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三国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三国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三国是什么朝代的故事)想当初曹操与刘备上演“煮酒论英雄”之时,两人恐怕都没有想到最后会三分天下而各占其一。两人都是乱世之英雄,曹操一统北方,夯实了曹魏的基础,刘备入据巴蜀,建立了蜀汉。从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到邓艾灭蜀,两个政权势同

想当初曹操与刘备上演“煮酒论英雄”之时,两人恐怕都没有想到最后会三分天下而各占其一。两人都是乱世之英雄,曹操一统北方,夯实了曹魏的基础,刘备入据巴蜀,建立了蜀汉。从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到邓艾灭蜀,两个政权势同水火,都把己方视为正统,把对方视为乱臣。

两个政权覆亡后,官方和民间对二者的正统之争依然是不绝于耳。有的朝代持“帝魏寇蜀”论,也有的朝代持“帝蜀寇魏”论。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评判标准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后面的那些朝代为何会在此事上有分歧?

煮酒论英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三国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三国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1、说曹魏是正统的理由是什么?

东汉王朝不是亡于外患,而是内部的权力发生变更,曹丕要代汉,总不能像姬发、刘邦等人那样打着诛“无道”的旗帜,不然世受汉室之恩的他们曹家又算什么?曹魏集团中那些原汉室臣民又该作何感想?如果东汉是“无道”,他们这些人不也都是“无道”吗?故而曹丕学了王莽那一套,让前面的皇帝禅让,等于是说东汉非“无道”,“无道”的只是汉献帝。

甭管旧朝的皇帝是否是自愿禅让,新朝的皇帝只要有了禅让的名分,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及前朝臣民进行了定性。自汉献帝禅让曹丕后,诸多新朝皇帝选择效仿这种方式来完成王朝更替,比如魏元帝禅让司马炎,晋恭帝禅让刘裕、南朝宋顺帝禅让萧道成、隋恭帝禅让李渊和后周恭帝禅让赵匡胤等。久而久之,禅让成为了新旧王朝更替的法理性程序。曹魏在这上面便胜了蜀汉一筹。

古代的禅让程序

有时候实力比形式更重要,秦始皇和汉高祖都未曾经历过禅让的程序,可这并不影响秦汉两朝在人们心中的正统地位。南北朝时期,东晋是西晋的延续,其正统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按此来说,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自然也都是正统,毕竟这几个朝代在交替之时都是搞过禅让的。然而灭掉南陈的隋朝因为实力强大,也被视为正统。

既然隋朝是正统,那么北周、西魏和北魏又是不是正统呢?毕竟隋文帝接受的是北周静帝的禅让,而北周又源于西魏,西魏源于北魏。另外,中原地区自古便是华夏腹心,谁占据了中原,谁便能够有一定的法统地位,比如“入主中原”、“逐鹿中原”和“问鼎中原”等等。相比实力较弱、偏居巴蜀的蜀汉来说,实力强大、占据中原的曹魏无疑又胜了一筹。

三国各自的疆域

2、有哪些朝代说曹魏是正统?

两晋:晋由曹魏禅让而来,只有曹魏是正统,晋才是正统。晋朝皇帝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各个方面都强调曹魏的正统性,比如晋朝时期编著的《三国志》。此书作为三国时期的正史,虽说没有像《汉书》、《后汉书》那般以单一王朝来著史,可里面内容明显是倾向于曹魏的,比如书中分魏蜀吴三部分,曹魏、蜀汉和孙吴分别占30卷、15卷和20卷,曹魏的篇幅整整是蜀汉的2倍。

《三国志》中的曹魏部分主要以本纪纪事,而蜀汉部分却以传记来记事,按当时的著史习惯来说,本纪是用于皇帝的,而传记则主要用于其他阶层的历史人物和部分偏远地区的君主。另外,书中故意避开了蜀汉的国号,单用一个“蜀”字,明显是把蜀汉视为地方割据政权,而把曹魏视为正统王朝。

《三国志》作者:陈寿

北魏至唐朝:西晋变东晋后,北方的诸多政权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原人心,选择曹魏为正统,因为晋朝夺的是曹魏的江山,他们以曹魏继承者的名分来和东晋PK,在法理上更有依据。为了落实曹魏继承者的名分,他们不仅把“魏”拿出来作为国号,比如冉魏和北魏等,还沿用了曹魏的各种典章制度。

事情到了唐朝则有了一定的变化,唐朝和隋朝一样是由西魏而来,也和隋朝一样将曹魏视为正统,比如唐朝在组织编撰《晋书》时,也是沿着曹魏到两晋的脉络来写的。然而唐朝对蜀汉的态度也很友好。既有人称赞曹操的豪迈和文治武功,也有人歌颂蜀汉诸葛亮等人的赤胆忠心。

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1、说蜀汉是正统的理由是什么?

所谓正统,即一脉相承。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秀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胜和刘发均是汉景帝之子,如果说刘秀当初恢复的是汉室基业,那么刘备的蜀汉应当也是汉室余续。刘备自打起家之初便喊着“匡扶汉室”的口号,他把自己的事业和汉室天下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公元198年,刘备跟着曹操到了许昌,他在许昌期间和国丈董承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时以董承为核心,组建了一个“衣带诏”小团体,刘备因为一向“心系汉室”,也被拉了进去。后来事情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处死了,刘备因为正好出征在外,幸运地躲过一劫。此事闹得天下皆知。

衣带诏密谋

汉室享国四百余年,心向汉室的人不在少数,曹操起初迎汉献帝于许昌,让这些人大受鼓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也都看出了曹操的野心,他想做的不是霍光,而是王莽。刘备既然是汉室后裔,又参与了“衣带诏”,那么刘备在这些人眼中便是正义的“反曹先锋”。就拿赤壁之战期间来说,荆州的人才明显分为两派,一派站位曹操,一派站位刘备,说明刘备的“正义”行为在当时是有市场的。

虽说刘备没有走禅让的程序,可他在建立蜀汉之前为汉献帝“发丧”了,当时各种消息都显示汉献帝身亡(其实是后面才去世的,消息传递有误)。正统的汉献帝“去世”后,刘备方才以汉室后裔和“反曹先锋”的身份承继大统。另外,蜀汉长期奉行联吴抗曹的国策,从诸葛亮到姜维,都在戮力北伐,由此将蜀汉视为正统,在情理上倒也说得过去。

刘备承继大统

2、有哪些朝代说蜀汉是正统?

刘宋:刘裕是接受过东晋禅让的,按理来说,他应该承认两晋和曹魏的正统性。可他身上流的是汉室的血液,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后裔。曹魏是颠覆汉室江山的直接责任人,刘裕对此是有足够认识的,他为整个刘宋定下了批曹褒刘的基调,通过各种方式对曹魏的正统地位进行否定。

刘裕之子刘义隆让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期间收集了很多批判曹魏的故事与文献。刘裕之侄刘义庆编著了《世说新语》,书中在曹操身上花的笔墨较多,把曹操的“奸诈”和“狡猾”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将曹操的“治世之能臣”变成了“治世之奸贼”。就连曹丕也被抨击的形象尽毁,比如私娶曹操的宫人、居丧期间违制享乐、戕害兄弟等等。

刘裕建立的刘宋

南宋至清朝: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盛行,所谓理学,即消除欲望,全身心地忠君爱国,像篡汉的曹魏自然与这种思想是相悖的。另外,南宋的市井文化蓬勃发展,民众在忙碌之余喜欢看戏、听书,每当说书人讲到刘备吃了败仗时,民众会感到难过,讲到曹操吃了败仗时,民众会感到开心,这是因为刘备有“仁爱”之名。

南宋时期,官方和民间对关羽很是推崇,官方不断对关羽进行加封,民间则兴起对关羽的立庙崇拜,这是因为关羽的忠肝义胆。受此影响,关羽所在的蜀汉阵营自然会拥有更高的美誉度。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通俗演义》应运而生,书中将蜀汉定义为正义的一方,这也是当时的主流观点,不然此书也难以推广。

成神的关羽

综上所述,曹魏和蜀汉的正统之争从两个政权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虽说曹魏正统论比蜀汉正统论的理由更加充分,可蜀汉正统论并非一点都站不住脚。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需求,有的朝代需要通过肯定蜀汉的正统性来强化忠君爱国的价值观,有的朝代需要通过肯定曹魏的正统性来强调自身的正统性。

所谓争执,也就是需求的不同而已。客观来说,曹魏和蜀汉都是历史的选择,都曾在历史长河中演绎过自己的精彩,正统之争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世说新语》

《资治通鉴》

上一篇: 陈立农行程(陈立农行程表)
下一篇: 张家港香山(张家港香山景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