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沭阳的历史

沭阳的历史

沭阳的历史沭阳的历史 沭阳是有历史的,就像一个人有家谱一样。 身为沭阳人,应该知道点自己的历史,从古到今的一些变革。看似是考古,无聊无趣,其实细究起来,也没那么枯燥,很好玩

虞姓名人堂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沭阳的历史

沭阳是有历史的,就像一个人有家谱一样。

身为沭阳人,应该知道点自己的历史,从古到今的一些变革。看似是考古,无聊无趣,其实细究起来,也没那么枯燥,很好玩,就像找寻自己的身世一样好玩。

沭阳是个小城,历史上没啥名气,文化上乏善可陈,不能有什么大的期待。但你忽然发现,沭阳居然还有不少遗迹典故,一定很惊奇,心里也会骄傲那么一下子——你看,这就是我们沭阳,还不错吧?

虞姓名人堂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

禹贡九州图

上古属古徐州

沭阳最早可上溯到哪个朝代,这个不好说,因为先人留下的痕迹不多。换种说法吧,就是拿得出手的厉害沭阳先人几乎没有,如孔子、孟子、屈原啥的,没办法,天注定。好不容易找个名人,叫虞姬,还是个随军夫人,什么是随军夫人?我就不说了。史书关于虞姬的文字记载,几乎为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写了五个字:“有美人名虞。”有个美人名字叫做虞,什么地方人都不知道;袁枚也说,“相传虞故沭人也。”虞姬是沭阳人,还是相传的。今天讲虞姬的一些事情,基本都是传说。虞姬,可以作为旅游卖点,但不要作为文化宣传,不对路子,沭阳真正的文化印记是吴印咸,知道的人不多。

《沭阳县志》上讲,“沭阳,古炎帝少皞之墟也。”少皞,也作少昊、少皓、少颢、玄嚣,五帝之一。少皞之墟,大致范围是今天山东中部、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也就是说,我们沭阳这块土地,是少皞的子民,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以山东曲阜为中心,曲阜据说还有少皞陵,真假不知。沭阳为什么又是“炎帝之墟”呢?因为炎帝曾将都城迁到曲阜,沭阳也在范围。

不能穿越回去看个究竟,所以我们只能说,沭阳这片区域在上古时代属于哪个州,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代”。大禹时期,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后来便以“九州”指代中国。

翻看古地图可知,沭阳属于“古徐州”,“古徐州”区域就在今天的淮海地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一大片区域。话虽这么说,但那时沭阳这片土地上,到底有没有人居住,到底有多少人居住,都是个疑问。即便有人,恐怕也寥寥无几,说不定还是些野人,茹毛饮血,吃点野果子,逮点野兔子,抓点小杂鱼,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一天到晚也不会说话,就会呜哇呜哇地乱叫。但是不要瞧不起,那是我们的先祖,你要顶礼膜拜的。

沭阳人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吗?也不是的。万北遗址是江苏省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有7000年历史,位于沭阳县城北的万匹乡万北村。省博物院先后进行多次挖掘,出土商代和新石器时代遗物近300件,很了不起。

另外,沭阳还有马厂遗址、铁架岭遗址,铁架岭遗址在潼阳镇东南约2.5公里处。

这些都证明,那时沭阳大地上是有人居住的,锅碗瓢盆还很齐全。

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虞姓名人堂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

西周时地图

西周时属古青州

周朝灭了殷商之后,不知怎么的,古徐州被合并入古青州内。资料上说,“沭阳西周时,境域属青州。”即来源于此。

古青州是中国最东边一州,依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为青——便命名为“青州”,具体地域为“海岱惟青州”,即东海至泰山之间这片土地,加上古徐州以后,地盘大得很。

但从个人感情上讲,我更倾向于沭阳属古徐州,因为靠得近,更合理些。谁把古徐州合并入古青州的?瞎搞!

只是想不到,我们沭阳人自古就是徐州侉子。

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_虞姓名人堂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春秋初期诸侯

虞姓名人堂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

郯国的位置

春秋时属哪个诸侯国

有人会问,说完西周,该说东周了。先普及一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明白了没有?

西周时周王室当家,武王伐纣,强者当国;东周时周王室衰微,是个空架子,谁当家?各个诸侯国当家,也就是儿子当家老子不当家。到了东周,春秋时诸侯国崛起,战国时各个诸侯国打得你死我活,就是这么个形势,称为战国,一点也没错。

春秋时,就不叫什么“九州”了,分为各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有多少个诸侯国?说不清楚,但很多很多,走不了几步路,就是一个诸侯国,有句话,“春秋时,有国数百。”这么多,觉得小猫小狗都能做国君。《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周王室封的,有四百多个,加上归顺的,有八百多个。目前可考的,大概有一百多个吧。后来打来打去,就剩下那么几个大的国家,打到最后,秦统一了天下。

资料上说,沭阳属鲁国。这话对,又不全对。那时的鲁国,主要范围是今天山东鲁西南地区,以曲阜为中心,离沭阳区域远着呢。准确地说,那时的沭阳应属郯国。

郯国是个小诸侯国,为周初封国,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郯国逐渐沦为鲁国的附庸。这里还有点故事,前605年,郯国和邻居莒国不知因为什么事争执起来,齐国和鲁国出面劝架,郯国识相地住手了,莒国还想动手,结果被鲁国教训了一顿。郯国和鲁国的关系就越来越好,鲁国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君。吴国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吴国,但又被鲁国联合晋国、邾国争了回去;前526年,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转个身又朝拜鲁君去了——你说国家之间像不像庄邻相处?恩恩怨怨,一模一样。郯国最后是被越国所灭。

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但总的来讲,郯国基本还是属于鲁国的附属国,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沭阳应该属郯国,也就是《沭阳县志》上说的“郯子之国”。郯国虽是小国,但国君郯子很有水平,孔子曾拜见过郯子,并向他求教,所以韩愈《师说》讲,“孔子师郯子。”我们要骄傲地说,我们的国王郯子,那可是孔子的老师!

《沭阳县志》上说,沭阳“兼郯鲁二国之境”,既属于郯国,也属于鲁国,郯国更准确些,毕竟有时候郯国不属于鲁国。

《春秋公羊传》记载,鲁成公九年,“城中城”,意思是建设了一座中城的城池。这个“中城”,说法不一。一种说法,属鲁国都城曲阜的内城;另一种说法,是一座城池,就在今天沭阳境内,沭城西北四十里处,大概在今天的潼阳镇一带。

我无法考证。如果沭阳人喜欢,就一口咬定在我们沭阳境内,谁要也不给,有人提意见,就用沭阳人常说的一句话怼他——“敢要不敢拿”。

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虞姓名人堂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

战国时地图

战国时属楚国

战国时代,一个是秦,一个是楚,地盘都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秦国、楚国和其他五个诸侯国,从区域上讲,基本三分天下,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所以,秦能统一天下,是有资本的,地广人多,至于楚国,同样有机会,但国君不行。任何时代,都是强人政治,没有强人的国家,容易被淘汰。

楚国的国都,经常变化,共有六七个地方,但主要地点,是在湖北,时间最长的是郢都,在今天湖北省荆州地区。从荆州到沭阳,大概有一千公里左右,沭阳那时也属于楚国。你说,楚国大不大?真大。

屈原就是楚国的,和我们是一个诸侯国的人。沭阳县修远中学,大力推行屈原校园文化,有道理吧?都是一个国家的人,就像今天人们学习雷锋一样,雷锋是湖南的。

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虞姓名人堂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

秦三十六郡图

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虞姓名人堂

东海郡位置

秦朝时属东海郡

战国时期,纵横捭阖,战来斗去,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嬴政是个伟人,不但是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还是个了不起的改革家,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这个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没几个。我们不要总盯着焚书坑儒,个人看法,秦始皇功九过一,功劳是主要的。秦始皇和凯撒大帝都是公元前的人,年代相近,伟绩相似。秦始皇,被我们的历史书误导了多少代人,我们的一些历史书,实在不能称为历史书。

秦统一中国后,沭阳初属薛郡,后改属郯郡。这个郯郡,来源于原来的郯国。

薛郡是个长条形区域,是以原来的鲁国地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今天的山东中部一直延伸到江苏北部,薛国故城位于今天的山东滕州。

后来,又从薛郡分出个郯郡,不久改称东海郡,下辖12个县,那时沭阳不是独立的县域,目前的区域分散于几个县内。

所以,我们沭阳秦时属于东海郡。我总觉得,东海郡这个名字好,很大气。建议将来成立东海省,沭阳为地级市,或者直接做省会,这样好不好?我看可行。沭阳人赞成的举手。

两汉三国时正式建立县

对沭阳人来说,西汉时代是最值得骄傲的,因为沭阳地域正式出现地名、县名。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沭阳的历史,应该从西汉开始。之前,有点瞎胡扯。

西汉有个大臣,叫做卫绾,后来做到丞相。汉景帝封卫绾一个小的诸侯国,叫做建陵。《沭阳县志》上讲,“邑有建陵山,故名。”这个建陵山,就是新沂的马陵山。建陵故城在新沂市安峰镇嶂仓村,原来是沭阳的地盘。新沂市是后成立的,1949年5月,由周边几个县分点乡镇出去,其中就包括沭阳的一些乡镇,成立了新安县,属淮阴专区管辖,,后归徐州管辖。因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改名新沂县(以境内新沂河定名),后改为县级市。所以,西汉的建陵,其实是属于沭阳的区域。沭阳县建陵中学,用的就是沭阳的别称。

汉武帝时,设立厚邱县,隶属东海郡。县治在厚镇,前有丘陵盆地,后有厚镇河,故名厚邱县。这个厚镇河,是今天哪一条河,已不可考。厚邱县,在今天沭阳县城北,《沭阳县志》上讲,“厚邱镇,在县西北四十里。即故县也。”厚邱故城,在沭阳县茆圩乡厚邱村一带,村西北角有一土垄,可能是厚邱故城遗存废墟,不知挖掘过没有。

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阴平是一个侯国。这个阴平,不是现在简单的阴平乡(即潼阳镇),而是较大的一个区域。到底有多大,不知道,但到了东汉,这个阴平侯国被废除,变成了两个县——阴平县、建陵县。这些都在沭阳的土地上,基本范围在沭阳西北一带区域,包括新沂市的一些地方。

清乾隆年间沭阳知县袁枚,在《沭阳离咏》中写道,“古有吾家宰沭阳。”说的就是东汉名臣袁安,曾任阴平长,也就是阴平的最高长官,袁枚颇以为傲——古代,我们袁家就有人做过沭阳县委书记。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我袁枚现在也做了。

阴平境内,墩很多,多为古墓,这是两汉时期墓葬的特点。当然这不是一般人的墓葬,是达官贵人包括国君的墓葬。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当地有个游手好闲的范姓村民,于长墩里,掘出石门两扇。石门高五尺,宽尺余,门内四方为砖,中方为屋,原来是一座古墓。棺木已经不见影踪,估计已经遭盗。在墓室内,发现一柄古剑,拔动便成煨烬,可见年代之久远。

《沭阳县志》上讲,“县有阴平旧城,今曰阴平镇。”所以,今天的潼阳镇(原阴平乡)一带,的确有阴平旧城。2000年小城镇建设,阴平就挖出不少汉代历史文物,分散于民间。(有个小小的疑问,本来叫阴平,为什么要改为潼阳呢?阴平可比潼阳历史悠久多了。)

三国时魏国黄初年间,也就是魏文帝曹丕年代,成立东海国,下辖厚邱、阴平、建陵等11个县,很多区域都是在今天沭阳的范围内。古书记载:“汉阴平故城,在今县西北四十里,建陵故城在今县西北百里,建陵山下。”算一下,距离大概差不多。

所以,我前面说建立东海省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魏晋南北朝时改来改去有点乱

西晋武帝裁掉阴平县,封名臣鲁芝于阴平,阴平由县变为采邑,阴平由一个县,变成了鲁芝的封地,土地、老百姓,包括所有的赋税,都归鲁芝所有,相当于私人庄园。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把厚邱县并入襄贲县,襄贲故城在现在的涟水县北,另外设置僮县,隶属南下邳郡。厚邱县、僮县,都是沭阳的区域。

此处插叙一下。宋文帝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裕的母亲,叫赵安宗,下邳郡僮县人,也就是我们沭阳人。可惜,生下儿子刘裕后,当日就因分娩得病而死,时年二十一岁,葬在镇江丹徒。赵安宗是官宦之后,父亲赵裔是平原太守,平原郡的最高长官,地点在山东德州一带。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僮县遂属南彭城郡。

南齐复置厚邱县,时间不长废掉,又设置僮县。

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废僮县,置僮阳郡。也就是级别提高了,由县一级,变为市一级。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复置建陵县。沭阳怀文中学,名称来源于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出现“沭阳”这个词,而且一成立就是地级市,沭阳人应该骄傲一下子。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故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你看沭阳区域名称变化,就有点乱七八糟,改来改去的,一点也不安生。

历史上的沭阳故城,归纳一下,资料来自《民国沭阳县志》:

中城:“厚邱县西南有中城。”茆圩以南,潼阳镇一带。

小营城:“治南四百八十步。”沭城南的一个地方。

厚邱故城:“县北六十里。”茆圩乡厚邱村一带。

建陵故城:“在沭阳县建陵山下。”新沂市安峰镇嶂仓村一带,原来是沭阳的地盘。

曲沭戍:“在县西北。”“沭水又南径建陵山西。魏正光中,齐王之镇徐州也,立大堨,堨水西流,两渎之会,置城防之,曰曲沭戍。”地点在现在的新沂市西,原来也是沭阳的地盘。

阴平故城:“在沭阳县城西北六十里。”潼阳镇一带。

怀文故城:“在今县南二里。”沭城镇范围。

下城旧址:“去治南二百五十步。”沭城镇范围。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故城,现在几乎不见遗迹。所以说起历史,沭阳人总是吃亏,拿不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

隋朝以后变化不大

隋朝以后,沭阳变革总体大同小异,区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就是管辖权变来变去而已。

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也就是说,沭阳市没有了,只有沭阳县,沭阳县政府搬到原来的沭阳市政府地点办公,属于海州管辖。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土人反,改沭阳为沭州。关于这件事,《太平寰宇记》是这样记载的:“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置沭州。”土人,就是当地人。具体发生了什么,没有详细的记载,就是说当地人造反,改沭阳县为沭州,沭阳又变成地级市了。造反后来怎么样,也不清楚。但是能造反,佩服,真有种。(沭阳人的躁脾气也许来源于此?)

唐高祖武德年初,又设立厚邱县,过了七八年,又废掉了,并入沭阳县。(这就是瞎折腾!)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沭阳改属泗州,泗州故城遗址在现在的盱眙县境内。咸亨五年(674年),又归海州管辖。

五代、宋、元,依唐制,基本没有变化。

明洪武年间,沭阳又划出来,隶属淮安府管辖。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到了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属海州。

总的来讲,这段时间沭阳基本属于海州管辖,其次是属于淮安府管辖,有几年属于泗州管辖。所以,我们沭阳话,叫做“海州腔”,和连云港市说话一样,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分辨得很清楚,但外地人听不出来。

沭阳历史上的故城,基本都在沂河北,潼阳、茆圩、新沂南一带,至于怀文、下城等遗址,基本不见。目前的老县城地址,是明朝正德年间重新建设的,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正德六年,流寇入境,有一帮土匪侵扰沭阳,正德七年,当时沭阳县令叫易瓒,始筑土城,开始建设沭阳县城,后来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不断扩大、完善,县城慢慢形成规模。其实,修筑县城城墙,不但是为防流寇,还为的防水患,沭阳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发一场大水,沭阳城墙冲毁过好几次。

乾隆年间,沭阳县城城墙周长近3000米、高6.7米,规模还是不小的。到了1938年,国民政府实行“焦土抗日”,沭阳县府动员民众拆除城墙,砖石归己,有几百年历史的沭阳城墙,几天时间荡然无存。荡然无存的,还有很多古建筑,包括颜集的虞姬庙。

当时沭城的街巷很多,以清末为例,有:城内大街、城内后街、忠武街、东关大街、东关南小街、骡马街、西关前街、西关后街、南关街、南横街、马家巷、红土庙巷、市口巷、大园巷、黄香店巷、太平桥巷、关厢巷、淮南路巷、福缘庵巷等等。那时的沭阳,还是很兴盛的。

沭阳流传很多俗语,也是明证:“走过清江到过淮,不如沭阳城内街”、“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骡马街,大元头,紧靠东关城门楼”、“屎河埃、四老巷,河南边是南关荡”、“东关城楼往东眺,东边就是上寺庙”……

虞姓名人堂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_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清嘉庆十六年沭阳古城图

姓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_关于虞姓的历史名人_虞姓名人堂

吴印咸拍摄沭阳景象

民国以后是分分合合

民国时期,沭阳属于徐海道、徐海行政公署。

1940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建立东海县(铁路南)抗日民主政府;县东和柴米河以北,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行署。(觉得有点乱。)

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

建国以后至今相对固定

1949年5月,撤销东海(铁路南)、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

1996年8月,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每每说到这件事,沭阳人总是一肚子不服气。其实呢,你想多了,从历史上看,沭阳一会儿属于这里管辖,一会儿属于那里管辖,一会儿改成这个名字,一会儿改成那个名字,一会儿变成一个县,一会儿变成几个县,变化大着呢。沭阳和原来的宿迁县,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在全省都垫底,不需要置气,犯不着。再说,历史上的僮阳郡、沭阳郡,不都是地级市吗?沭阳是做过老大的,大气一点,让一次也无妨。

关键问题是,沭阳人把沭阳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做不好,你属于联合国、属于银河系,也没用。(比如自来水,天气炎热,一天到晚像滴油一样,是个大问题。)

2011年,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县之一,但是好像就是个名,没看见什么好处。

将来呢

将来的沭阳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也许改为县级市,这个应该不难,沭阳人觉得自己够大够好,早应该改了;也许改为两个县,沂河北一个县,沂河南一个县,名字嘛,我以为恢复古制比较好,一个叫做建陵县,一个叫做阴平县,厚邱县也行,有点历史感;也许改为别的什么市管辖,连云港比较合适,乡土乡音,像一家人;还有可能划点乡镇出去给别的县,沭阳变小了。你要是“看二层不怕局大”,就说沭阳省也可以,反正老百姓说话随便,没人管得着,吹吹牛也不犯法。

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几百年以后,我们都不在了。即便在,也不用你操心,肉食者谋之。

2018年8月10日

写在后面的话

历史上的东西,很是说不清楚,要能说清楚,就不叫历史了。这篇文章,花了一周时间,除去到医院透析,实际上是三天,匆匆忙忙写出来的,不过呢,即便不匆忙,花再长的时间也没用,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再给我三年,也只能写这么点。错误的地方,不准确的地方,请一定指正,以免误导大家。为了沭阳的身世,希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抛块砖,引出玉,这是目的。

上一篇: 古村新韵③|桥头邓屋:活化利用名人“祖居”为“院士故里”添内涵
下一篇: 长春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吉林三杰”之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