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卧龙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因为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史料记载语焉不详,加上小说演义,引起了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两地长达几个世纪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南阳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位于今南阳卧龙岗,当时属南阳郡的郡治宛县,襄阳则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位于今襄阳“古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
襄阳“古隆中”
刘备屯兵的新野最有发言权
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及“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新野,最有发言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在此驻军七年有余,新野是东汉末年刘、关、张三顾茅庐的起点,也是诸葛亮初出茅庐,踏入政坛的起点。
新野县南城门
在河南省,三国历史遗迹很多,许昌市就打着“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自称“许都”。在县级“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野县独领风骚。从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三国历史文化名人,都汇集新野,留下了很多足迹。家喻户晓的“火烧新野”之战,被有些人否认其存在的真实性,但是《三国演义》对此浓墨重彩,深入人心。
“火烧新野”遗址
新野的三国遗迹
新野的三国遗迹,遍及全县,仅仅县城范围内,就有汉桑城、议事台、太子阁、拦马桥、挂剑树、关羽马场、关羽水军演练场等。在新野县南城门附近,就有一个可圈可点的遗迹——议事台。
新野县“关植桑”相传为关羽所植
议事台,亦称“汉议事台”,始建于三国时期,刘备在新野屯驻,后经徐庶推荐诸葛亮,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便于商讨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现为新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印象——新野议事台
议事台相当于汉朝的会议厅,亭子下的土台第一层砖块是现代修建,第二层是明清时期修复,而到了最下层则是汉代时夯土结构的台子。脚踩在议事台,就相当于踩在一层层厚重的历史土壤上。
刘禅的出生地:南阳新野
诸葛亮所谓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指的是南阳郡,还是南阳郡的郡治宛县,这个问题应该由蜀汉后主刘禅来回答。
新野县议事台附近,就是刘禅的出生地——太子阁,从某种意义上讲,刘禅也是南阳新野人。三顾茅庐前后,诸葛亮和刘禅都在南阳郡,后来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在《出师表》,谈及当年的躬耕地——南阳,不大可能是一个大大范围(南阳郡),而是一个具体的位置(南阳郡治宛县)。
南阳卧龙岗碑刻:汉武侯躬耕处
众所周知,在古代,”南阳“既可以指南阳郡,也可以指南阳郡治——宛县,两者可以互指。两者互指,不仅适用于古代,现代仍旧适用,比如说,现在的南阳市的治所依旧在宛城区,从新野到宛城区的班车依旧是“新野——南阳”。因此,站在刘禅出生地新野的角度看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指的是南阳郡具体的地点,即南阳郡治宛县。
今日新野——白河岸边盛开的郁金香
出师表是一篇公文,“南阳”应该指“南阳郡”?
但是,有人对以上观点表示质疑,认为《出师表》是一篇公文,要公之于众,”躬耕于南阳“肯定不是宛县这个具体的小地方,面对满朝文武,更应该是一个大的范围——南阳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荒唐,显然是没有读懂《出师表》的背景和内容。
南阳卧龙岗: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在当时,《出师表》应该属于“绝密文件”,诸葛亮向来小心谨慎,绝对不可能将具体的人事安排、个人好恶公之于众。所以,既然是两个和南阳郡有交集的君臣,谈及“南阳躬耕”经历的时候,自然是指的一个具体的地点,而不是一个大的范围。两个熟悉的南阳郡人,一个南阳郡是宛县的,一个是南阳郡新野县的,自然不会告诉对方自己是南阳郡的人,而是说南阳郡的某个县才符合常识。所以诸葛亮《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指南阳郡治宛县才合情合理。
南阳卧龙潭
结束语
谈及“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笔者为新野感觉很可惜,因为新野太小,又夹在南阳和襄阳两大城市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光芒,人们总是忽略了和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初出茅庐密切相关的新野小县。笔者认为,也许新野是揭开“诸葛亮躬耕地”之谜的一把钥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那个谈谈您的看法!
单选|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躬耕地位于现在的
河南南阳
湖北襄阳
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