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df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df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df高中历史选修(3-4)1.(2018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高中历史选修(3-4)1.(2018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因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而邀他出山。刘基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幄,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他又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驻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途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

明朝建立后,刘基不愿为相,于洪武八年因病去世。——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多次辞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答案】(1)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身为汉人的刘基得不到重用。刘基为官清廉正直,因为打击权贵而遭到排挤;刘基感怀于元末乱世,辞官转向文学创作。(2)辅佐朱元璋在元本农民战争中胜出,是开创明朝的功臣;编订律令,为《大明律》的颁布奠基;创立军卫法,为明朝统一疆域、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撰写《郁离子》等作品,既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也为古代文学及思想发展作出贡献总之,他是元末明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2.(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

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答案】(1)职责:职掌刑法典章,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维护朝廷礼仪秩序。特点: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2)出发点:整饬吏治,维护统治秩序。作用:平衡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成为经济发展和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汉文帝诏令朝廷大臣推举贤良文士,晁错是被推举者之一。晁错在《举贤良对策》太子知术数疏》两篇政论文中,根据历史经验和朝廷面临的形式,论述了发挥朝廷的威力,打击分裂势力的问题,为加强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式器。

在《举贤良对策》中,晁错强调君主要“躬亲”政事,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晁错还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选拔人才的意义和标准。他指出,古代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贤明,在于他们善于选择贤臣以辅助自己。汉景帝即位,晁错向汉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请求削去他们的。汉景帝将晁错的建议交给公卿、列候和宗室讨论。对晁错的建议,诸侯“喧哗”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声称诛伐晁错。晁错最终被斩于东市。——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晃错得到重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晃错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治国思想的影响。【答案】(1)察举制的推行;郡国并行制度下诸侯王势力膨胀。(2)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任人唯贤;主张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人才的选拔。4.(2018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5.(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月)历史试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张载)提倡——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答案】(1)背景: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 兼并严重。 (2)核心:爱人爱物 评价:这种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 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 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6.(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343—413年),父为天竺人, 母为当时中国西北部的城邦龟兹人。 鸠摩罗什生长于龟兹,年七岁,随母出家。

九岁以后,随母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鸠 摩罗什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在疏勒时始学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 论》等经典,誉满西域, 遂为龟兹王迎还龟兹。 前秦建元十八年, 符坚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 便有迎取罗什的意思。吕光破龟兹,得罗什,回师据有凉州,罗什滞留凉州十八年,得以通 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住草堂寺,有“三千德僧,同止 一处”。姚兴辟逍遥因为译场,请鸠摩罗什担任译主,并命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等八百 余僧人襄助翻译。前后共译出佛经九十八部,计四百二十五卷。鸠摩罗什所译佛经的卷帙, 固然不及后来的玄奘之多,但他所译经、论的方面之广,却超过玄奘。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鸠摩罗什成为著名佛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条件:随母游学,接触大量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鸠摩罗什在佛学、哲学等 方面的努力;龟兹、前秦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佛教。 (2)影响:鸠摩罗什翻译大最佛经,丰富了中国佛学内容,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鸠摩 罗什翻译和弘扬佛学,加强了中国与西域、天竺等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7.(宁夏银川一中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 历史试题)【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 。然则, 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 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 “凡天下之 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 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 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天子之所是未 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必使治天下之 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答案】( 1)观点:君主出现前人本性都是自私的;君主出现初期,是大公无私的;后来 君主就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天下成为“家天下”; 为了自己的“家天下”,君主残酷对待百姓,君主成为天下大害;当前国家法律只为君主一 家服务。 (2)评析: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黄宗羲对君主专制 的“家天下”制度进行激烈的抨击,提出了“为万民”“公其是非于学校”;他对儒家思想 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反思和挑战, 是一种萌芽状态的民主思想。 但其思想没有上升到制度 批判的高度,也未提出未来的社会构想,只是对儒家的批判继承。 8.(2018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17)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美国在建国初, 由于国力弱小, 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 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 地区的政策。 19 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 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 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 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废除与古巴 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 1939

上一篇: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
下一篇: 历史名人故事5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