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点好的外卖,由无人机送到手中;街路的清洁作业正在进行,穿梭而过的是无人驾驶清扫车;到会展中心参加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室内导航的指引精准来到目标场馆入口,还能瞬间获知最近的电梯、卫生间、售卖机距离……这些由地理信息科技构建而来的智能生活场景,早已发生在一座县城的日常生活中。
这里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这里有令游人趋之若鹜的莫干山美景,有千年历史的新市古镇,也有令世界瞩目的地理信息小镇。
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坐落于德清县凤栖湖中央,身后的这片楼群,便是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德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5月,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这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世界地理信息产业的目光聚焦在这座莫干山下的中国县城。
澎湃新闻记者从德清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引育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的地理信息小镇,在2021年实现了260.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营收。
实际上,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布局发展的征程,从十年前就已开始。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进德清,探访该县如何从零起步,用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样本。
从无到有
德清县城南端的凤栖湖,水光潋滟,风光旖旎,湖中央坐落着一颗由东西半球构成的巨型建筑,这里就是德清的新地标——德清国际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西侧紧邻的便是位于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2平方公里。草木水榭将小镇内的58座楼宇巧妙相连。抬头,是鳞次栉比的写字楼,身旁,是旺盛成荫的绿植,无人机、无人快递车时常穿梭,年轻面庞随处可见。
“谁能想到,如今这个现代化、科技感的小镇,在2010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城中村。”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汤巍告诉澎湃新闻,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建设,可以说是“从无到有”。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内的移动零售无人车。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图
2009年,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德清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建设杭州北部新兴科技城市的规划,于是,德清科技新城应运而生。这也是如今地理信息小镇的前身。“但是科技新城当时的定位方向只是发展信息经济,计划引进的是软件服务、金融信息、动漫等产业以及科研机构。”
2010年,浙江开始布局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德清县敏锐地认识到地理信息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的潜力和前景,于是积极抢抓机遇,立刻主动申请,将园区建在德清。
随后,由于用地发展空间、政府支持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德清在一众参与竞争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2011年5月,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华东地区首个地理信息产业园。
产业园的招商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德清制定了最初的招商政策,印制了招商手册。彼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汤巍,便是招商组的成员之一。“当时我们跑到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大城市开招商会,向科研机构和企业宣传我们的产业园。讲解我们的招商政策,还去一些大企业登门招商,但是很多企业听说产业园在德清,是个县城,而且产业园的楼都还没建好,都退却了,有的甚至连门都没让我们进。”
“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比如浙江国遥、浙江正元、中海达、中测新图等,看到了产业园的发展潜力,被我们的政策和诚意所打动,愿意与我们并肩创业。”回忆起当初产业园的创业经历,汤巍感慨颇多。
为了服务好入驻企业,德清设立了10亿元的北斗投资基金,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企业代办工商营业执照及开户等相关手续,以企业服务超市为品牌,帮助企业解决异地社保、挂牌上市、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的问题……2013年,32家企业落户地理信息产业园;2014年,10幢产业大楼建成投用,集聚地理信息企业40家。
紧接着,产业园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2015年,浙江省政府要在全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德清确定,要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国际化地理信息产业高地,使小镇创建与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实现紧密结合。当年6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逆袭华变
随着产业园建设的逐步完善,再加上特色小镇的加持,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开始乘势而起。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成像、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地信产业发展成果。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图
2015年,小镇税收突破1亿元,国遥地块、正元地块等一批产业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集聚地理信息企业108家;2017年,获评全省优秀特色小镇……
2018年1月19日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不到8小时,首批卫星遥感影像就成功传回,为德清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在五水共治、灾害监测、粮食估产等领域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小镇企业提供公共数据服务,为打造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信息应用市场提供了支撑。
“我们连续六年实现了营收跟税收增长的翻番。”汤巍介绍,2021年,小镇营收达260.2亿元,增长41%,税收22.1亿元,增长45%,产业大楼增加到58幢;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5.8亿元,同比增长10.7%。
创业之初,那个只能依靠效果图来描绘发展蓝图的产业园,用十年的时间兑现了承诺,完成了一场逆袭华变。
如今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是全国地信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目前已引育千寻位置、浙江国遥、长光卫星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已集聚创业创新人才6500余人。
2021年,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锐志院士领衔的知路导航入驻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在此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室内高精度音频定位芯片Kepler A100,实现了音频定位芯片“中国造”。
浙江德清知路导航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智能音频基站。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图
此前,该项目产品已经在南京南站落地,实现了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为南京南站56万平方米室内区域,提供优于1米精度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全场景解决方案。
如今,浙江德清知路导航研究院有限公司坐落于园区的一座大楼内——这座大楼免费提供给武汉大学运营使用。公司副总裁刘克强说,为了支持他们的入驻,德清县政府不仅给予他们免费的办公硬件支持,更提供了丰厚的创业资金补贴,还倾其所有在对外宣传、资源推介上给予帮助……“这些都是我们最后选择德清的重要原因。”
作为最早入驻小镇的企业之一,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如今也迎来了快速上升期。公司副总经理刘铭崴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34%,“整个发展态势可以说非常好,预估全年营收能够达到2亿元。”
他说,今年以来,企业内部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研发的DTScope数字孪生透镜为核心,开发了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未来乡村数智平台等多类新产品,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落地,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这段日子,公司研发团队又开始了新的技术攻关:打造国内第一个从底层到应用皆为国产自主的高清实景三维GIS平台,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点。
牵手联合国
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这是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
已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落户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德清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不是北上广深,也不是杭州武汉,获得联合国如此垂青的,为何是一座县城?一时间,各界对于德清的疑问与好奇甚嚣尘上。
实际上,回溯时间轴,德清与联合国的缘分,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2012年5月,联合国统计司、原国家测绘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在杭州签署协议,将“联合国地理信息专家管理论坛”会址正式落户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2015年5月6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的官员一行来到德清,参与“中国—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会址项目奠基,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史载入了新的一页。
2018年11月,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举办,来自全球108个国家的1300余名嘉宾参会。大会发布《莫干山宣言》,达成了十项明确共识,其中之一便是“宣言支持在包括浙江德清在内的地方建立全球地理空间知识卓越中心,促进全球地理信息能力建设”。
2019年4月28日,自然资源部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在北京签署有关设立全球地理信息技术合作交流机构的“意向备忘录”。5月,联合国派员赴德清考察,选中了位于地理信息小镇中的一处独立楼宇,作为创新中心办公场所。8月,联合国在其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对“加快在德清设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形成决议。10月,中心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中心在华落成后,将为各国提供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国际社会利用地理信息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进程;通过建立安全、可靠、可扩展的服务平台,开展创新合作项目,提升地理信息数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加强全球知识协作和应用合作,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汇集和共享相关数据信息,携手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突发灾害等全球性挑战。
同时,中心将充分调动各成员国利益相关方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发挥地理信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汇集和共享相关数据信息,积极为国际社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共同应对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办公楼就坐落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之中,与其他企业所在的办公楼融合相邻。
能与联合国这样的世界级平台成为邻居,使更多的地信相关企业及合作项目,对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趋之若鹜。与联合国直属机构成为最亲密的“邻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不仅有利于小镇内入驻企业深化全球地理信息领域的交流协作,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全球视野和技术支持,更为逐步铺开出口贸易服务提供助力。
仅今年上半年,小镇就签约“地理信息+”项目30余个。
如今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是全国地信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目前已引育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余家。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图
“中国样本”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创新与自我蜕变仍未停止。
“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正在路上。”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章洪春告诉澎湃新闻,德清已经开始了地信产业的“二次创业”。
他介绍,联合国在中国设立此类机构尚属首次,“我们将在继续做好中心落户后的各项保障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发挥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指导小镇企业为全球地信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技术与创新等工作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高能级平台。紧抓全省数字化改革战略机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建设为重大契机,启动实施小镇高质量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在空间上南拓5平方公里,集中力量谋划建设以地理信息产业为鲜明特色的“地信智慧城”。
“在接下来小镇发展的第三个五年,拟新引进‘地信+’企业300家以上,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税收超50亿元,实现‘二次创业’规模效益再翻番。”章洪春说。
实际上,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十余年来的逆袭之路,亦是折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一个发展样本。
日前,202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合肥召开,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3.9%;2021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近3.6万户,从业人员新增超过60万人;新增上市企业9家,100家最具活力中小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9.3%。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已经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卫生防疫、智能生活等各个数字领域高度融合,成为数字经济最抢眼的核心产业之一。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陈尘肇说,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服务、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7524亿元,同比增长9.2%。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指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仍在继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基础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丰硕,展现出很强的发展韧性。到2025年,我国地信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1万亿元,国民经济贡献估值3.6-6万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