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部编版:七上历史《名校期末历史试卷》

部编版:七上历史《名校期末历史试卷》

部编版:七上历史《名校期末历史试卷》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答题表中。)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北京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北京人已经掌握了火的使用

C.北京人已进入了农业种植时代

D.北京人已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2.关于下图文物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纺织名人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3.“经过家门前那深情的一瞥,孩提的哭笑声,从此萦绕在你的身边;相见时,已隔了数年……感叹你聪颖的智慧,让那洪水猛兽,在你面前成为温顺的蛟龙。”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A.盘古开天辟地 B.大禹治水

C.女娲造人 D.李冰修建都江堰

4.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涿鹿之战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5.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下图,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中国古代纺织名人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

A.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C.战国时期达官贵人用铜器陪葬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国力强盛

6.《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小刚同学参观岷江上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他看到鱼嘴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流流入宝瓶口。这座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疏通洪水,灌溉成都平原

D.有利于秦军南下,统一岭南

8.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2月26日,基于其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A.甲骨文 B.《诗经》 C.《论语》 D.都江堰

9.东周建立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逐步走向统一 B.兼并战争不断

C.秦国实力最强 D.人民深受灾难

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D.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1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12.学了《百家争鸣》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惠州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A.秦燕 B.秦楚 C.齐秦 D.齐燕

14.《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兴修水利 B.奖励军功 C.兼并诸侯 D.巩固统一

15.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

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下图所示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

A.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据地在陈县

B.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在大泽乡

C. 陈胜、吴广起义军主力向西进军,直逼咸阳

D. 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地点在咸阳

17.“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切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1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19.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专卖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20.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2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龙门石窟 B.阎立本画作 C.赵州石拱桥 D.兰亭书法

2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2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生产技术得到改善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气候温暖湿润 B.社会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4.最近,惠州某学校开展“本草中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掀起了对中国古代医学学习的高潮。中国古代擅长针灸并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

A.嫘祖 B.黄帝 C.孙思邈 D.华佗

2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6.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论文。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①《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②《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③《魏晋时期南方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A. 贸易的发展 B. 政权的更替

C. 江南的开发 D. 农业的进步

27.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

A.桂陵之战 B.垓下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28.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29.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A.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0.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要衡量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要找谁的研究成果?

A.李时珍 B.关汉卿 C.祖冲之 D.李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第33小题13分,共40分。)

3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人 物

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

文字等精神文明

炎 帝

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

天文、历法、琴瑟

黄帝及其部下

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

文字、算盘、音律

(1)依据材料一,请说出海内外华人以什么自己名称称谓自己?(2分)。并说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2分)

材料二: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

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图一

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图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一,请概括说出蔡侯纸发明后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原因(2分)。依据材料二中图二,请说出一个造纸术向西传播到的重要国家或地区(1分)。

(3)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写出作者(2分),并写出该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2分)

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4)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请说出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采持的态度(2分)。

32.七年级(1)班杨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历史人物及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历史解释,组织同学展开丰富多彩的探究体验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1)根据以下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图一 图二 图三

(2)图四中的人物于哪一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1分)?并依据图四说出该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历史功绩(2分)?

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

(3)图五中,反映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2分)?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分)

图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4)请依据下面两幅图说说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4分)

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

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见下图:两幅魏晋墓葬壁画

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见下图《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对双方生活的影响》

纺织相关历史人物_从古至今纺织历史人物_中国古代纺织名人

(4)有人说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仅仅是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少数民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1分)?请结合材料四图片中的史实举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31、

(1)称谓:“炎黄子孙”(2分);原因: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或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2分)

(2)原因:蔡侯纸具有原料易找、质量好等优点,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2分);国家或地区:阿拉伯、欧洲、非洲、美洲(答到任何一个1分,满分1分。)

(3)作者:贾思勰或王羲之(2分);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或《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4)态度: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到如何一个方面得2分,满分2分)。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学习先进外来文明等。

32、

(1)措施:图一:统一文字;(1分)图二:统一货币(1分);图三:统一度量衡(1分)

(2)时间:公元前221年(1分);功绩: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3)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西汉的统治(2分);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而,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分)。

(4)态度:秦始皇“焚书坑儒”(2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3、

(1)有利条件:民族意识觉醒(2分);中央集权力量加强(2分)。

(2)变化:由游牧文明到定居生活(农耕文明)(2分)。

(3)影响: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形成了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经济发展;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到每一点2分,满分4分)。

(4)态度:不同意(1分)。说明:材料四中,少数民族的乐器影响了中原汉人的乐器;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坐具,沿用至今(2分)。

上一篇: 国博王炸大展!“中国古代服饰”终于来了!免费展出至少1年,过年就来吧!
下一篇: 王笛:走出象牙塔的历史研究和写作更有生命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