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贾姓历史名人1贾思勰、贾耽、贾步纬、贾司光、贾山等 。
1、贾思勰: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着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
2、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 。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 。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 。天宝十年(751年),贾耽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县县尉,转任绛州正平县县尉,升任度支判官 。
3、贾步纬:清代着名天算家 。贾步纬是少有的兼通英文的职员,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译书事业,在洋务运动中为译介西学和简化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 。贾步纬是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的第一人,亲自领导和购买了从英国进口的大型计算器 。
4、贾司光: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部 。曾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讲师 。1952年留学苏联,1957年获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副博士学位 。
5、贾山:颍川人 。约汉文帝元年前后在世 。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事文帝,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 。其后,帝下铸钱令山又上书谏阻,遂禁铸钱又讼淮南王无大罪,宜亟令返国,言多激切,然终不加罚 。山有论文八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今不存 。
贾姓的历史,快来看看~2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 。贾国渊源很早,曲沃晋侯墓出土的玉器上,就有铭文记述了西伯(周文王)“与唐人弘战贾人”一事 。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 。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 。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 。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 。”这里的河东,指黄河以东 。
贾国到春秋前期犹在,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公元前706年晋国内乱,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而灭翼,第二年虢仲奉王命率虢、芮、梁、荀、贾诸国兵讨伐曲沃 。贾国曾参加了这次讨伐战争 。晋武公得势以后,便灭了贾国 。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
另一支是“以邑为氏”的贾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 。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 。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 。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 。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
关于贾国的地望,最早作出推断的是西晋的张华 。《后汉书?郡国志》在“河东郡临汾县”条下,注引张华所作的《博物记》曰:“临汾有贾乡,贾伯邑 。”汉晋时的临汾县在隋唐以后的太平县即今襄汾县西南部 。明清时代的地方志不察,以为欧阳修著《新唐书》所说是唐宋时代的临汾县,加上唐宋文献记载西晋的贾充墓在临汾县贾得一带,于是就认为贾国在唐宋以后的临汾县即今尧都区贾得一带 。这是错误的 。地方志记载西晋的贾充墓在今尧都区贾得一带,现今这一带含“贾”地名又比较集中,这一现象只能说明两个事实:①、贾逵、贾充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②、这一带在汉唐时代是襄陵县地 。(原载平阳方志)
十六国时期对“贾山”的记述 。据《魏书?姚兴传》记载:公元402年(魏天兴五年),在北魏、后秦“柴壁之战”中,当后秦大将姚平退守柴壁后,北魏“乃南绝蒙坑之口,东杜新坂之隘,守天渡,屯贾山,令(后秦姚)平水陆路绝,将坐甲而擒之 。”柴壁即今襄汾县城南、汾河东岸的柴庄,贾山即汾河西岸与柴壁隔河相望的黄土山垣 。原来,临汾盆地与侯马盆地之间,为一条北北东向的隆起所阻隔,称为塔儿山——九原山隆起 。自东向西,这一条隆起分3段:汾河以东,为塔儿山隆起;过汾河,为汾阳岭隆起;再向西,为九原山隆起 。贾山就是汾阳岭隆起靠近汾河的那一段 。贾山略呈南北向椭圆形,南北约10公里,东西约5公里,海拔约530米,高出汾河河谷130米,为一方高地,垣面平缓,视野开阔 。显然,殷商西周的贾国就在此山一带,汉晋时期这里有贾乡 。近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即将春秋时期的贾国标注于今襄汾县西南部 。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 。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 。秦统一以前,贾姓主要还是以今山西省为其繁衍基地 。秦汉之际,贾氏便播及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河北等省境 。其中一支在向西发展,经河南、陕西一路播迁到今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一带,至汉代已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贾姓便以“武威”为其郡、堂号 。贾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但因贾氏族人多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大举繁衍,故南迁气势不大 。唐宋以后,才有了改观 。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 。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但总的分布趋势是,贾姓历来多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其主要分布区域,可见,历史上贾姓是我国一个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
贾姓历史名人可不少,例如: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河南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誉,被荐于文帝,并任为博士;还有水利家贾让,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黄河的历史,于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西汉还有政论家贾山,文帝时,以秦的兴亡为喻,上书言治乱之道,强调纳谏的重要,并以兴礼义为劝,名为《至言》 。东汉时的贾徽,史书称其是贾谊的后裔,作有《左氏条例》21篇;还有贾谊的9世孙贾秀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其之子贾衍,任兖州刺史;东汉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他所著的《经传义诂》、《认难》等百余万言,在学术界垂名不朽;还有太学生首领贾彪,为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 。西晋有大臣贾充,平阳襄陵人,晋初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其女名南风,为晋惠帝皇后,曾擅政十年 。北魏时有农学家贾思勰,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郡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因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 。唐代,贾氏有两人任宰相,一个是沧州人贾耽,他同时又是地理学家,一个是河南人贾餗;另外还有学者贾公彦,和以“推敲”二字闻名诗坛的诗人贾岛 。北宋有数学家贾宪 。南宋有影响巨大的宰相贾似道 。元代有水利家贾鲁,顺帝时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征发民工15万、军士 2万,堵塞黄河决口,使其恢复故道,南流合淮入海 。元末明初有戏曲作家贾仲明 。还有明末的鼓词作家贾凫西等著名人物 。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 。
襄汾带贾的村子有:南贾(南贾镇)、北贾(南贾镇)、南贾坊、北贾坊、南贾冈、北贾岗、贾罕、贾朱、西贾、北贾(南辛店乡)、南贾(南辛店乡)、贾庄、贾冈、刘贾、贾沙向、贾家庄、贾家峪、南西贾、北西贾……这些村庄之名显然与贾山、贾乡有关,从而与贾国有关 。说襄汾是贾姓的发源地,徇不诬也 。
贾姓氏族,分布于全国各地 。清代又传入了台湾 。那么,贾氏祖源究竟来自何方?兴于何时?考究起来,还真能引出一段佳话呢!
西周的第二个国君叫姬诵也就是周成王,他有个弟弟叫叔虞 。有一天,成王用桐树叶剪了个“圭”的样子诓弟弟玩儿,说是封他的 。周公一见,连忙跪下为叔虞请封地,成王说,我和弟弟玩呢!周公说君无戏言,言必有征,成王只好以戏作真,将他的小弟弟封到了唐地即今山西翼城曲沃一带,这就是晋国的始祖史称“唐叔虞”者 。叔虞的儿子燮因晋水而改唐为晋,此为晋国称晋之始 。当时之晋,不过是个居汾浍方百里的侯国而已 。
成王死后,他的儿子钊即位称为康王 。康王也仿效他父亲成王一样,将叔虞的小儿子光明封到“贾”地,比他父亲叔虞的唐国小一等,属“伯”级小国,史称“贾伯” 。这个贾地,就是今之襄汾县,东和晋国为邻,父子互为羽翼,表里山河 。到了公元前678年,因为曲沃武公取晋宗室而代之,遭到同宗姬姓周边小国的不满,他们便联合起来进行讨伐 。贾伯也参加了这个联盟,因而得罪了晋国,到了晋献公前666的时候,便被晋国消灭,土地纳入了晋国版图 。
晋献公诡诸的儿子叫重耳,为了逃避因争位而起的骨肉残杀,流浪国外十九年,终于在狐偃等人的协助下返国继位,是为五霸之主的晋文公 。这个叫狐偃的人,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又叫子犯或舅(咎)犯,他的儿子叫狐射姑,位居晋国太师 。文公死后,晋襄公继位,就把贾国这块土地,封给了他老舅的儿子这个叫狐射姑的作了食邑,因他字是“季他”,所以又被称为“贾季” 。及至晋襄公死后,又发生了继位之争,在斗争中,贾季因杀了阳处父而开罪于赵盾,便逃到翟国避难去了 。留在原贾地的属民便以国为氏,都成了贾姓之人 。
唐代的《元和姓纂》说,临汾县有贾乡,乃古贾伯之封国,国人以贾为姓 。这个临汾县指的就是汉代临汾县城即今之赵康古城(古晋城),因为这个临汾县城在齐隋之际才停止使用,而今之临汾县是隋代才开始建立的 。同时,在古晋城以北的地域内分布有南贾、西贾、北贾、南贾冈、北贾冈、南贾坊、北贾坊、贾罕、贾朱、贾庄等等一系列和贾有关的地名,并非偶然之事 。清版《太平县志》明确指出这些贾字地望就是西周早期贾伯的封地,其地东临汾河的悬崖就是“伯山”,古代“伯”、“巴”通音,因而也叫巴山,分布于大柴、下尉、东刘、上鲁一带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在南贾、西贾、北贾、大张之间,分布着一大片自西周早期到战国的文化遗址,有大量的灰坑灰层和墓葬,出土过许多陶器和青铜器,其遗址的文化年代正好和贾伯受封到贾季逃翟相吻合,证明今之南贾镇就是古贾国的老地方,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
今襄汾县西南之南贾镇一带应属古贾国地望无疑,由于贾季逃往翟国之后,留在当地的居民便以贾为姓氏,仍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聚落后来演变为村庄,为了区分宗派支系,所以才有了以贾名村的好多地方 。应该说,贾氏始于南贾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贾氏一族逐年向外迁移,到先秦时就分批分别迁到了河南和山东,汉代迁至陕西甘肃一带,至迟在东晋时就已分布到江浙地区,南北朝期间又扩及到河北山东,五代到了福建,宋代才传至四川,到清代早期才登上了台湾岛,至此,贾氏族人的足迹已经布满了祖国各地,成为一支中等的中华繁族,在全国上百姓氏中的排行占到了第四十五位 。贾氏历代人材辈出,最有名的诸如汉文帝的文学博士贾谊、东汉大学问家贾逵以及他的儿子贾充、大诗人以推敲二字著称的贾岛、著有《齐民要术》的后魏贾思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长的并不好看,晋武帝司马炎就说她“丑而至黑”不宜作太子妃,可偏偏受到了太子司马衷的喜爱,武帝死后,成了皇后,由于擅权专政,终于引发了“八王之乱”不仅自已身首异处,还搅了个天下大乱,成为历史上被人指责的贾家人 。这贾逵贾充贾南风,据《襄汾县志》载,属父子三代一家子,都是襄汾县贾庄村人 。明清以来,居住在“老家”襄汾的贾氏族人,虽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进士举人算是贾门在老家的佼佼者 。近代有贾鸣梧父子算是最争气者,老子鸣梧是民国初年的国会众议员,儿子怀智1939年加入中国***,1945年牺性,年仅22岁 。当今著名学者贾芝先生和他的胞弟贾植芳先生,都是古贾国的后裔,都是襄汾人 。如今分散在老家各村的贾氏族人,也都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拼搏,为建设幸福家园而各自作着自己的贡献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贾姓人物?3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 。汉末时期战乱时期,而每个人面对战事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是无奈被裹挟,有人是掀起烽火 。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贾姓人物 。
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贾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贾诩、贾穆、贾访、贾信、贾逵、贾充、贾混、贾辅、贾洪、贾琮、贾龙、贾栩、贾原、贾氏(钟繇妻) 。贾诩自然是其中知名度最高者,贾逵、贾充这父子二人截然相反的风评也是让后人印象深刻 。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通常评价他是一个聪明人,卷进这乱世纷争犹能保全身家性命,阖门自守不结高门也不失为一种处事策略 。贾诩留下记载的有两个儿子,长子贾穆担任驸马都尉,小子贾访获封列侯 。】
“至嘉平中,太守贾穆初之官,故过其庐”——《三国志·管宁传》注解
【贾穆,应为贾诩之子,嘉平年间担任河东太守,还见识了隐士焦先】
“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三国志·武帝纪》
【贾信,魏国将领,曾参与平定田银、苏伯的叛乱】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三国志·贾逵传》
【贾逵,与贾诩同样在《唐会要》中被称为“魏晋八君子”之一,他官至豫州刺史,深得百姓爱戴,他逝世后还有人为他刻石立祠 。有两个儿子贾充、贾混,在西晋都曾官居高位】
“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三国志·高贵乡公纪》注解
【贾充,即贾逵之子,弑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主导者,这也是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当然其女贾南风也是名动后世的人物】
“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时使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各参会军事”——《三国志·陈留王纪》
【贾辅,魏国中领军司马,在钟会叛乱坚守立场,还煽动了钟会麾下士卒作乱】
“贾洪字叔业,京兆新丰人也”——《三国志·王朗传》注解
【贾洪,汉末儒宗之一,马超还劫持他为自己写文书,就是因为这段经历仕途受阻】
“是时用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三国志·刘焉传》注解
【贾琮,汉末冀州刺史,为官清廉,在交趾郡时让其成为天下最安稳的郡】
“州从事贾龙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馀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三国志·刘焉传》
【贾龙,益州从事,组织兵马击败了境内作乱的贼寇马相,后来被刘焉击杀】
“贾栩、魏平数请战”——《三国志·诸葛亮传》注解
【贾栩,魏国将领,在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时期曾主动请缨】
“又温语贾原,当荐卿作御史,语蒋康,当用卿代贾原,专衒贾国恩,为己形势”——《三国志·张温传》
【贾原,只在孙权指责张温的言辞中被捎带提及】
“成侯既出孙氏,更纳正嫡贾氏”——《三国志·钟会传》注解
【贾氏,钟繇之妻,不是那位钟会特地作传的张昌蒲】
【贾姓历史名人 关于贾姓的历史名人】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