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荒城
在你的印象中,对历史的认知,是不是基本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年代以及大事件的背诵中?如果是这样,那这本《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会颠覆你对历史的认知。
少年怒马这样评价:“在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清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的作者是温伯陵,是位历史专栏作家,“温乎”传媒的创始人,他很擅长“让历史照进现实”的写法,在他的笔下,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历史故事变得有趣,历史意义变得接地气。
1、历史也许厚重,但故事可以有趣
我们总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看历史的时候,总有一种厚重和压抑的感觉。但实际上,在每个人真正生活的时候,不可能只有一面。不管是哪个历史人物,也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生活的点滴趣事。
当那些趣事像画面一样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原来厚重的历史背后,也有这样动人的一面。
众所周知,李清照的词写得很好,早年天真烂漫,晚年漂泊无依。但是那你能想象这样的才女,特别爱打麻将吗?那时候,打麻将叫“打马”。在晚年,李清照还写了一部《打马图》总结经验。
她自己的描述是这样的“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这是多么的喜欢打麻将?为了打麻将,能忘记吃饭忘记睡觉,而且还打的不错,很少输,你说气人不气人?这个口气,是不是瞬间觉得李清照接地气了很多?
说起接地气,那肯定少不了苏轼。诗写的好,东坡肉也远近闻名。但是你如果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苏轼那种“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精神所动容。
祈雨成功后还愿,还愿完去狩猎,收获颇丰,苏轼就在晚上组织了一个篝火晚会,喝多了突然喊道要召集一百名壮士上台。人凑齐了,以为苏轼要宣布什么大事儿,却没想到,是他是突发奇想,让这一百名壮士组成“合唱团”,唱他刚刚写好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光想象一下这场景:篝火晚会上,大家喝酒正高兴,100来个人齐声唱起了歌,作为组织者的苏轼,满脸笑意,自豪不已,那神情,一点都不像一个马上奔四的人。
那些厚重的历史背后,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历史中从不乏有趣的故事,如果你去发现,总会被它们所打动。
2、历史人物已故,但也曾经鲜活
历史人物总被泛黄的旧照片所封印,变成留在历史书上的年代记忆。
如果是从历史课本里开始了解历史的人,多半很难对历史产生兴趣。但是如果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历史人物也这样鲜活过。
对于曹操,“敏感多疑”是他的标签,一代枭雄是他的形象。深扒一下,曹操小的时候,可以说是不学无术,劫新娘,翻墙搞刺杀。他怎么改变的?就是挺突然的,他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读书。周围的人都觉得这人疯了,但是曹操就这样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但是不管在外多么霸气十足,在原配丁夫人面前,也有着平凡男人的一面。西征张绣,一觉睡走了三员大将,其中就有自己的长子曹昂。原配丁夫人因此回了娘家,曹操诚恳认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但就这样,也不免在夫人这里碰了钉子。
临死之前,曹操的《遗令》里也都是嘱咐一些家长里短。不管如何度过一生,生活都还是有烟火气的,即便是一代枭雄。
曹操是因为“一代枭雄”而被人熟知,那么文天祥就是因为一首《过零丁洋》而被世人铭记。
其实文天祥的一生,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长相眉清目秀的,家境优渥,还因为在面圣对策时,言辞恳切的“骂”了皇帝一顿,成了状元,放在电视剧里,绝对是“男神”级别的人物。
然后当官了,生活舒适奢靡,这样享受余生有何不可?但是40岁的时候,文天祥却开始走出舒适圈,开始了上阵杀敌的生涯。而后被捕,在诗作中寻求精神不朽,最后因为不事二主而被斩首于菜市口。
如果只是从一首诗,一个阶段来看一个人,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人。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这个人才足够立体而鲜活。
书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在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你忍不住想要了解这个人所有的故事。历史人物已经故去,但是那些故事仍然能够让他们跃然纸上,继续在书的载体中存活至今,也相信他们的故事还会继续流传。
3、历史不能复制,但可以照进现实
历史并不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看到什么,也就是常常听到的“历史照进现实”。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故事和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好的视角能够帮助你抽丝剥茧,寻找到那些道理,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作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言人范仲淹和曾国藩,我们能看到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但也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应该读一读范仲淹如何以身作则;如果你是个“终身学习者“,那你可以把曾国藩当成榜样去学习。
你或许听过一句话“年少只知项羽勇,中年方懂刘邦难”。对历史的理解,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说刘邦是好老板,而项羽是坏老板,从不同的侧面道出成败背后的原因。
“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其实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同的风口,比如司马懿的成功,比如侠客的形成,比如酷吏的需求等等。
那些你刚刚接触到的新的概念,有很多已经在历史中被实践过。在你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你一直找寻的东西,已经在历史之中被反复证实。
就像作者温博陵在书中写下的这句话: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来源于历史,而历史也并不遥远。只有知道从何处来,我们才能在面对抉择时,明白该向何处去。唯有如此,我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
翻开这本中国史,在那些细节描写中哈哈大笑,感慨“原来你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在那些历史洪流中体会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去完成你的与历史的神交与碰撞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