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杨氏家人必看!【源流+迁徙+名人+郡望+祖训+家规+家训】

杨氏家人必看!【源流+迁徙+名人+郡望+祖训+家规+家训】

杨氏家人必看!【源流+迁徙+名人+郡望+祖训+家规+家训】杨氏家族总会微信账号a2175245739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杨”,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杨氏家族总

杨氏家族总会微信账号a2175245739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杨”,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杨氏家族总会”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杨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杨氏宗亲交流。天地一杨、杨氏一家亲、杨氏自家的平台、传承先祖精神、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杨氏文化,传播杨氏正能量,打造杨氏宗亲交流平台,团结发展杨氏文化、英才辈出、经邦济世、共铸辉煌。

杨氏家族总会微信公众账号a2175245739,杨氏自家人的公众平台,欢迎长按二微码识别关注

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_杨姓古今名人_古代杨姓历史名人

杨姓古今名人_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_古代杨姓历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杨(Yáng)姓源流传最多的两种: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三、林姓人

福建省宁化县厂壁村林姓家庭,将杨姓人做为自己的始祖。林姓人从福建迁梅州

二、迁徙分布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三、历史名人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

杨章:秦朝华阴侯。

杨敞:西汉丞相。

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

杨修: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杨骏:车骑将军,临晋侯。

杨播:北魏上柱国。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于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西元589年灭陈,结束了自汉末三国以来400余年的分裂局面。

杨广:隋文帝次子,即隋炀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影响后世千年。驾驭辽东,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

杨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杨玉环(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行密: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后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20余年,因操劳过度,57岁时病逝于军前,皇帝甚哀。

杨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荣:(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

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时人称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

杨延和:(1459——1529),汉族。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谥文襄,汉族,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秀清: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

杨姓名人数不胜数,不一一列举!

四、郡望堂号

弘农郡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河南灵宝北)。

东汉至北周时,曾一度改名为恒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

天水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河内郡

河内郡:楚汉时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此支杨氏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苞。

今河南之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皆是,胡渭云,古者河北之地,皆谓之河内,自战国魏始有河内河东之名,而秦汉因以置郡,周礼所谓河内,不止河内郡地也,汉时郡治废县,在河南武陟县西南,晋徙治野王,即今河南沁阳县治。

弘农堂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关西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

四知堂:西汉丞相杨敞之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杨震作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王密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家行贿。杨坚决不受,并严厉斥责他。王不死心,笑着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出去。” 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其他堂号

1、郡望堂号:天水、河内。

2、自立堂号: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绍光、瑞本、绍先、敦睦、承桂、三鳝、泰和、遗道、克勤、叙伦、衔鳝、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等。

五、《杨氏祖训》

古代杨姓历史名人_杨姓古今名人_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

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杨姓古今名人_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_古代杨姓历史名人

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杨姓古今名人_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_古代杨姓历史名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古代历史姓杨的名人_古代杨姓历史名人_杨姓古今名人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六、《杨氏家训》

勤耕务读

祖训依然在,常怀读与耕。

惟勤堪致富,能务亦梯荣。

牛背催三月,鳌头占五更。

荷蓑皆主伯,释菜谒先生。

仓廪如云积,功名指日争。

后嗣敦本业,家训妙兼并。

敦伦孝亲

彝伦垂禹范,爱日在双亲。

怀桔情宜笃,遗羹孝始纯。

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

顺矣原因翕,伤哉岂在贫。

鸭鸠恩及尔,鸨羽咏凄人。

莫谓行无忝,须听祖命申。

卑无犯上

达尊何可犯,逊顺最为宜。

莫谓人堪上,须知我自卑。

望中收白眼,让处有黄眉。

进履真谦也,阅墙且戒之。

割牲侬莫倦,袗臂尔宁施。

祖训谆谆在,从兹慎幼仪。

富莫骄贫

同是苍天命,贫人独寂寥。

纵然推我富,绝莫向他骄。

絮拥寒风透,庐斜细雨飘。

何人怜魄落,有客为魂销。

得意曾扬气,产情且折腰。

昌黎穷可送,转瞬又扬锟。

居仁由义

吾性从天降,存存岂外求。

须知仁是宅,便觉义堪由。

爱勿分秦楚,行宜学孔周。

广居高许许,正路遇头头。

善长功符夏,辞严道叶秋。

大人征事备,此诣尔思不?

睦族和宗

莫以源流远,而忘梓里恭。

敦伦须睦族,饬纪在和宗。

葛藟情宜笃,凫鷖咏可从。

支分休妒忌,缺陷应弥缝。

好戒忘争讼,还期共吉凶。

扪心思一本,祖训即晨钟。

布衣菲食

节俭人堪效,须防习俗移。

衣兮布足尚,食也菲为宜。

菲厌昭其质,还思训以时。

緼袍原不耻,菽水自无饥。

寒恤王章卧,鄙贻曹刿嗤。

唐风真足羡,蟋蟀一篇诗。

气忍家宁

不识宁家术,休云产荡然。

谁言气可暴,我道忍为先。

物至经三反,心平养十年。

一朝惩小忿,此境即中天。

福萃华堂五,仓储宝稻千。

张公殊可法,壮士应拳拳。

七、《杨氏家训》

顺父母

父母为之天地也。顺父母即顺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为先,养育之恩永世难报。孝顺必有孝顺子,忤逆终养忤逆儿。只顾妻子儿女而不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敬老好儿女人人称赞,为之榜样;虐待父母者,家法应训之,国法应惩之。

睦兄弟

兄弟者,一母同胞骨肉也,兄弟间应当和好到老,不可因小时利便起争端,不可语言伤和、听信妇人谗言,更不可因小事而激化矛盾,以致骨肉相残,大则参商拘讼,互打官司,小则朝夕怨言,一时之忿,便动干戈,不如相交朋友,成为父母之过错,你本身又何必生儿育女?为人者,以友为兄弟,而族人当睦更有于别。宗族之兄弟是一脉相传,何又不如朋友呢?

和宗族

勤俭者,是起家之本,传家之宝,立业之基,人生所当务也。勤而不俭,则财流于奢,俭而不勤,则财终于困。人世间,见名门世族,以祖考勤俭为成立之本,下代之福,因子孙奢侈而败家之业。盖俭则富贵长保,家计不难振兴。倘男不务耕作,女不事机杼,好逸 恶劳,鲜衣美食,一旦娇惰,习惯俯仰无资,将祖资财一败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众,当务勤俭。

务勤俭

有诸己之谓信,神圣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轧轨,喻信之不可无,信可行之蛮貊,不信则难行于州里,圣贤问答,亦綦详矣。溯庐江子思公,西城栖风公,著书立说,无不以信为指归,即参西铬近思录,亦以信为根底,则信实为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焉。

谨丧祭

丧祭者,慎终追远之大事也。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父母在生之时,尽力供养,逝后要从俭治丧,勿须无财大操大办。丧事从简,也不能俭而不顺民情。凡我族人,当慎谨治肃闺门慎嫁娶 闺门为起化之源,家视不可不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之常情。应当扫除旧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嫁女乃人伦之始,联婚不可不慎。男女婚姻,不能包办代替,嫁女择佳婿,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勿取重聘,不要贻误后世子女。凡我族人,当共凛之。

安本分

本分者,人生分内当为之事也,未老不能享老之福,未贵不能享贵之福,未富不能享富之福。凡事尽在其中,不以干名犯义而取优辱。人要经少、中、壮、老,享受要与年龄相当,超前享受害自己,勤劳发奋富终身。安分守己,立志做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葬送自己。凡我族人,应共戒之。

禁非为

守法奉公,全躯保身之要道,灭理犯义,亏体辱亲是污行,工、农、商、学、兵,各有本业,为官为民,社会之分工。偷抢嫖娼,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为人者,切忌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长幼有别,老少有分,敬老尊贤,社会之美德。好淫喜赌,则是偷盗之祸根。吾族忠厚传家,清白世宗,岂容不肖子孙败坏家风。凡我族人,立应禁之。

杨氏文化传承,义族振中华!

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上一篇: 运用历史名人+课文人物为素材,写作文语段!
下一篇: 姓氏 | 干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