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美食及历史小传 提到法国美食, 这还要从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大帝(Henry IV the Great) 说起。 在他在位之前, 法国还是处于用手抓饭的“蛮荒”状态所谓的美食更是无从谈起。 这一切直到亨利四世迎娶了一位意大利公主为妻, 随着王后嫁到了法国, 一大堆意大利的厨师也陪嫁到了巴黎, 而王后自己也是一个爱下厨房“马大嫂”般的人物。 自此亨利的宫廷里食物的状况焕然一新, 许多意大利的美食开始在宫廷里受到欢迎。 而刀叉也开始流行开来, 法国人在亨利四世带领下也开始优雅地学着舞刀弄叉起来。 到了 亨利四世后期, 宫廷乃至各地领主们都纷纷从意大利重金聘请厨师操办宴会。 当日所谓的这种贵族宴会, 常常是吃喝和玩乐同时进行, 美食和演出都鱼与熊掌兼得。 云游诗人和杂耍艺人必不可少地在席间表演, 而菜肴由仆人们依次端上来共主客们品尝, 直到宴会结束, 上菜本也就成了 演出的一部分。 乘着文艺复兴的东风, 法国菜也跟着开始繁荣起来, 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与落后。不过离真正的法国美食还是有一段差距。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 法国菜又获得了一次飞跃的机缘。 随着期间法国国力的上升, 也因为路易十四自己也爱好奢华, 法国宫廷的餐宴的豪华已经成为了欧洲各国之冠。
当年由于“光荣的革命”而被赶下台的詹姆士二世, 做客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为了 欢迎他大摆宴席, 豪华的餐宴连续三天三夜, 到了 晚上也是挑灯夜食。 以至于事后, 詹姆士二世为此吃惊不已, 大感诧异, 回想自己过去的“苦日子”,连连感叹之前的菜肴是白吃了 。 同时, 路易十四还开始努力培养法国自己的本土厨师以摆脱对于意大利人的依赖。 他的做法就是举办全国性的厨艺大赛, 获胜者会被招入凡尔赛宫授予“全法国第一食神”的功勋奖也就是所谓的泉蓝带奖(CORDO NBLEU) , 这成为了全法国厨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这一大奖更是保留至今。 之后的路易十五更是在此之上将法国菜进一步发扬光大。 厨师们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大为提高, 其成为了一项既高尚又富于艺术性的职业。 一时间法国食坛百家争鸣, 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宗教界, 天主教主张使用食糖, 新教提倡使用黄油, 而在思想界伏尔泰率先提出在火鸡中放入菇类可以增加鲜味, 卢梭也成为了西方最早的素食主义者反对吃肉, 狄德罗则更是说了如下妙语“没有诗歌,没有音乐, 没有艺术, 没有良心, 没有感情, 没有朋友, 没有书籍, 我都可以活下去, 但是作为文明人的我离不开美食。
”期间法国名厨拉瓦莱特首先出版了 法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美食著作《法国厨师》 。 饮食方面的习俗礼仪也开始养成。 在过去, 欧洲的宴会上, 每一道菜都是一个秘密, 要想表演的节目一样给宾客以惊喜, 所以也根本没有所谓的菜单。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521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尔姆召开帝国会议讨论关于马丁-路德的问题, 期间来自萨尔斯堡的布伦瑞克公爵曾经让人把菜的名字写在一张羊皮纸上。 到了路易十五的时代, 这在法国宫廷又得到了 效仿, 当时在菜单的文字描述上大下功夫, 使之成为餐宴有机的一部分, 让来宾在点菜的时候就胃口大开, 垂涎三尺。 法国菜通过了以上种种, 逐渐在制作, 分类, 上菜方式和就餐礼仪方面自成体系, 也结出了 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真正让法国美食享誉世界, 为各国各阶层所熟知和公认的, 还是要归功于法国大革命。 随着巴士底狱的炮声, 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和宫廷的美食作了无奈的永别。 法国美食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消极影响。 大量宫廷厨师随着革命流落了民间, 他们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开设餐馆食楼以求维生。 所以, 大量宫廷膳食随着这些“御膳房”的出现, 成为了大多数法国阶层都能有机会享受的佳肴。
而中产阶级在享受它们的同时, 也开始模仿过去贵族的用餐方式和礼仪, 再加上特有的“小资情调”加上些许独有的艺术韵味。 之后, 法国出了 一个拿破仑, 由于他的南征北战三色旗在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飘扬, 而就如同“自由, 平等, 博爱”这一口号广受各国人民群众欢迎一样, 法国美食也是随着拿破仑的大军传至各国。 以至当时的德国大作家歌德如此评价, “拿破仑的铁蹄征服了欧洲的君主, 而法国厨子的美食征服了 所有人的肠胃。 ”这和今日, 美国大兵足迹踏遍世界, 麦当劳的连锁店也就随之登陆全球一样, 使乃同理。 大国往往会在实行军事强权的同时, 也会推行“饮食新主张”于各国, 可口可乐就是如此在二战期间风靡了 全球。 扯远了, 拉回正题。 大革命导致的美食变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