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辛丑年 农历五月二十丹阳马真人(马钰)圣诞

辛丑年 农历五月二十丹阳马真人(马钰)圣诞

辛丑年 农历五月二十丹阳马真人(马钰)圣诞丹阳马祖诰志心皈命礼伏波苗裔,阆苑飞仙。领袖诸真,为重阳之高弟;精融丹液,开后学之津梁。梳三髻以示誓不忘师,战千魔以能备臻大道。惟一点丹田暖拥,遂三千薄海神周。济度无穷

名人丹阳历史介绍_丹阳历史人物_丹阳历史名人

丹阳马祖诰

志心皈命礼

伏波苗裔,阆苑飞仙。领袖诸真,为重阳之高弟;精融丹液,开后学之津梁。梳三髻以示誓不忘师,战千魔以能备臻大道。惟一点丹田暖拥,遂三千薄海神周。济度无穷,灵奇莫罄。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领教,丹阳抱一上仙,无为普化天尊。

马钰,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改名为钰,道号丹阳子,又称山侗,山东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人,出生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公元1184年去世。

中国道 教文化资料文献《七真传》中的马钰(道号丹阳子)画像插图。马钰向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 求艺,王重阳要求马钰放弃财富。

马钰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全真教的第二代掌门 人,他开创了教内弟子不拘门户互相交流的好风气,将创教仅两年的全真教在陕西发扬光大 ,使全真教逐渐走上稳固发展的道路,并在第三代掌门人掌教时达到鼎盛,是全真教发展道 路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掌门人。

丹阳历史名人_丹阳历史人物_名人丹阳历史介绍

家乡受教

相传,马钰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马钰家族为了躲避战乱,举家 迁往山东牟平,并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户。

马钰出生于北宋末年。据说,马钰出生不久 ,便有道士给他相面,称他“顶有神光”,是“大仙之材”。这种话 未必可信,但是,马钰在童年时期,确实表现出他是一个“天才”,尤其擅长写 诗。当地的名门孙忠显因为看中马钰的才气,早早地便把女儿孙富春许配给了他。

然 而,大富之家的出身和聪明的才智,却并没有给青少年时期的马钰带来多少太平生活。北宋 末年的农民起义,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山东一带几乎战乱不断。而且,在马钰少年时期, 北方的金国便把他的家乡占据为自己的领土。

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 安市户县的道教祖庵镇,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刘蒋村,因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在此结庵 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兴于世后,此地遂改名曰“祖庵镇”。出生战乱 年代的马钰虽然有些不思进取,只图享乐。但经过从西安来的王重阳先师的指点,开始顿悟 。最后成为道教的第二代掌门人。

即使如此,马钰仍然没有辜负家族的厚望,在他成 年之后,使家族更加富庶,富甲一方,他也因此被称为“马半州”。

或许 ,因为这片土地不再属于自己的国家,马钰有些不思进取,喜欢玩乐,对虚幻玄妙的东西很 感兴趣。

公元1167年,四十五岁的马钰被迫改变了往日的生活。这一切,源自于一个 道人的到来。这位道士便是史称王重阳的全真教创始人王喆。此时的王喆,只是一个致力于 传道的理想主义者,还没有创立自己的教派。王喆在陕西老家传教多年,没有什么成效,只 收下四个弟子,于是东行到山东一带,希望这里特殊的历史背景可以给自己的传教带来方便 。山东是受金国压迫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这里有着悠久的神仙文化,所以当地百姓便 因此对道教产生了一种精神依托,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世界便成为可以帮助他们生存下去的一 个希望。

马钰收留了前来传教的王喆,却只是因为他一向乐施好善,只是对道教有一 些好感,并没有要加入道教的意思。

为了表示对王喆的敬重,马钰在自己家为王喆修 了房屋供王喆修道,王喆自题为“全真堂”,取“存神养浩全真性” 之意。王喆开创的教派因此被称为全真教。

王喆看中了马钰在当地的影响,于是想尽 办法要劝说马钰跟随他一起修行。王喆曾经演示种种神通显示道教的神奇,并且给马钰讲述 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甚至送给马钰一些梨和栗子,暗示他早日离妻离子。不过,马钰仍然 有些无动于衷,他告诉王喆,他不会随便抛弃他的家庭。

事情仍然发生了转机。有一 天,马钰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拿着一个细瓷碗,叹息自己的生命像这个瓷碗一样,一不 留神就会破碎。马钰话没说完,这个瓷碗便坠地破碎。马钰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过来。这个时 候,马钰又想起来,曾经有一个术士给他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四十九岁。现在,他已经离这 个死期只有几年的时间。马钰突然觉得,王喆的到来,似乎就是为了点化他,帮助他。

公元1168年正月,马钰将家产交给子女,给妻子写了一封休书,开始正式跟随王喆学 道。不久之后,王喆又收到六位弟子,其中一位便是被马钰休掉的妻子。王喆的这七位弟子 被称为“全真七子”。

马钰入教不久,王喆便带他和另外三个师弟到山洞修炼。刚进山洞,马钰 便觉得头痛难忍。王喆认为这是由于马钰在感情上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庭,贪恋俗事,便把 他赶回去治病。

马钰回家之后,为了压制病痛,开始酗酒。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他的 病痛更加严重。据说,王喆为了救助马钰,便施展法术,喂马钰喝下加了法术的水,马钰病 痛立除。

或许是为了让其他几个弟子坚定修行的信念,王喆没有立即带已经痊愈的马 钰修行,而是在几个月之后,让马钰写下誓言,才重新和他相见。马钰的誓言便是,从此之 后,一心修道,不再回家乡。

在马钰等人的传教之下,王喆的教派在山东一带影响了 众多信徒,其中多数信徒都像马钰一样有一定学识并且家境优裕。这个教派开始形成一定的 规模,也开始形成有体系的教义。

在山东传道的成功,使王喆再次萌生回乡传道的念 头。公元1169年,王喆率领四位弟子踏上西行的道路,一路传道,准备返回他的老家陕西。 在到达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时候,王喆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在这里停下,准备 挑选一位可以继承他衣钵的门人。

经过仔细考虑之后,王喆认为,从身份、文化、年 龄、学道时间等各方面来看,马钰都是不二之选。但是,马钰是否尘缘已断,是否会将他的 思想发扬光大呢?王喆有些不太放心,便开始考验马钰。

王喆将弟子们派出去化缘, 安排马钰找人给他做一辆只能一个人坐的风车。风车完工之后,王喆借口自己眼睛看不清, 让马钰举着火把照遍风车给他看。王喆的意思是必须按他的思想来光大教派。马钰领会了王 喆的意图,一切照搬。

几天之后,王喆亲自去市场上买了鲤鱼和羊肉回来一起炖,然 后放在那里直到鱼和肉腐烂发臭。王喆命令弟子将这些臭烘烘的东西吃下去,别的弟子已经 戒了荤腥,不敢吃,只有马钰说师父的命令,弟子不敢不遵。王喆破口大骂马钰,他分明是 自己想吃荤腥,却借口师父的名义,便盛了满满一钵给马钰吃。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王喆问 马钰有没有领悟。马钰不清楚王喆的意思,被他一阵打骂。王喆最后告诉马钰,总有一天他 会体会得到。

天气已经开始冷起来,王喆命令弟子讨钱买了木炭回来在屋内焚烧取暖 。王喆把这间小小的屋子遮得密不透风,然后命令马钰和一名弟子站在屋内,另外两名弟子 站在屋外。站在屋内的人酷热难当,站在屋外的人被冻得瑟瑟发抖。虽然有师傅的命令,仍 然只有马钰没有一丝怨言,坚持了下来。

这一系列的考验让王喆对马钰大为放心。公 元1170年,王喆去世前夕,将四名弟子召到床前,告诉他们,他们之中只有马钰已经得道, 掌教之位由马钰继承。

马钰在师父去世前发誓,他一定会完成师父的宿愿,将全真集 刊印发行,劝人修道,并且为师父守孝三年。

王喆对马钰的话很满意,传给马钰五篇 灵文,溘然长逝。

名人丹阳历史介绍_丹阳历史名人_丹阳历史人物

论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

马钰在王重阳逝世后,赴长安打开局面,开创了陕西基地,奠定了全真教在整个西北地区的基础。

王重阳在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七月创立全真教,1170年(金世宗大定十年)正月在回陕西的路上仙逝于南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全真教创立仅两年多,陕西的局面尚未打开,全真教能否兴旺发达尚未可知。王重阳临终托命,将掌门人之位传给马钰。这样,在陕西开创全真教事业,并将全真教进一步发扬光大的重任就落在马钰肩上。

马钰深知责任重大,全力以赴而不敢稍有懈怠,曾赋词一首,以示决心:

卜算子出家入道

山侗舍俗投玄趣,结正良因,深谢师真,便做逍遥自在人。我今誓不东归去,死在西秦,骸骨虽尘,不与儿孙葬海滨。①

当年王重阳得道后,在陕西四年,也未曾打开局面,故而东行收徒。马钰经过仔细分析考虑后,认为不能局于终南,要到长安去。长安是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才荟萃、影响广泛,如果能在长安打开局面,那么势必对整个陕西、甚至西北造成影响。在这一点上,马钰显然胜过师父王重阳,王重阳当年在陕西打不开局面,显然同他局限于终南一隅而乏马钰这样的战略思考有关。事实证明,马钰的战略眼光是十分正确的,以后随着长安局面的打开、影响的扩大,不仅远至陕西陇州(宝鸡)、坊州(今黄陵)和延安等地的人纷纷来拜师学道,甚至连山西、甘肃等地亦有不少人远道慕名而来。

1171年(金世宗大定十一年),48岁的马钰来到长安,住在信徒赵恩等建的蓬莱庵中,马钰深知此行的重要性,全力以赴地传教宣道,积极结交长安名流,与官吏、僧道、文人、富绅等密切往来,宏道传法,扩大影响。马钰自己儒雅大度、沉稳慈和,非常有亲和力,且兼学识渊博、能言善道,能将教义作深入浅出、简明生动的阐述。同时衣着简朴,一年四季露腿赤脚,不畏严寒,饮食清素,以苦行感人,所以很快声名大振,成为长安城中的著名人物,全真教的影响也迅速扩大。马钰有《赠长安孔公昆仲彭子元》诗云:

四旬有八到长安,深谢诸公异眼看。

今日伸于知己者,修行说破龙虎蟠。

又有:

赠长安众道友

家家门下长安道,户户庭前极乐乡。

一脚不移超法界,三焦俱透得清凉。

赠长安郭子聪机宜韵

清净神光灿有余,自然猿马不驱驱。

转增开悟通玄路,未审汾阳信也无。

题京兆统军司王令史钦古堂

王公赋性常钦古,堂里闲调龙与虎。

日就月将得倒颠,自然显出胎仙舞。②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马钰结交的有庵主孙公兄弟、彭子元,有名门之后郭子聪、有官员王令史等,而且得到他们“异眼看”。说明长安之行是成功的。

王重阳仙逝后,马钰与丘处机等扶柩西归,本应在终南守丧三年,但马钰深知时不待人、时机难得,所以在守丧的第一年就赴长安开创局面,局面打开后,又回终南守丧。三年守丧期满,谭处端、刘处玄赴洛阳,丘处机至虢县磻溪,只有马钰留下来继续开创局面。他在终南刘蒋村搭盖了一座简易的庵居住,并手书一额“祖庭心死”,以示从此将继承师父衣钵、一心修道。以后全真弟子在此庵址上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重阳万寿宫”,号为祖庭。随后,马钰奔走于樗县、醴泉、昌乐、华亭等地传道收徒,并曾一度迁居陇州的佑德观。马钰为传教宣道,不畏艰辛、不辞劳苦,有时甚至差点丧命。比如一次他到虢州靖远镇传道,去时就听说那里发生了兵乱,大家都劝他别去,但马钰毅然独身前往。结果刚到靖远镇,就被交战一方的士兵误认为是探子抓了起来,差点被处死,后经再三解释,并找了当地的道友担保,才被放了出来。还有一年夏季到华亭县传道,不幸中了热暑,又咳嗽又吐血,差点一命呜呼。

在马钰的努力下,全真教很快在陕西打开局面,且影响远及山西、甘肃,从者如云,弟子众多,仅有名有姓、有生平事迹和成就的就达二十多人③。其中的于通清是山西隰州(今隰县)人,生性恬淡,一心想出家学道,一天有一道人上门乞讨,于通清问他要去哪里? 他称要到陕西终南山参拜马钰,于通清一听大喜,与道人一起奔赴陕西终南山拜马钰为师。而赵九古则是从甘肃平凉来投。这说明全真教的影响已远及山西、甘肃。

由于马钰以长安为起点打开局面的正确战略思想及坚韧不拔的努力,全真教得以在陕西打开局面并发展扩大,与山东的据点遥相呼应,从而使得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得以巩固并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王重阳自己文武双全,曾在科考府试中名列前茅,所收大弟子马钰,又是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在劝化马钰的过程中两人诗词对答、唱和,别开生面。而全真七子中除丘处机外,其他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由此奠定了全真教不同于其他教派的特色,即浓厚的文化色彩。马钰继王重阳任全真教掌门人后,把这一特色进一步强化、巩固,其所收的弟子大多为当地的巨富大族子弟,从小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满腹才学。

名人丹阳历史介绍_丹阳历史人物_丹阳历史名人

由于马钰和这些弟子都是能诗善文之辈,所以他们在论道传教、劝化世人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编写诗词歌曲来宣传教义、劝化世人。他们所编写的那些教义、劝化世人的诗词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易于接受,比如马钰的一些诗词:

赠华亭县道友

马风兹愿效维摩,常病众生受苦多。

劝化诗词如省悟,免教投火效飞蛾。

赠众道友

有心入道莫推延,惟恐因循老了贤。

今日不知明日事,今年怎敢保来年。

马钰以诗感化雷大通的例子就颇具有代表性:一个月朗风清的春夜,雷大通正灯下苦读,马钰以诗感化之,诗曰:

可叹愚迷漫用功,浮华一梦转头空。

何如立志修仙举,永住三山最上宫。

雷大通反复咏诵而心有感悟,遂生学仙修道之志④。

不唯如此,因为这些弟子都有知识、有文化,所以他们往往还能独当一面、自成体系,或著书立说,将全真教进一步发扬光大。如吕道安在马钰、丘处机先后东归的情况下一直任祖庵庵主,不负众望;于善庆在以后为重阳宫住持,主领陕右教门事,其弟子李祖谦曾撰写《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和《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等著作,成为全真教的“太史”。李祖谦所传弟子孙德彧以后又成为全真教的掌门人。薛知微在山西立观度人,度门人弟子数百人,成为当世高道。

这一特色从马钰继承、巩固后,至丘处机加以光大。丘处机弟子李志常为随其西行十八弟子之一,归来后将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的经过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原为郝大通弟子,后转入丘处机门下的王志谨自创了著名的盘山派。

也正因为全真教形成、确立了这一特色,所以后来能以一教之力独自编纂完成了共计7800余卷的《大元玄都宝藏》。

马钰还开创了全真教内弟子互相交流、不拘门户的好风气。

全真七子之间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风气,就是各自的弟子可以互相交流,大家互相指导,并不要求从一师而终。这样就使得弟子们能不拘一家之见,博采各家之长,迅速的成长进步,这也是全真教能在金元时期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良好的风气,就是由大师兄马钰开创的。

1181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金廷下诏禁道士游方,遣发道人各还本乡,马钰也在遣还之列。这年十月,马钰把关中教事托付给丘处机,踏上了东归之路。东归前,马钰考虑到丘处机一人独居龙门山修行,还要兼顾祖庭事宜,诸多不便,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弟子赵九古、毕知常赴龙门投丘处机为师,与之做伴。

后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选十八弟子同行,赵九古为十八弟子之首。

丘处机因一直隐居修行,所以未收弟子,赵九古、毕知常来投后,收为徒,开始创立全真教中的龙门派,赵九古、毕知常也成为丘处机的首批弟子。

此外,马钰的弟子于通清、于善道、尹志平、乔潜道、李冲道等都或投丘处机、或受教于丘处机,为协助丘处机弘扬全真教而尽力。

马钰开创了这种良好风气后,全真七子之间都互相交流弟子,互相指导,由此促进了全真教人才辈出。如郝大通弟子王志谨,后又投丘处机门下,此后融各家之长,创立著名的盘山派,所传弟子大多知名于世,再传弟子孙履道曾作全真教一代掌教;马钰弟子于通清,后随丘处机东归,主持栖霞太虚观,金廷赐给紫衣⑤;马钰弟子于善庆,后投师丘处机,改名于志道,不仅自己闻名金元之际,所传弟子李道谦成为全真教的“太史”,再传弟子也曾为全真教一代掌教⑥。再如组织编纂《道藏》的宋德方,原为刘处玄的弟子,后又受王处一指点,在王处一处获得道士籍,最后投入丘处机门下。

此外,如果发现了有资质优良的弟子,不分谁人门下,大家都共同倾力培养、尽心指点,以促其早日成材。如于善庆,先投马钰,马钰仙逝后,刘处玄、王处一都对其进行指点,又叫他赴陕西投丘处机。而最典型的是尹志平,全真七子中他得到了五个人的教诲,成为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中出类拔萃者。

由上述可看出,王重阳死后,时丘处机尚未得道,其他五子分散各地:谭处端、刘处玄在河南洛阳;王处一、孙不二在山东;郝大通云游各地,马钰以一人之力开创了全真教在陕西的根据地、巩固加强了王重阳创立的浓厚文化色彩、开创了全真教门下弟子互相交流的传统,并团结师弟们将全真教巩固、发展。马钰的这一系列努力,奠定了全真教日后兴旺发达的基础。

注:

①马钰《渐悟集》 (M )卷上。

②马钰《洞玄金玉集》 (M )卷一。

③详见 (元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M )。

④ (元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M )卷中《于通清》《雷大通》。

⑤ (元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M )卷中《于通清》。

⑥ (元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M )卷下《白云真人》《披云真人》。

上一篇: 乐不思蜀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下一篇: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