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吴姓的起源及古今历史名人

吴姓的起源及古今历史名人

吴姓的起源及古今历史名人得姓始祖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得姓始祖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吴氏起源: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姓在台湾为第七大姓。台南县吴姓人最多,还有在嘉义、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现台北县新店安坑吴姓人家是于顺治年间从福建移居入台湾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间平和人吴凤父子到台等。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吴氏历史名人

吴姓人才辈出。战国时有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后传兵书《吴子》。秦末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吴广。汉代有辅佐光武帝中兴的大司马吴汉。唐代有'画龙点睛'的名画家吴道子。史学家吴兢。南宋有著名词人吴文英。明代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画家吴伟,著《瘟疫论》的医学家吴又可。清代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沃尧(即吴趼人),有诗人吴嘉纪、吴伟业,书画家吴熙载,平西王吴三桂,太平天国将领吴如孝等等。

家族名人

吴王

吴起 (前440~前381) 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因主张废公族之疏远者以养战士,遂招怨贵戚大臣,后被射死。李克亦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着有「吴子六篇」。

吴承恩(?~公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氏广告区:

1.当代吴氏作者人物介绍:

吴绵普先生简介

字声雄,号东吴居士,晋江龙湖吴厝人,生于1944年,初高中就读于南侨中学。学历不高,但勤于钻研,办事任劳任怨,为人公正。生平从事族谱和诗词楹联的撰写,曾数十次为海峡两岸同胞的寻根问祖做无偿服务。首先同民革福建省委、莆田政协、民革莆田市委及林玉霖副主委、海峡两岸任人志士、海外华侨华人,共同拉开“吴英涉台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先河和序幕。2003和2006年,曾先后两次受晋江政协文史办之聘请,编撰陈、吴、许、李、苏、郑、庄、钟、等二十多姓源流。2009年,又受晋江市方志办聘为《晋江姓氏志》“源流文稿”编审,并编撰吴、李、苏、郑、庄、钟、佘、余、徐、涂、龚、邵、邓、安、柳、詹十六姓文稿。主编撰出版的《一代贤相》、《闽台四句精品集》、32回版与60回版的《威略将军传》二册、《晋邑吴氏春秋》、《闽台民俗礼仪集暨声雄诗词联四句汇编》、《台海英雄传》以及《话说李五》、《中华吴氏潜公派下通谱》、《泉州吴氏大宗谱》五卷(参编者吴清泉、吴震霖)等。现为晋江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晋江市历史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晋江市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宋状元宰相吴潜学术研究会秘书长。

部分作品

部分荣誉

上一篇: 房氏家族族谱编印成功并交付
下一篇: 何姓人氏的起源和来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