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坚守信仰、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所展现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接受、认可红色基因蕴含的价值观念,进而内化为具有行为约束力的理念,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承红色基因能够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对偏离方向的政治心理进行纠偏和矫治。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人在倾听红色故事、体会红色文化时会有不同感悟,只有红色文化得到广泛认同,红色基因才会超越时空代代相传。
湘西是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间的过渡带,生活着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51个少数民族;湘西也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湘西涌现了向警予、贺龙、粟裕、滕代远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湘西发生的“通道转兵”、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西剿匪”等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位置,也留下了贺龙故居、粟裕故居、向警予故居、滕代远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通道民族团结桥、通道小水战役纪念碑、通道转兵纪念馆、湘西剿匪纪念碑等红色遗址。
在民族危难之际,一代又一代湘西儿女毅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共产党人敢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湘西少数民族吃得起苦、霸得起蛮、敢于担当、尚武好义的精神彼此融合,形成了既体现着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心系百姓、不畏艰辛等共产党人特质,又具有鲜明湘西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点的红色基因。
当前,湘西红色基因教育传承途径还比较单一:多为参观浏览,体验性和参与性不足;区域性统筹协调不够,没有总体规划;整合开发不够,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要让湘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开辟教育传承路径——
挖掘好红色基因内涵。多年来,我们对于湘西红色基因的内涵挖掘还不够深入,主要聚焦于历史事件的再现,而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民众参与尤其是地方特色探究不多、着墨较淡。随着受众和传承者教育水平、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对于红色基因不能一成不变——仅仅靠书本、图片、实物的简单罗列进行浅层次展示——而是必须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让受众充分了解“是什么”“为什么”“传什么”。比如应深入挖掘向警予、贺龙、粟裕、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行为,并分析其与时代的关联、发展的来龙去脉。只有理清弄懂,才能开展学理性、哲理性研究,廓清应该如何向英雄人物学习。
讲述好红色故事。当前,有关湘西红色文化的展览馆、纪念馆等整体而言地方特色不鲜明,展示方法单一,讲解员素质参差不齐,红色故事结合当地特色不够,同质化现象普遍,极少数场所甚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文化传播职责。鉴于此,应广泛征集史料实物、照片、图片和其他能够烘托表现湘西红色基因的媒介载体,增强湘西红色文化感染力;着力提升解说员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在确保历史准确性与真实性基础上,尽量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针对不同受众进行难易程度不一的讲解,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渗透力和教育影响力,升华受众的理想、信念和境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和当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编写本土红色教材、发行红色书籍,开展红色活动、营造红色氛围,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民众心灵深处。
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使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各类社会群体的主流选择,就必须充分发挥主流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优秀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除传统灌输式外,更应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倡导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育传承方式,立体式、全方位整合湘西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当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文/刘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