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一生著作不胜枚举,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写作,使他在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下,依然蜚声世界文坛、盛名不朽。
犹太人的身份,也令他无法摆脱犹太民族惯常的多舛命运,并始终保持着惆怅、沉思、漂泊的心灵状态,因而在他的作品里,你会看到心灵的焦灼,同时却又戏谑乐观,兴味盎然。
斯蒂芬·茨威格
在传记写作中,茨威格善于挖掘历史中那些易被人忽略的伟大素材,《人类群星闪耀时》会让你发现,历史中的人事就像宇宙中的星辰:有的高挂长明、恒动不止;有的移动飞快,撞上气层后便支离破碎;有的只闪过一瞬,很快会在某个坐标点悄然坠落,无人知晓。
对于茨威格而言,历史进程当中只有一种情况实属难得,即那些“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它们就像第三类星辰那样,只闪过一瞬,时刻极短,然而它们小至可以像“蝴蝶效应”,大到可以引发一场“宇宙大变迁”——其决定性的影响,是超越时间的。
因此,这本书共收录了14个历史特写,在这些特写当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的人物;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熟悉的人物或历史事件,但书里突出的,都是它们鲜为人知的时刻。
茨威格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书写来表达,那些被人们忽视、似流星一闪而过的历史瞬间,其实才是永恒闪烁的星辰,普照着整个人类世界:
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照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舒昌善先生译本
历 史 是 一 场 漫 长 的 无 谓 岁 月,能 引 爆 寰 宇 的 非 凡 时 刻 屈 指 可 数
我们知道快乐是短暂的,那些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刻与人的整个生命长度比起来,可以说只算稍纵即逝的一瞬。
我们也知道,一个艺术家不可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持续创作,他们只在那些最难得的、灵感迸发的时刻操起自己的工具,创作出傲视群雄的作品。
在茨威格眼里,不仅人的生命如此,艺术创作如此,人类历史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无谓地流走,发生着之前发生过的事,发生着以后还会发生的事。它似乎在循环播报《圣经》中的那句古训:“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然而,正是这样一条日夜奔流、看似毫无新意的历史长河,突然有一条鲤鱼从中腾起,越过突出的石砾,再扎入水中溅起高飞的水花,这一瞬间是多么令人兴奋。在它的带领下,其他鲤鱼会跟着腾跃,继而冲破眼前的“巨石”屏障,往更开阔的水域进发。
15世纪,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茨威格笔下的十四个历史人物,便是那条消失在遥远河际的领头鱼。他们的生命,引爆了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并确定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纵观《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目录,就会知道那些历史瞬间是多么耐人寻味:“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攻克拜占庭”“亨德尔的复活”“一夜之间的天才”……
在茨威格的书写下,人类第一双看到怀抱地球的两大洋的眼睛,其实来自重罪缠身却野心勃勃、企图在不朽事业中寻找新庇护的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君士坦丁堡陷落掀起欧洲历史新的一页,此前却是一场尔虞我诈、野蛮血腥的国际博弈;著名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背后,竟是天才作曲家亨德尔“死而复生”的赞歌……
而实际上,通过这些令人惊诧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大造化——历史把人类搬上舞台,却事先铺排好各式各样的情节。而驱动这些情节发生的本源,往往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被历史选中的人,往往只在那么短短的一天、一小时乃至一分钟。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或许就不难理解,身为一代文学巨匠的茨威格何以会发出如此感叹:
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
如何看待历史、反思历史、人类与历史的关系等,如2014年江苏卷《关于不朽的理解》,2009年山东卷《见证》。
示例:
历史是一场漫长的无谓岁月,许多事情以前发生过,以后也会再次发生。然而在看似是“百无聊赖”的历史长河中,却存在少许耀眼的时刻,它们推动整个河流更迅猛地向前奔涌,甚至改变了整个河流奔往的方向。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便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出现之前,必然会经历漫长岁月的无谓流逝。但这些时刻一旦发生,便会引发蝴蝶效应,影响未来历史进程的走向。而今天的我们,便是要记住这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明白今日之世界为何而来,旧日的历史如何地走。
以 细 致 的 笔 触 勾 勒 历 史 的 特 写 镜 头
《人类群星闪耀时》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好评和喜爱,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历史传记写作的另一大可能性:通过细节勾勒,用故事呈现的方法,重现被“删减”的历史瞬间。
这一点,想必也就只有茨威格这样的天才作家,才能做得游刃有余。他总能将故事写得妙趣横生,光是看每一个短篇特写的小标题,读者就能感知他写作时脑海中的画面。
比如描写探险家巴尔沃亚的《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中的小标题:装备好一艘船、躲在木箱里的人、危险的升迁……每一处标题都如此具有戏剧效果,以至于你不会认为自己在看一部长篇大论的历史书,而是在欣赏一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台剧。
哥伦布发现美洲
若说每一章的小标题还只是“舞台剧”的序幕,那么茨威格在具体写作中所体现的笔力,则更让人惊叹。他的语言驾驭能力之纯熟,让他的朋友,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赞叹不已:
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且具体。
在《亨德尔的复活》这一篇中,茨威格叙述了半身瘫痪的音乐家亨德尔准备去亚琛医院进行泡温泉治疗的故事。医生再三叮嘱不要浸泡超过三个小时,而亨德尔这个顽固老头为了使自己康复,每日居然在温泉中待上了九个小时:
然而,正如地层底下蕴藏着那种神秘的滚烫泉水一样,在他的僵硬躯壳之中也有着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那就是亨德尔的意志——他生命中的原动力……这位体魄魁伟的男子没有承认自己已经失败;他还要活下去,还要创作,而正是这种意志创造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奇迹。
茨威格把亨德尔的意志与地下热泉的神秘力量巧妙地结合,让人不难想象亨德后来身体的“复活”,也许所靠并非治疗,而是强大的意志力使然。这一注重细节的人物内在铺写方式,使《人类群星闪耀时》更像是一部富有意趣的小说,而不是“刻板乏味”的史载。
亨德尔
十四个历史事件的生动特写,让人们在精致的细节创作中看到鲜活的历史之貌,更让人一口气读完这部引人入胜的别样传记。而这,就是茨威格注重细节、精细打磨的完美结果。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
注重细节、打造生活的特写、想象与创作等,如2012年江西卷《你拥有什么》,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示例:
生活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对生活的书写亦是如此。一旦生活落入了无聊的窠臼之中,便会如同艰深的史载一般枯燥乏味,咸甜殆尽。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让自己的眼成为记录它的镜头,能把生活变得精致起来。
若说哪位作家在打磨细节上做得极为精彩,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绝对是不可被忽视的一位。在生活中,他善于观察,寻觅其中的光点。因而在创作《人类群星闪耀时》时,他也能通过精致的细节勾画,将看似乏味的历史事件和别人生命的闪耀时刻,写得鲜活真实、精彩纷呈。
看过纸条君对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概述之后,相信大家已初步了解这部作品。除了在格局和写作方法上吸引人,其中每个小故事所反映的思想更是深刻、复杂,它讴歌人性、抵抗暴力,更不乏历史的反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