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悲观主义者是用何种眼光看待世界?

悲观主义者是用何种眼光看待世界?

悲观主义者是用何种眼光看待世界?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为一哲学问题,青年人对这问题比较了解,这问题和青年人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儿童只知道痛苦与快乐,但谈不上悲观与乐观;老年人则经验多,对世界的看法定了,情绪也比较平淡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为一哲学问题,青年人对这问题比较了解,这问题和青年人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儿童只知道痛苦与快乐,但谈不上悲观与乐观;老年人则经验多,对世界的看法定了,情绪也比较平淡,无所谓悲观、乐观;青年却不然,他们对事情,从有希望的方面看是乐观的,从失望与绝望方面看则是悲观的。所以青年人时而乐观,时而悲观。

从常识上分析,悲观与乐观的理由,简单的说有五种:外物的得失,环境的顺逆,天赋的优劣,世道的升沉和天生的气质。从外物的得失上说:人得到一样东西时乐观;失去时悲观。从环境的顺逆上说:人环境好时乐观;环境不好时悲观。从天赋的优劣上说:生来聪明、美丽、健康的人比较乐观;而身体多病、貌丑、愚笨的人则悲观。从世道的升沉上说:人心向上、文化发达、国家富强的时候,人乐观;人心堕落、文化衰微、国家贫弱的时候,人悲观。从天生的气质上说:有人生来活泼,对事物易感到新鲜可爱,易生乐观的情绪;有人则生来忧郁,常有内在的无名的烦恼,对事物易感厌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常有此气质。

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进一步讲,则为一哲学理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曾有各式各样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但主要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从社会历史上产生的,一种是从形而上学产生的。

近代社会历史上的乐观主义中主要的一种,来自进化论。这种乐观主义不是个人的,而是对社会、对人类的前途取乐观的看法,以为个人的苦乐虽然无定,但整个的人类社会却是进步的。这种思想在十八、十九世纪时极盛,当时的哲学家如康多塞,斯宾塞与孔德等人,均赞成这种理论。康氏以为人类之枷锁一旦去掉之后,就可有无尽的进步;斯氏相信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会不断的增进,以致到最后可以完全的适应。就是现在的社会学家,也往往在生活水准之提高、物品产量之加多及学校教育之发达、出版书籍之增进的统计数字上,证明现在的社会比以前的进步,而且还会无休止的进步下去。

在哲学的形而上学上讲乐观主义的,有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兹。他先假定世界是上帝造的,上帝造世界是本于善的意志,他本此善的意志必然在许多可能的世界中选择最好的一个来加以创造。世界上的一切坏的东西,都是在烘托出好的;苦痛的存在,是为反衬出快乐的可爱;罪恶的存在,也是在反衬出善的可贵。所以对这个世界,我们应抱一乐观的态度。

但是另外也有一部分人从社会历史上及形而上学上讲悲观主义。一般的说来,乐观主义比较浅,只到外面的一层;悲观主义则比较深,而能讲到内面的一层。社会历史观上的悲观主义,在现代可以斯宾格勒为代表人物。他说人类历史文化之进展,并不是一直向前的;到了一个时期,就会下降衰微,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曾经盛极一时,但盛后就没落了。他还说在大宗教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出现时,是文化的青春期;而在科学发达、技术主义盛行,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文化大众化的时候,文化则衰落了。在这个时候,著作变成杂志论文,艺术品成了宣传广告,而哲学家则从鸟瞰到蛙视琐碎的分析,这时文化便到衰老期了,而此正是现代西方文化的情形,所以他对未来西方文化取悲观的看法。

形而上学的悲观主义可以叔本华为代表。他反对莱布尼兹的思想,说这个世界在根本上是罪恶的,好的只是表面。例如我们看见自然界花开、草长、鸟叫,于是赞叹自然界的美,但我们却不知道花开、草长,是花草在挣扎奋斗以求生存,鸟叫是因为饥饿。自然界的万物都在互相残杀。人的快乐往往由欲望满足而生;但满足了,又有新欲望。这样,人永不能完全满足,即永不能免于失望的苦痛。人要了解人类社会的真相,应到医院、疯人院、监狱里去看,不应从浮面上看,这样才能知人间世的不可乐。

再深一步说,悲观与乐观不但是一哲学问题,还是一宗教问题。在宗教的本源上,都含有悲观的思想。例如基督教说万物开始是好的,但亚当吃了禁果,世界开始堕落,人类开始受苦;耶稣预言以后的世界仍是城攻打城,国攻打国,处处有灾荒,直到救主再来,信他的人才可升天国享极乐。这思想说明了这个世界是不快乐的,不完满的,所以人才要追求完满快乐的天国。如离开救主,则此世界之可悲,并不亚于叔本华心中的世界。印度教说世界来自梵天,梵天创生世界是由于梵天的欢喜,但世界众生造出以后就被无明所束缚,于是世界充满了苦痛罪恶。人须求解脱,否则就永远在苦痛罪恶中轮回。佛教则说世界在根本上就是苦海,人生根本是为无明与贪瞋痴爱所缚而充满烦恼的,只有真正觉悟的佛,才能渡过苦海,拔除烦恼。所以宗教家对现实世界的本身可说都是取悲观的看法。但是从宗教家的信心看,则又不能说是悲观的。

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何者对何者不对,这问题很大,我们暂且不在这里讨论,以上不过约略介绍此问题给诸位听听而已。以下我们只略从个人的人生观方面,来说人应悲观还是应乐观。人对未来的悲观与乐观往往会根据于过去。例如某人过去环境好、朋友多……于是就由此产生乐观,以为以后环境仍然好、朋友仍然多。反之,过去贫穷、孤独的人,往往就由此产生悲观,以为以后也会永远的贫弱、孤独。其实,这些推理未必正确,我们不能由过去推知未来。过去存在的,以后可能都会消失。甚至人的天赋也不能永远保持,过去健康、聪明的人,以后不一定健康聪明;过去体弱、愚笨的人,以后也不见得永远体弱愚笨。所以我们不能根据过去对未来乐观,也不能根据过去对未来悲观。过去对未来,可以有影响,但不能决定。纯从知识及理性上说,未来之如何,只有概然性,无必然性。所以,根据过去而对未来悲观乐观,都是不应当的。

在情感意志上,人类往往要希望未来,而且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我们真正要去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时,我们便当超乎悲观与乐观的情调之外。太过乐观,人将觉不必努力;太过悲观,则使人觉努力也无效。我们对事应在该与不该处着眼,而不必理会以后结果的苦乐。例如我们在以为应该读书时,就努力读书;在认定应该为国效力时,就为国效力。这样,我们就可超乎一般的乐观悲观的情调之外。如果我们在对未来悲观与乐观中一定要选其一,那么,我以为我们宁选悲观的看法;这并不是说要人对一切都绝望,而是因为这能使人多激励自己,警惕自己。人常对未来取最悲观的看法,而都能无所惧时,一切的勇气亦就会出来。同时,人取悲观的看法时,则一切将来之失望与失败,亦都可在我们之预料中,因而到失望失败来时,亦可觉不算什么;而成功了,则为一意外的获得。这都是说如要在二者之中择其一的话,便宁选悲观的看法的理由。但是我想最好的人生态度,还是超乎乐观悲观的情调之外,而且从该不该上着眼,自己决定自己之未来为是。这样,人将能够产生一种内在的快乐。

——唐君毅

上一篇: 历史人物有哪些
下一篇: 江姓有多少人口_江姓起源及分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