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几乎每个人的认知中都有几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传奇人物,但是,你的认知里如果缺了王阳明的名字,那你可就out了。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那么,王阳明为啥那么受欢迎呢?因为按照世俗标准,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有一种说法,认为儒家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王阳明在明朝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大儒。
王阳明地位之崇高,影响之广泛,都是历史无法忽略的。
据史记载,王阳明从十一岁开始,就展露了神童天资,小小年纪就能提笔成诗,且见解独特自成一格。相传一次聚会中,有人当众质疑他的创作能力,提出以蔽月山房为题作诗,现场考他。提问的人对王阳明说:你要能写一首,我不但相信你的才华,还要亲自给你磨墨。结果王阳明说,不需磨墨,我要像曹子建那样七步成诗。王阳明略一思索,张口就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首诗一出来,确实不得了,王阳明这是说蔽月山房,抬头看山和月,为什么看山比较大,看月比较小呢?这是因为你的视角是自下而上的,如果换一个视角,如果有人眼大如天,自天空而下望之,所谓的高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只有夜色下的千古明月才是真正的阔大的明月。这可以说是古诗中最早的相对论,对不对?这里头蕴含的是一种杰出的思维方式。这首诗不是证明了王阳明的文采,更证明了王阳明是一个思维上的天才。
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学典礼上,一位校友说,世上很多优秀的人走不出一个怪圈,就是优秀着优秀着,就优秀成了平庸。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很有启迪的意义。事实上,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容易摇摆,很少会受到致命的阻碍和诱惑。但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是绝顶聪明的人,尤其是像王阳明这样的天才,他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无比艰难,然而王阳明最终一步一步超越了这一切,最终成为了一代圣人、一代完人,这之中便是得益于他的人生大智慧。
这里又要说到王阳明的另一杰出之处,那便是阳明心学。我们知道,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明治维新前200年,日本社会就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启蒙过程,启蒙者正是王阳明,17世纪初,有关王阳明的书籍传入日本,日本整个近代的崛起,在现象上看是脱亚入欧,但在思想上看可以说主要是以阳明心学为奠基的,日本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不论是前三杰中的高杉晋作,还是后三杰中的西乡隆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我们举一个例子,近代日本也是被美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也曾经被西方列强强迫着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派了一个岩仓使团到西方,希望能够和列强谈判,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但是,实力不及的情况下,恳求、哀求都没有用,只会遭到白眼和拒绝。被拒绝之后,岩仓使团并没有灰溜溜地回国,或者嘴巴上咬牙切齿要报仇雪恨,而是用了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在财力并不宽裕的前提下花费巨资,详细考察了美、英、德、法、荷兰、丹麦、瑞典、瑞士、比利时、奥地利、俄国、意大利十二个经历了资本主义改革的强国。这一年多的考察和学习,才真正奠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基础。之所以会这么做,和使团成员大都为王阳明的心学信徒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实践了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
日本是一个岛国,生存条件非常匮乏,就要求有强大的行动力和危机意识,阳明心学里面的知行合一理念对其行动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渴望。之前他们缺乏一种理念的支撑,所以,自从阳明心学来到日本之后,阳明心学就和日本人的生存渴望立即契合在一起,这种上升渴望使他们找到了一种思想理念的支撑,尤其是知行合一,将其发挥到了最大。
有的学者认为“知”和“行”虽然有联系,但两者是不同的,而且往往强调先知后行,王阳明反对将“知”和“行”分离,认为要“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看来,“知行合一”不是说知道了就要去做,更不是说行动要和内心的想法契合,而是“知道”和“做到”本就是一回事,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道了就一定会做到,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不曾真的知道。就此一例来看,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重新反思、借鉴、学习这样伟大的阳明心学的智慧,以及他成就完人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面对、重新聚焦王阳明,是因为正是这样的王阳明,开启了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两个终极问题。一个叫做“完人之问”,就是从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怎么超越自己的聪明,从而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真正具有人生价值的人。另一个叫做“心学之问”。我们知道,哲学上有三大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永远不会确定我们将往哪里去。而王阳明就是我们这个族群回顾“从哪里来”,眺望“要往哪里去”时绕不过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式的人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