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篇,一部《觉醒年代》打响了建党百年献礼剧的第一响,从选角到制作班底,从叙事到镜头语言,说一句神仙都不够形容《觉醒年代》的优秀。
有了这样好的开篇,那些还未上映的历史题材作品自然也会更受关注,毕竟珠玉在前,观众都希望看到同样的优秀作品,因为这些创造历史的先辈们值得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会拥有《觉醒年代》的诚意,有的选角看来就跟闹着玩儿似的,更不用说那些让观众大跌眼镜直呼跳戏的服化道了,看来就算历史题材作品有时也会陷入怪圈,不用精心制作征服观众,等着口碑树立,口口相传,反而想要用流量当噱头,明星是有效应,但是没演技的明星去糟蹋观众心里的历史人物,只会更加激发观众的反感心理。
最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应该就是在新作里扮演周总理的黄晓明了,晓明哥最近的口碑真的是两极分化,一边因为去油成功,在各大红毯上表现不俗,惊艳了一把,另一边又因为新作造型不靠谱,而被吃瓜群众骂得外焦里嫩。
主要是这次黄晓明的周总理扮相,真的太雷人,这个眉毛仿佛蜡笔小新附体,囧囧有神,一眼看过去,只剩下不自然的眉毛,行走的眉毛精。
众所周知周总理令人难忘,是靠作为,靠实绩,靠气质,靠的是人格魅力,而黄晓明这一版,不在演技上找周总理的风骨,举手投足没有优雅,只有霸总,只在外形上乱模仿,实在是太离谱,但就算是外貌,也没有表现出周总理的千分之一,难道总理给妆造师的记忆,就是一对出戏的毛毛虫眉毛?
另外,同作品里的青年毛润之就是《觉醒年代》里的毛润之,毛周对戏,同框对比太悬殊!
同剧复出的高圆圆出演宋美龄,讲真的,高圆圆虽然美,但真不适合宋氏姐妹,圆圆的脸从年轻时就是苦相,看着缺少了几分雍容气质,也很难品出坚定感,相比起来,李小冉的宋庆龄就贴合多了,气质上佳,面容贵气,但是又不缺少坚韧与风雨感,所以高圆圆这个复出作品,格调够高,却没办法一鸣惊人。
同期的历史题材作品很多,引发争议的选角也不少,另一部作品里,因为预告了“劣迹”流量艺人,而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指责,在最后的演职员表里虽然没了流量艺人,但是其他造型也有点一言难尽,选角不合适真的是历史剧最大问题。
比如红毯女神倪妮,这次出演王会悟,不仅造型略显单薄,气质也不合适,毕竟倪妮的经典角色在前,怎么看都是一种带着风尘的坚韧,姣媚而不够庄重,比起同期扮演王会悟的王晓晨的造型,差了点意思。
还有同一作品里的李大钊,居然是李晨演的,这真是大无语事件了,有了《觉醒年代》张桐版的守常先生,用脚都能想到李晨版会有多拉跨。
更不要说王源的青年邓爷爷,朱一龙的周总理,真的用脚选角,哪怕剧本和制作再用心,也直接神仙难救啊。
另一部电影里,毛润之选择了李易峰出演,怎么说呢,在如今的内娱里,李易峰确实算演技不错的一位,但是出演教员的角色,还是差点意思,有帅气,却缺了几分教员的大气和坚韧,尤其是观众印象里已经有了《觉醒年代》这样的神仙演绎,对比下来,李易峰着实逊色几分。
要知道,在以前拍历史题材剧,大部分伟人都是选择特型演员的,而特型演员不只是形似,更是能够沉淀演技的好演员,有的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就为了把一个角色演好,这样的实力差距,远不是如今的内娱明星可比的。
可现在,很多打着献礼剧旗号的作品,都变成了一种收割手段,当利益比献礼更重要时,新人、流量演员充斥其中,也很难避免。以前的作品里,是实力演员的主场,零星几个演技拉跨的,并不影响,吐槽也只会针对演员而已,如今的剧,能吐槽的选角太多了,失了初心,观众的怨言自然也多。
比如之前很出色的“建业三部曲”,槽点最多的,就是Angelababy的小凤仙了,按理说AB姐虽然没有演技但颜值美貌是一直在线,演个戏份不多的小凤仙,应该绰绰有余,毕竟她在很多电影里都是演技不够扮相来凑的,可是小凤仙这个妆造,也太好笑了,这个铁刘海也太傻愣愣了,简直走在时尚前沿,这对杨颖的瞪眼演戏法来说,就是火上浇油一般的灾难。
而她演哭戏,动用了催泪棒、眼药水,还是很难哭,对手戏的刘德华微微酝酿就满眼含泪,这差距,太尴尬了……
还有出演三部曲中两部的刘烨,扮演的也是教员角色,虽然刘烨的演技有目共睹,但是对比另一部的唐国强,就差了点意思,不管是妆造,还是气场,差一点,永远差那么多一点。
真希望以后所有的剧都能向《觉醒年代》看齐,演技和制作,故事内核远比流量重要多了,而电影,起码也要向《建业》一样吧,不管是唐国强,还是刘劲,都是影迷们的心头好,甚至连这版许晴的宋庆龄,都是难得的经典塑造。
历史人物不好演,伟人们更是,所以真的希望有的艺人清醒点,演一些爱情小言就算了,不该碰的,就别碰了,你以为是荣誉,片方拿你当镰刀,观众觉得你是开玩笑。
老北京的贵族区,如今都住着寻常人
一个房间不论拥有过怎样声名赫赫的主人,都难免在百余年的风吹雨打中逐渐凋敝,一个地段,无论承载过怎样一群不同凡响的人,都无法把他们的荣光加持到自己身上。在很久以后,成为平平无奇的一条街,或者变成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
丰盛的丰盛胡同
北京有很多人文景点,有属于皇权贵族的,也有属于市井百姓的,所以,北京前面经常加个老,显得历史悠久而地位不凡。
内九外七皇城四,这句老话俏皮地描述了老北京的城市规划。明清两朝,高官贵爵们为了方便上朝,大都住在西城区,逐渐成了风气,西城区就成了贵族区。老北京里东富西贵,北穷南贱,东城汇聚着四大钱庄、十三仓库。
丰城侯李彬就住在西城区,他住的那条街西起太平桥大街,东至西四南大街,这条街就以其为名,改成丰城胡同。到了清朝,又被改为丰盛胡同。
清朝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没能推翻它的文化,比如北京的贵族区,甚至欣喜的把这些习俗承继下来。丰盛胡同确实“丰盛”,康熙皇帝的亲孙子弘晁、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年间的户部右侍郎常麟都住在这里。皇权更迭了三代,可这里还是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后来,八国联军来了,再后来,清朝倒了,风云突变的时代里,一个小小的胡同早就被遗忘在脑后,无论它曾经有多么“丰盛”。
新时代的丰盛胡同
过去的胡同,出不出名大都看这里住过什么人,地以人为贵。所以那个时候的胡同,再怎么“丰盛”,锅里也都是些顶着不同名号人。新中国成立了,人人平等,胡同再想出名就不能靠人了。可是丰盛胡同依然“丰盛”。
李大钊先生曾是“北平私立志成中学女生部”的校长,这学校后来被改为“北京第九女子学校”,再后来变成“北京市丰盛中学”。丰盛胡同的孩子大多数都毕业于的丰盛中学。
在这里成长的孩子大概满眼都是丰盛二字,带着红领巾,理着很丑,但非说是适合学生的平头,走在丰盛街上,读着丰盛中学。丰盛拿来做建筑名或者街道名,挺俗气的,显得人贪心不足,月满盈亏。
可要是学了历史,知道丰盛这名字是怎样传承下来,历史就会给这名字披上让人肃然起敬的外套,给“丰盛”添上丰盛的意味。
在北京,要是有个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第一反应都是去丰盛医院。丰盛医院的骨科起建于六十年代,几位医术高明的正骨医生搭起骨架,运用中医骨科手法治疗跌打损伤,成了医院的金字招牌。
丰盛胡同里还有个中直礼堂,听起来以为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但其实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礼堂”的缩写,其实倒不如前者有韵味。
这里开会议、演文艺,有时候还放电影,只是那个时候,中直礼堂还不对外开放,大人看不成,小孩子还有机会偷溜进去,荧幕上的鲜活人影就刻在孩子的眼里,电影故事刻在孩子的心里。
过去的丰盛胡同,因为达官贵人们而 “丰盛”,如今的丰盛胡同,因为承载着新的功能而“丰盛”,这个古老的贵族区,如今都住着寻常人,但看起来更“丰盛”了。
历史的记录者
总觉得时光无情,谁也拉不住它的脚步,连带着历史也无情,像湍流的河水,连接着高悬的瀑布,把所有的人、事、物都冲着,在瀑布里一股脑的倾倒下去,都丢进无情、无尽、无际的寒潭里,再也没人能捞得上来。
可历史好像也不是毫不留情,偶尔变成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婆,允许你把历史变成文字或变成记忆,传给一代代人,在历史的激流里,这记忆变成逆流的鱼,或者技术高超的撑篙人,驾着小舟,心惊肉跳。这段历史就这么传承下去,变成几代或者几十代人共同的记忆。
从明朝开始的丰盛胡同,虽然几经更名,但胡同本身没有变,虽然它已不再出名,但脚下的土还是那片土。它比人类更像历史的记录者。
无数人、间隔百年的人在它身上来来去去,打打杀杀,熙攘叫骂,它就静静看着听着,从人群里看到蓝色的天,白色的云,不幸的人,看着人们从步行到骑上自行车,再到开上汽车,看着情侣打情骂俏或者形同陌路,看人类的光辉和腌臜。
假如人类能懂大地的语言,我们大概也就能懂人类的历史,它是最好的史官。
此别经年,物是人非
人们对沧桑似乎抱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夹杂着敬畏感与疏离感。人类的寿命在动物里算是长的,可是和其他物质一比就短的可怜,万年的岩石,千年的古树,人类总是期望着长生不老,看着那些在时间洪流里巍然不倒的事物自然敬畏。
可沧桑也代表着衰老,岩石会风化,变得脆弱而且丑陋,古树会变成朽木。人类渴望长生自然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可衰老本身就是死亡的一种体现。所以人类不止希望长生,还希望不老。
所以人们喜欢去看历史文物,文物承载着千百年前人类的文明,从那上面的斑斑痕迹,想象着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用什么样的器物,穿什么样的衣服,说什么样的语言。虽然人自己是无法永生的,可是人类这个族群却有永生的可能。
或许几百年后也会有人在文物博物馆里,看着老旧的物品揣测着现在的生活,也许后人看的就是我遗落在历史里的东西呢?
看文物,看建筑,看名人故居,本质似乎都是一样的——看过去。走进去,是和历史的会面,仿佛能听到它们身上凝存的人类的语言。
离开,是和历史的道别,也是和过去的人的道别,此去经年——和你们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好久了,物是人非——土地还是那片土, 房子还是那座房,连你们用的碗筷都没变,可是人,却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就在从无变化但又永远新奇的土地中上演。
就像那些胡同,从没移动过分毫,只是因为人住的人变了,就有时候叫贵族区,有时候叫丰盛胡同了。
人的每一秒都在变成历史,所以回忆过去和回望历史本质上没什么差别,都带着些哀伤,人每失去的一秒钟都是无法挽回的,历史也都是社会无法挽回的失去,他们曾是社会的一部分,如今只能停在回忆里。
这么想倒不如向前,回头看到的都是些虚无,无论它是叫丰城胡同也好,还是叫丰盛胡同也好,只是人们自作主张的更改。这片土地,这条街从没变过,并且一直延绵不断的来到今天。
所以只要在路上走下去就好了,感慨历史只是生活的调剂,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流,更不能沉湎于历史,在历史的不断失去中陷入茫然。历史是虚无的可也是真实的,人却只能是真实的,因为现在是真实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