位于开封城内西南隅,包公湖北,与北京白云观一样被视为道教全真教胜地。金大定年间,王重阳携弟子由山东返终南山,途经开封时病逝,后人建重阳观以为纪念。元初,全真教兴盛,其弟子邱处机派人主持重阳观教务,并大兴土木,历时30载,建成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遭兵燹,明洪武六年(1373)重修殿宇,更名延庆观。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堆砌,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蒙古包与中原阁楼的巧妙结合,具有元代建筑风格。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

宁全真(1101~1181),俗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河南开封人,南宋初东华派创始人。东华派是从灵宝、阁皂宗分衍出来的一个支派,灵宝派盛于南朝,唐以后衍变为阁皂宗,在两宋时虽与茅山、龙虎二宗并称“三山符箓”,但一直不如其他二宗兴盛。据说宁全真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师从灵宝派田虚真、王古学道,肇开东华派,将灵宝发扬光大。绍兴(1131~1162)中,宁全真以斋醮祈祷有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进“赞化”二字。朝廷凡有醮祀,皆命其主持。孝宗朝(1163~1189)为人陷害,此后晦迹深遁,益勤修炼,追随者众多。

“北顶”五朵山

济源市历史名人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五朵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二龙乡境内,因有五座山峰并峙而得名!五朵山风景区,是久负盛名的中原道教圣地,与"南顶"湖北武当山齐名,素有"北顶"之称、奇峰相峙,飞瀑高挂,怪石林立,泉流潺潺,春天杜鹃烂漫,夏日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山水如诗如画,兼具南秀北雄。

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市历史名人

镇平五朵山主峰北顶仙境

唐贞观年间,著名道士吴筠在此创建吴筠观。明朝皇帝朱允文也曾到此避难。后为纪念朱允文而建的祖师庙雄踞海拔1665米的五朵山主峰圣朵之上,四周云雾茫茫,扑朔迷离,恍若仙境。景区内的"五朵晓烟"、"金顶日出"、"三潭夜月"、"鹰啸长空"、"群蝶戏瀑"、"仙女沐浴"、"拴马桩"、"藏兵洞"、"插剑石"、"青牛宫"等四十多个名胜景点,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中原道教圣地-镇平五朵山,民间有"北顶"之称,与武当山的"南顶"遥相呼应。

中原道教圣地--镇平县五朵山,古名依帝山、岐棘山、骑立山、北顶,以山有五座主峰并峙;得名五朵山。位于镇平县西北部,属伏牛山余脉,地处北纬33°22′,东经112°20′北、东两面邻南召县,西接内乡县,绵亘于二龙、四山、老庄、高丘、石佛寺等五个乡境内。包括红云寺、养马寨、鸡冠山、鹰爪山、将军山、青山寨等58座低山,尖顶山、摩云朵、园山、五泉山、陡牯朵、牡丹朵等29个山峰,纱帽山、蚕头山等土丘,大关岈、凉粉岈、花沟岈3个山口,老虎洞、水廉洞等8个山洞,九窖沟、东马沟、王三见沟、长岭沟等36条山峪,上红岩、冬青树、狼沟凹等16个地片。总面积34l平方公里。主峰镇平北顶海拔1665米。为华西里期造山运动形成。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大理石、长钾石、麻乞石等。山高谷深,气温偏低,平均气温在11.5℃-13.3℃之间,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矿藏有铜、蛭石、石墨、金刚沙及稀有金属金、铀、钼等,除铀、钼等外,其他均已开采。林木有松、杉、栎、柿、栗、油桐等针阔叶混合林,覆盖率15.4%。产中药材240多种,是县境内产药材种类最多的地方,以豹骨、牛黄、全虫、金石槲、天麻、南星、杜仲较名贵,特别是麦饭石更神奇,日本称"药石之王",台湾省称"长寿石"。山水自白云寺奔流而下,自顶至麓,依次形成大潭、二潭、三潭三个瀑布,尤以"三潭夜月"蔚为奇观,山上有青牛宫、灵官殿、祖师庙等古迹。镇平五朵山风景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景区内林木蓊郁,凉爽宜人,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有猕猴桃、山药、茱萸、刺梨、山脊、猴头、山漆、苍术等木本、草本植物110科、850种,麝香、金钗等名贵药材300多种,豹、鹿、野猪、野羊、松鼠、刺猥、狼、獾、山兔等各类动物600多种,是游人亲近自然,进行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 景区内林茂水秀,怪石嶙峋,又是道教胜地,文化底蕴深厚,兼有自然人文之景,并蓄北雄南秀之美,明清以来,朝"北顶"成为中原和江汉地区的重要典祀活动,被誉为"北顶神仙地,中原小华山"

北顶祖师庙,始建于唐初,系著名道士吴筠创建,称"吴筠观"。据传是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大帝修炼的地方。民间传说,明朝靖难之变,建文帝朱允文曾到此避难。传说在靖难之变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五朵山的宫观庙堂。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进入玄武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6米,深5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可容纳香客100余人的双层斗拱歇山式大殿,殿眉上方,悬挂着"北顶祖师庙"七个镏金大字,门联为"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令人回味,发人深思。进入殿中央,彩塑身高2米、体宽1米祖师神像一尊,左供玉皇大帝、右供财神,座座雕塑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殿内陆面用青砖铺设,砖面布满了凸凹不平的坑痕,这是顶礼祭拜者双膝跪地,年久日深磨下的,千百年来,北顶祖师庙是中原信众上香朝拜的道教圣地,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道教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各界宗教界人士和信众慕名前来,拜蔼祖师。据传,农历三月三是真武大帝的生日,因此,每年三月三这一天,数以万计的香客,沐浴更衣,自四面八方而来,上香许愿,蔚为壮观。

济源市历史名人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镇平五朵山 日出北顶

五朵山究竟是哪五个山峰对峙,主峰北顶有一块残碑之所谓五朵皆在4.5公里之内。据以为准,考证如下:一、圣朵也称北顶,即祖师庙所在的峰,为五朵山的主峰,海拔1665米,今称五朵山。二、禅庵朵,在圣朵北0.5公里处,海拔1418米。三、摩云朵,也称迎风朵,在圣朵南l公里处,海拔1620米,以云雾缭绕其巅峰而得名,今称五朵。四、娇女朵,也名犟山、降山,在圣朵3公里处,其他四朵皆朝圣朵,惟此朵不朝,有不即不离的娇女之态。五、哑女朵,在圣朵西南1.5公里处。海拔1588米,今称压弓朵。

金天兴元年(1232),"思烈承制,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朵山一带行元帅府事,兼行六部尚书"。武仙嫉妒黄掴三合权力太重,将黄掴三合调离镇平五朵山去守泌阳,黄掴三合怒,投奔元军,使反戈诡计,诓武仙下山,偷袭方城元军,造成金、元两军在潦河上游寨坡血战(寨坡,今名老寨坡,在定南针东南3公里处),武仙惨败逃奔圣朵寨。到民国时,老寨坡还是白骨累累,土人于地下获钲,系军用响器,获印,文日"都统之印"。同年,金枢密副使伊刺蒲阿,率步兵十三万,骑兵二万,由邓出发,次五朵山下,走正南沟,经大关岈,历大幔,取鸦路,通汝洛,赴京师。元军以三千人尾追,且行且战,元军分部兵力轮回休战,以逸待劳,终于以少胜多,歼灭金兵(见《金史·武仙传移刺蒲阿传》)。看来,镇平五朵山自古为兵家重视之地。

镇平五朵山现已开放金顶、祖师庙和三潭瀑布群三大游览区,150多处景点,主要景观有金顶、天梯、瀑布、祖师庙、祖师洞、迎客松等。金顶四周摩壁万仞,站立其上俯瞰四周的钟鼓楼峰、大峰和奇峰怪石、茫茫林海等,如临仙境,四千余级的石阶路势则宛如登天云梯。大潭,二潭,三潭瀑布群位三潭村内飞瀑流泉,瀑潭相连,水流潺潺,碧潭幽幽,石崖石壁、造型岩体、突兀巨石、悬天一线和山涧溪谷、飞瀑渊潭、茂林修竹、烂漫山花、珍禽异兽等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十分秀美。主景点暴瀑落差近百余米,九转十折,"轰隆"而下,声若雷鸣,镇平五朵山北顶祖始庙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5)所建,鼎盛于明、清两代。世传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变"中下野后辗转到五朵山建庙修道!吴筠被民称"祖师爷",在五朵山建庙隐居!钦封"真武大帝"。自此其山成为"北顶",又称"祖师顶"、"金顶",与南顶武当山遥相辉映。明清以来,中原及湖、广、闽、浙一带的不少善男信女,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来朝拜祖始,朝"北顶"成为中原和江汉地区的一项重要典祀活动,镇平五朵山庙宇走向鼎盛时期,民间素有南顶武当,北顶五朵之称。

河南济源名人大全_济源市历史名人_济源名人录_河南济源名人大全

镇平五朵山祖师洞

镇平五朵山北顶游览区,位于南阳市镇平县二龙境内,区内既有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地,又有跌宕奔流的瀑潭溪涧,还积淀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和离奇的民间传说,真武祖师抛袱台发奋明志,木鱼石斩妖除怪,为民造福,静心潭修心明性等传奇故事号称幽秘,被游客誉为"青山秀水藏古事,奇绝幽秘三潭瀑布,为赵河源头。

位于南召县四棵树乡西部,风清景幽,山水秀美,历来为道家修炼之所。唐贞观年间肇建庙宇,初为祈雨之地。宋代称骑立山龙堂,元代称嘉显侯庙,明代称祖师庙。世传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野后,辗转避至五朵山庙出家,民称“祖师爷”,并得此地天宝观道人张三丰相助,弘扬道场,声名大振。自此,五朵山始称“北顶”,又称“祖师顶”、“金顶”。后来允炆与张三丰南下武当山建庙,武当山又被称作“南顶”。两地香火旺盛,遥相辉映,后来发展成为中原和江汉地区的一项重要典祀活动。

上一篇: 数风流人物章节列表
下一篇: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