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秦腔名家
李小锋老师主演的《金榜题名》
文/种爱锋
看了陕西省电视台《大秦腔》栏目播出李小锋老师主演的秦腔《金榜题名》之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这部戏,实在是太妙了,我认为,它是一部“三好剧”,一是表演好,二是剧情好,三是戏词好。最先吸引我的是李小锋老师的表演。在这部剧中,他通过很多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塑造,于细腻中表现出这样一个落魄、穷酸、孤傲、愤慨、清高的人物形象,将贫生的气质刻画的入木三分,把吕蒙正一个既有才华又很迂腐的文人,也是一个能屈能伸很有情趣的大丈夫演得活灵活现。整部剧,他的“戏味”浓得简直化不开。这里所说的“戏味”,指的是这个角色的“细微”。和他以往塑造生角那“端正”的形象截然不同。比如他演的周仁,动作沉稳大气,唱腔慷慨激昂、收放自如,表演深入人心,观众心中似乎有个评判的标准,要的是大开大合的硬功夫。而演吕蒙正,唱功,演功只是个先决条件,更多体现的是演员的内在。比如对人性的洞察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作为演员,没有一定的学识、积累、积淀,真演不到那个份上。李小锋扮演的吕蒙正,很美很细腻,有强烈的带入感。观众为他的冷而寒,为他的饿而饥,为他的气愤而不平,为他的欣喜而高兴。比如刚到相府,紧张得身子微微一缩,继而又自信满满,后来在和“堂堂”的宰相对峙中,又完全没有“贫”的缩手缩脚,真正体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非凡气质。还有“他”刚出场的落魄,去木兰寺赶斋落空,反遭和尚羞辱后的气愤;与宰相那一长串“嗨,嗨,嗨”的冷笑,笑得“冷”而“紧”,显然,在气势上压住对方;“评雪辩踪”中对妻子的猜疑表现出“酸秀才”迂腐,包括真相大白后的“尴尬”,以及后来对妻子的“讨好”等等,都蕴含在李小锋老师细腻的表演之中。甚至单从声腔的把控就让观众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之感。
这是李小锋老师表演艺术的魅力。《金榜题名》的剧情和戏词也很吸引人。剧情好,好在立意相当高。虽然和传统剧《王宝钏》有共同之处但又完全不同。《金榜题名》主要表现吕蒙正贫而有志、奋发图强、最终考取功名的故事。正如戏词中所说:“读书之人志气高,千磨万击心不焦。为人吃得苦中苦,脱去蓝衫换紫袍”。吕蒙正夫妻虽身处寒窑,饥寒交迫,却在爱情和志向的支撑下,硬是把窘迫的日子过成诗一般的生活。他们“观景能御寒,作诗可解饥”。整剧给人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穷莫嫌,福莫夸,哪有长贫久富家”,告诉人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做势利小人。同时也让观众懂得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理。如果说秦腔戏曲进校园的话,《金榜题名》应该是首选剧·目,内容特别适合现在衣食无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中小学生观看。
另外,贫生吕蒙正的幽默风趣,宰相之女刘翠屏的聪慧、任性而可爱。他们夫妻间那种小情趣大快乐,也是此戏中的亮点之一。剧中有一段经典的唱段“祭灶”,还把腊月二十三“祭灶”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融入到戏里面,非常具有生活情趣。夫妻二人用清水做祭品,用芦柴当香烛,可见吕蒙正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唱到:“花落枝不败,人穷排场在”,“寒窑好似幸福院,芦席全当绣花毡”。“祭灶”这段戏,我以前就看过,很是喜欢,这次看全本戏,觉得更过瘾,从演技上说,演员都演得很到位,有满台生辉之感。看了《金榜题名》,让我对戏曲里的行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才知道戏曲行当的男人都叫“生角”。说到戏词,想起《红楼梦》中,“平素不爱凑热闹看戏”的林黛玉,偶尔听到几句戏曲中的词,当即被深深吸引说:“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传统戏曲中的戏词,多由学识深厚的文人所写。它的经典在于把深奥难懂的文字变成通俗易懂而哲理深刻的戏曲台词,让观众得到无限地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金榜题名》中,吕蒙正是个满腹经纶的书生,刘翠屏虽然生长在相府深闺却偏偏喜爱诗文,所以戏词里那些意境优美的台词、诗句为这部剧增色不少。比如”彩楼择婿”中。刘翠屏:“一株奇花傍柳荫,不受风寒半点侵”。吕蒙正:“此花不许凡夫采,留于蟾宫折桂人”。刘翠屏:“东明启,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手”,吕蒙正:“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生乃赏花人”。又比如:“父女决裂”这场戏。宰相:“嫩蕊蕊一支丹桂何人敢攀”,吕蒙正:“浪滔滔三级龙门吾当独跳”。宰相:“凤凰飞去朝阳,凡鸟岂敢比翅”,吕蒙正:“蛟龙未得云雨,污池暂且安身”。像“苏秦原是田舍郎,到头来拜将治家邦”;“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姜太公垂钓于渭水,八十二岁才遇文王。圣贤不济之时,尚且如此,况我蒙正乎?”。像这样的唱词很多。你看,是不是贯穿了许多有关的历史知识和名人典故。还有“疾风才能知劲草,危难方知是贤妻”;“龙虎相斗鸡犬宜,富贵功名何所依”等等台词,离开剧本来看,这些句子本身就是经典名言,令人耳熟能详。秦腔戏曲就是很高级的文学艺术,千百年来倍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寓教于乐中,它对人的滋养和教化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
经常看戏的人,便从戏中能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说到这里,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周围好多没有上过多少学的人,他们说起话来还“斯文”地不行。他们一定是爱好戏曲的人。再说李小锋老师,这位我们三秦大地家喻户晓的秦腔名家,他所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来,在陕西乃至西北五省,李小锋老师对秦腔艺术的振兴、弘扬、传承、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从小就喜欢听他的戏,以前只知道人家扮相俊美,有副天生的好嗓音。后来了解到他对秦腔的痴迷和热爱早已超越了一个专业演员的认知,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得知《金榜题名》就是他将《彩楼记》手抄剧本改编而成,而且又给剧本增添了许多新唱戏词,对他就更敬佩了。
总之,通过观看秦腔《金榜题名》,我想今后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更加了解秦腔和喜爱秦腔了。最后祝愿李小锋老师艺术之树长青!祝愿振兴陕西秦腔艺术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作者简介:种爱锋,女,70后。渭南市作协会员,白水县作协副秘书长,白水仓颉文化研究促进会理事。擅长散文写作、图文编辑。现担任白水作协微信公众平台《谷雨有声》和《艺龙影像》主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