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你心目中的“瓯海历史名人”都有谁呢?快来选吧!

你心目中的“瓯海历史名人”都有谁呢?快来选吧!

你心目中的“瓯海历史名人”都有谁呢?快来选吧!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瓯海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年8月起

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瓯海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年8月起,中共瓯海区委宣传部、区新闻中心、区档案局、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文广新局、区文联联合开展了寻找与推荐第二批“瓯海历史名人”活动。经过前期各镇街、各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推荐,专家评议,现已产生第二批“瓯海历史名人”入围对象(以出生时间为序)。即日起,活动进入投票阶段。投票分报纸投票与微信投票。市民可在公示名单下方的表格内,根据意愿选择投票,投票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以当日邮戳为准),选票投寄地址:瓯海区娄桥街道云飞路区行政管理中心五号楼415室;可关注公众微信号“瓯海发布”和“瓯海新闻”进行投票。投票时间:11月16日9:00至22日17:00。投票结果将作为评选小组审议确定对象的参考依据。

“瓯海历史名人”入围对象

谢灵运:山水诗鼻祖

(385年—433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我国山水诗鼻祖,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初三年(422年),任南朝永嘉郡太守。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据记载,时任永嘉太守时,谢灵运到我区帆游、瞿溪、仙岩、大罗山等地寻踪揽胜,并留下精彩的诗文。如美丽诗篇《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近年来,我区在南白象塘河边新建谢灵运公园,以谢公堤、沉思园、两谢堂等系列景物展示谢灵运的生平、诗文,以此来纪念诗人。

潘柽:永嘉诗风先行者

(1131年—1209年)字德久,号转庵,南宋诗人。他的父亲潘文虎,祖籍永嘉昆阳,后在今潘桥街道华亭村村口潘桥河畔居住,是北宋末年武状元。潘文虎在住宅附近出资建造一座石桥名仁寿桥,后百姓以潘桥之名流布四方,今潘桥因此得名。潘柽早年屡试不第,赖父亲荫恩出任武官。约于淳熙年间随使臣出使金国,回国后升任福建兵马钤辖。潘柽喜欢四处漫游,广交诗友,他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有交往,如陆游、辛弃疾、叶适等。潘柽的诗歌主张创作和实践,首倡晚唐体,经过叶适的宣传和“四灵”继承发扬,开了永嘉诗风的先河,可以说是拓展永嘉诗风的前驱,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贡献。有诗《遇旧有感》等等。

沈枢:“南塘驿路”开辟者

沈枢祖籍安吉,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首论君子小人之辨,宋高宗嘉之,官吏部侍郎,后以中大夫提举太平:兴国,官封安吉州开国男。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调彭泽丞。二十九年,以监察御史行比部员外郎。三十一年,任福建路提点刑狱。次年,除尚书考功郎中。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乾道六年(1170年),权福建路转运副使。淳熙二年(1175年),在权吏部侍郎任以故降三官,筠州居住。后任温州太守。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倾政府之全部财力,发动民众整治疏浚温州到瑞安长达70多里的七铺塘河,辟为“南塘驿路”,并在河里遍植莲藕,南塘因此得有“旧时驿路,百里荷花”的美誉。

戴溪:南宋儒官

(1141年—1215年)南宋温州永嘉县人,世居永嘉县城安仁坊,后迁九曲。少有文名。淳熙五年(1178年)省试(别头试)第一,赐同进士出身。曾任湖南潭州(长沙)石鼓书院山长。历任太学录博士、兵部郎官、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曾奏两淮当立农官,括闲田,以为救农之策。光宗时,领石鼓书院山长。曾为景献太子赵询讲《中庸》、《大学》,又奉太子命类编《局易》、《诗经》、《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各为说以进。戴溪久居宦海,尤其任资善堂说书,为太子讲解儒经,对提高儒学的学术地位起到一定作用。青年时代的戴溪曾和好友王楠在潘桥岷岗山结庐隐居苦读,学者称岷隐先生。著作颇多,有《易诗春秋说》、《岷隐集》、《论语孟子答问》等书。现存有《石鼓论语问答》三卷、《续吕氏(祖谦)家塾读诗记》(亦称《岷隐续读诗记》)三卷、《春秋讲义》四卷及《岷隐诗文集》等。集永嘉学派之大成者叶适对戴溪的评价是:“少望天下奇才,于今世不过数人。”

王楠:永嘉学派学者

(1143年—1217年)南宋温州永嘉县亭山(今潘桥街道屏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永嘉学派的著名学者,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的学生、叶适的老师。乾道二年进士,官秘书少监、赣州(今属江西)知州、江南东路提举茶盐公事兼池州知州等职,阶朝议大夫。居官清正不阿,不畏强暴,政有声绩。隆兴元年(1163)前后,叶适与王楠同游,一直相交至老。叶适云:“余稚从公至耄(七十岁以上称耄),岁月相靡,而士之变故繁矣。”王楠生平著有《王木叔诗集》四卷、《合斋集》十六卷。《宋元学案》称所著有《王秘监诗文集》二十卷,盖为总称,或后人合并为一书,辑为二十卷。现《合斋集》、《王秘监集》,惜都已佚。王楠遗诗,《东瓯诗存》卷四有《观梅》、《登浮光四望亭》、《南康泊舟欲游庐山值雪》三首。墓葬于亭山西原(今华亭一带),入先贤祠。叶适为其撰墓志铭。

卢祖皋:南宋温州词宗

(1173年—1224年)出生郭溪街道宋岙底村。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嘉定十一年(1218年)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将作少监,累官至权直学士院。卢祖皋也是南宋著名词人,擅作雅词,在词上成就颇高,是温州在两宋时期唯一有词集传世的文学家。其词集散佚,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四库全书《蒲江词》编录25首;近人朱孝臧多方搜罗,《彊村丛书》辑至96首;唐圭璋编《全宋词》略同。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王瓒:三朝宠命

(1462年—1524年)字思献,号瓯滨,赐“三朝宠命”。永嘉华盖乡李浦村人(今龙湾区永中殿前村),13岁入县学,27岁考取举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榜眼及第,累官礼部左侍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定。《明史》虽未予立传,但他服官三十年,两任国子祭酒,四典礼部会试,侍讲经筵,纂修国史,是个对时代有一定影响的官员和学者。今存王瓒较完整著作,就是他所编撰的《弘治温州府志》,是《温州府志》现存的最早一部。晚年归隐居住在吴田(今瓯海梧田),在吴田村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瓯滨郊墅”(梧田街道大堡底村)。附近有“烟霞洞”,园中有“玩芳斋”,小竹疏花相映成趣,奇岩怪石堆砌如画,庭园恬静,景色清幽。王瓒尝居此以诗酒自娱,曾赋有《瓯滨郊墅》诗十四首(见《瓯滨札稿》),“瓯滨郊墅”曾几度被火烧毁,现梧田大堡底假山宫旁的假山石,是王瓒“瓯滨郊墅”的遗迹。

王叔杲:筑堡抗倭志士

(1517年—1600年)出生在明永嘉场二都英桥里(今属龙湾区永中街道新城村)。这位明朝温州乡贤,不仅博学有文名、为官清廉亲民,还是位爱国爱乡人士。明嘉靖年间,浙闽沿海一带经常有倭寇出没。1558年,为保护乡里,王叔杲放弃赴京会试机会,与兄长王叔果率领乡人捐资修筑永昌堡,抵御倭寇来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官靖江县令,寻调常熟县。后召为兵部车驾主事、迁职方司员外郎、武选司郎中等官。隆庆四年,以部郎出守大名府,建元城书院,请名儒授课,使当地人才辈出。癸酉,以湖广按察副使,备兵三吴四郡。加湖广布政使参政。右参议官至大中大夫、福建布政使左参政。年六十,即辞官回乡,在旸岙筑旸湖别墅,建冷吹楼,其胜概冠东南,太仓王世贞、归安茅坤曾为之一记再记。他还与兄叔果历时48年,在仙岩寺一带植松、柏、樟、枫、铁色木、棠梨树220株,为了保护植树成果,于万历二十七年撰刻《仙岩松木记碑》,将植树地段、品种、株数一一勒石登记,“后僧有妄损一枝者,执此呈究。”作有《阳湖别墅前记》、《阳湖别墅后记》、《登大罗山顶》等篇。

潘耒:诗话仙岩传颂者

(1646年—1708年)出生江苏吴江,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过目不忘,曾先后受业于长兄柽章、顾炎武等著名学者,博通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康熙已未(1679年)举人,官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兼订纪传。不久,充任日讲起居注官,纂修《实录》、《圣训》,又任会试考官。名益盛,忌者益众,终以“浮躁”降职。遂南归遍游天台、雁荡、武夷、黄山诸名山,并各以诗记游。著有《遂初堂记》,其中写有《游仙岩记》、《再游仙岩记》、《三游仙岩记》。他在《游仙岩记》中云:“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 且在《三游仙岩记》中写到,清顺治年间,仙岩寺主持天目超智和尚发现这里岩壑幽绝,鬼斧神工,于是稍加开凿而成精舍,自己还在石壁上题刻“宝岩”二字。在《仙岩古代散文诗词选》里,有潘耒为化成洞十景而配的诗歌。

10

任道逊:神童书画家

(1422年—1503年)出生丽岙,七岁即能赋诗,作直径数尺大字,颇有法度。明宣德八年(1433年)12岁的任道逊,以神童得荐举,宣宗面试其书法,命为国子生。后以书法供奉宫廷,以书艺供奉累官至至太常寺卿。任道逊仪度端庄,博通经史,工书擅画,娴熟音律。居官清廉,在职58年,宦囊萧然。弘治初年致仕归里,与同邑通判吴祚、寺副蔡鼎结清乐会,晨夕吟咏唱和,以文史声韵欢度晚年。遗著有《太极心性图说》、《云山樵语》、《归田百咏》等。传世山水作品不多,温州博物馆尚藏有珍品。书法、碑刻留存较富,今瑞安塘下沙渎村《坤屿墓表》碑,隽秀可喜,为道逊晚年书法精品。

11

任桐:东湖规划之父

(1868年—1932年)出生于郭溪街道任桥村,字琴父,自号沙湖居士。任桐自幼喜诗文,擅长书画,雅好山水,对园林艺术颇有造诣。辛亥革命后,一度任职于武昌商埠局,与友人筹建盐业公司。后移居沙湖,不闻时事。平生著有《园林春色》、《沙湖志》两书,是武汉“东湖规划之父”。任桐在沙湖边买地建园,大兴土木修筑了“琴园”。建成后组织沙湖建设会,将他心血凝成的琴园交给沙湖建设会保存。他用几十年心血,从残碑断碣、墓陵寺观、手抄藏本中,搜索到大沙湖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史料,撰成了一部3万余字的,全面反映大沙湖地区的山水地貌、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名胜传说的山水志书——《沙湖志》,提炼出“沙湖十六景”。

12

潘鉴宗:一代儒将

(1882年—1938年) 著名散文大师琦君的养父,出生于泽雅庙后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江北督练公所委员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进保定军官学校。武昌起义后,杭州新军成立军政府,他回到浙江任都督府参谋部科员,续任革命军司令部第一参谋。1913年底,授陆军中校参谋,南旋后任浙江督署上校参谋,不久调任第六师上校团长。其后六师和二十五师合编为第五军,任军部上校参谋,续升第六师参谋长。1916年升任浙江第二师四旅少将旅长,后任一师师长,晋升中将。1923年,他辞去职务,经上海返杭州,将在杭的一家老小带回瞿溪。他逝世时,蒋介石题“我思故人”致哀,并赠挽“大将令终天所靳,急流勇退古称难”。潘鉴宗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在家乡办庙后学堂、修亭造路,还和其他几个名绅共同出资创办瓯海医院(即温一医前身)。他平生购藏了不少书籍,自号藏书楼为“养心寄庐”,温州解放前夕,潘的家人将有经、史、子、集、军事、词典等5600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园籀图书馆(今温州图书馆)。

13

陈达人:温州和平解放使者

(1891年—1951年)出生于郭溪宋岙河头村,少年时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后留学日本帝国大学。曾任国民党郭溪乡乡长、永嘉县政府科员、县参议会议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对国民党蒋政权丧权辱国政策深表不满,在行动上逐渐向人民靠拢,积极支持3个子女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并与龙跃为首的浙南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并提供他在城市和乡村的住房,给浙南党组织做活动场所。1946年下半年以后,浙南游击队发展游击战争,陈达人为组织购置武器弹药,1949年温州解放前夕,他还争取其妻舅、国民党的退役中将张千里一起做争取原国民党温州专员、第二00师师长叶芳起义的工作。

14

夏承焘:一代词宗

(1900年—1986年)出生鹿城,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学校课目甚多,但他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在校期间,他尝试赋诗填词,所作《如梦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深得国文教师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给夏先生很大的激励。温师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教学生涯。在任教期间,他积极参加家乡的诗社活动,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从1930年起,他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他曾在任桥、瞿溪、梧田等地小学任教。他与潘鉴宗有着深厚的情谊。他在瞿溪执教时常到潘家做客,是著名文学家琦君的恩师。

15

胡赞华:抗战英烈

(1904年—1937年)出生于泽雅镇陈岙上陈村。少时的胡赞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后进入永嘉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即现在瞿溪第二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取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连预科共五年毕业。毕业后去庙后小学(潘鉴宗先生创办)教书两年。后来,他决心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编入第七期步兵一队受训。毕业后被分配在国民政府警卫二师担任排长,后任第五军八十八师五二四团连长。在“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胡赞华所在团驻守在上海闵行。他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与敌人血战三昼夜,左眼不幸中弹却仍坚持战斗。战后,他被晋升为营长。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火迅速蔓延。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全体官兵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抗击日寇的进攻。上海沦陷后,胡赞华所在团撤往南京。日寇包围南京后,该团坚守阵地。在南京保卫战中,胡赞华英勇牺牲。

16

樊孟云:抗战英烈

(1914年—1941年) 出生于新桥街道旸岙西湖村一个书香门第,是家中长子。十六岁时,告别双亲,满怀豪情地跟随二舅父踏上从军道路。先是在电力学校当学员,1930年转入浙江省水警第二大队巡警官补习所学习,毕业后被提任为超武巡舰巡长。1931年考入中央防空学校,1933年被选送入中央航空空军学校学习飞行射击。1935年毕业,于当年9月赴江西中央军官学校,任教导总队特务大队第四连军需。1936年,报考航空委员会设计班第一期,是年冬毕业,编入空军第一大队,在第二、第四中队服役,任少尉射击士。历次参战勇敢,表现突出,屡立战功,荣获空军宣威金质二等勋章一枚及五针航空表等。牺牲时年仅28岁。1995年,被评为温州市十大著名抗日烈士之一。

17

姜周元:衡器改革首倡者

(1916年—2003年)郭溪宋岙底人。原瞿溪供销社会计,平时爱好学习钻研。他在经营业务往来中,深感使用流传下来的十六两秤计价很不方便,容易发生差错,有时还为零头找尾与顾客争吵,影响社群关系。他想要是在秤杆的一斤距离之内刻上十星,以十计算,那就方便多了。于是他于1953年写信给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大众》,建议衡器改制,《浙南大众》报社编辑同志慎重其事,便立即将原件转给北京的《人民日报》编辑部。1954年2月26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以(54)工商度字第四十九号函答复姜周元。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国多个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实施衡器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两秤。事后,中央政务院还向姜周元颁发了“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证书。他的建议带来的便利,无疑是一次劳动力的解放,既解脱了衡器繁琐的计量换算,又把工作效率提高了上百倍。

18

赵永镐:骑士发明家

(1927年—2014年)出生永嘉,1954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后,一直在原化工部下属研究机构工作,主要从事氟塑料的研发,曾任原化工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在氟塑料领域的成就,在国际上赫赫有名,被誉为“氟塑料衬里防腐产品之父”,获得中、美等国20多项发明专利,获中国国家发明奖、第14届美国纽约国际发明家博览会金质奖、第38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质奖及“骑士勋章”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现在开始投票选出你心目中的“瓯海历史名人”吧!

靖江名人录_靖江历史名人_靖江的历史名人

喜欢你就点个

吧!

上一篇: 介绍江阴名胜 历史 名人 特产 的综合片段 60字~~
下一篇: 2019年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