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与你分享钟山点滴故事......
一、姓名起源、姓氏播迁
岑姓源自周代,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秦相吕不韦著《吕氏春秋》有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姬渠公受封于陕西韩城岑亭(地名),承子爵,人称岑子。因其治理有方,后于岑地建立岑国,后裔世代以国名为姓,遂成岑姓氏。姬渠公遂考为岑姓氏之始祖。汉代岑姓后裔移居河南南阳,故岑姓氏以南阳为郡望,堂号为“南阳堂”、门第为“南阳第”。南阳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秦朝时属穰县,西汉初期置南阳县。汉朝时期,岑氏族人相对集中于南阳盆地地区。该地既是岑氏宗亲的祖居地,又是汉室中兴的策源地,影响久远。在西汉以前的一千多年中,岑氏只有世系的记载,而没有人物传记的记载。到了东汉便有三十四世孙岑彭公因辅佐光武帝开国有功,被封为征南大将军、舞阴侯,(族人尊其为有传记可考的始祖),彭公去世后,光武帝谥授壮侯,其子遵,授予细阳侯,便在汉史中有传记记载。到了唐代,便有五十五世孙岑文本,因他清廉和善文词官至中书令(宰相级),成为唐太宗重臣。文本的曾孙岑羲,睿宗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属宰相级。传至六十世孙岑参,以边塞诗闻名,是继李、杜之后与高适齐名的大诗人,后任嘉州刺史。传至宋代,便有六十九世孙岑正淑、岑仲淑两兄弟。仲淑于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随狄青征讨侬智高有功,被封为殿前麒麟武卫怀远大将军、沿边溪峒军民安抚使,驻镇邕州,进行戍边守土并世袭,成为桂西岑氏始祖,谥授粤国公。其后人便成了桂西岑氏土司的首领,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朝代。
六十九世孙岑正淑,宋代官至上柱国卿,寓居广东新会郡古冈州,为广东岑氏始祖。其五子亦先后移居广东。长子岩永其子孙多居今恩平、台山、新会一带;次子岩远,其子孙多居今顺德桂州一带;三子岩富宋代曾任江西饶州通判,后亦到广东,其子孙多居南海九江一带;四子岩贵,其子孙多居今顺德沙滘、阳江、化州一带。五子岩熙子孙不祥。贺州岑氏除贺街龙马新寨支系是从湖南迁来外,其余都是从珠江三角洲迁入,因此大多数都是岑正淑的后裔。其中有大宁镇岑福深支系、贺街桥东岑以达支系明确是从珠江三角洲的南海九江迁入,可以确定是正淑公三子岩富公的分支。他们分别于元末、明、清先后迁入,至今最多的已传了二十五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贺州的开发作出了贡献。也不乏为政之人,清朝光绪年间,有贺街白沙岑廷瑾任广西宾州训导,因政绩显著,光绪帝曾敇命赐其祖父为儒林郎、赐其母为安人(敇文附后)。有岑廷辅为清邑武生,光绪帝赏赐茶壶、官帽、“淑范宜家”匾额等物五件,现尚保存二件。
二、岑氏宗支播迁:
第一宗支:东汉武阳候,岑彭南征,繁衍四川。
第二宗支:盛唐岑参岑文来,岑长情,岑羲定居繁衍为二宗支。
第三宗支:宋朝岑景全由河南南阳迁移到浙江省,绵延繁衍为第三支。
第四宗支:北宋岑正淑由浙江省迁到广东繁衍而成。
第五宗支:北宋岑仲淑南征,留守邑城(南宁)繁衍而成。
三、岑氏迁入贺州的历史
贺州岑氏各支系自元末、明初迁移落户贺州,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的历史。现有三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贺街、大宁、里松、南乡、沙田、鹅塘、仁义、信都、桂岭、黄田等乡镇。其中人口较多的贺街镇约2400多人,大宁约2000多人,信都、桂岭各1200多人,里松约1000多人
1、八步区贺街镇寿峰村新村寨先祖廷科公(岑仲淑后裔),于南宋昭光元年(1132年)由湖广珠玑巷迁居落户,至今繁衍20代,800多人。
2、八步区贺街镇白沙村先祖海进公,于元代末由湖广珠玑巷迁居落户。清末年间,岑廷瑾任广西宾洲训导兼理学正廪贡生,曾受清光绪帝奉赏;岑廷辅清邑武生,文武双全,清光绪帝曾赏赐“淑范宜家”牌匾。白沙村岑系至今繁衍22代,1200多人。贺街龙塘始祖景娄由白沙村迁贺街镇龙塘,现已传9代,320人。
3、贺街龙马新寨七分始祖岑勇满由湖广珠玑巷移居贺州贺街镇龙马村居住。现今已传20代,300人。
4、贺街三家滩岑姓支系,清道光年间(1821年)先祖居临贺故城,操手工业谋生。1859年长毛战乱(史称咸丰之乱),为逃避战乱,岑广春公携家眷移居十里坪(现为五协村野鸭塘)定居,现今已传8代,近150人。
5、贺街桥东岑氏支系始祖岑以达,由广东九江迁贺街镇河东社区已传15代,210人。
6、始祖宏达由信都斯文州迁贺州镇河西社区,已传15代,200人。
7、贺街东球支系先祖岑元助,已传13代,100多人。
8、贺州大宁镇支系始祖岑福深由广东永和白洋迁大宁镇,现已传23代,2000人。
9、贺州桂岭镇支系始祖岑积善由湖广珠玑巷迁桂岭镇上山、崇德,今传23代,2000人。
10、沙田镇路塘始祖岑福坤迁。现有400多人。
11、黄田镇路花寨先祖岑宝华,现有250多人。
11、鹅塘镇清水先祖岑岭崎,现有300多人
12、南乡镇岑系始祖岑发响由广东永丰迁居,现传18代,510多人。
13、信都镇西满寨始祖岑朝锦由湖广珠玑巷迁,传16代,1200人。信都石脚寨支系始祖岑武生。信都信都会灵支系始祖岑忠胜,信都新地支系始祖岑文宗,信都东江寨始祖岑文善,信都北津支系始祖岑彩燕。
14、仁义镇大运寨支系始祖岑左秀。
15、里松镇始祖岑尚文由湖广珠玑巷迁,传25代,现有1000多人。
16、昭平岑氏最早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明朝万历初间由粤东入桂。其时,有兄弟四人随迁,老二朝贵公落籍钟山同古镇板桥村,老大朝可公偕母(其父名讳不详)遗骸随迁昭平县走马镇西坪董家寨,由于山火等原因,多次搬迁,后建址东坪村白合寨落业、开枝发旺。老三朝富公、老四朝明公下落、去向尚不明确。(历代相传,始祖入桂时,恐日后走散,兄弟难认,故以一罗盘分成四份,各执一份,留以日后相见互认信物)
昭平岑氏主要分布在走马的东坪大寨、白合,人口 220人。樟木佳田200多人,昭平镇、仙迴镇有部分聚居。
东坪岑氏,得始祖朝可公偕母遗骸随迁之孝德传承,虽居山野陋室,不见笔耕传读,仍秉承母慈子孝,忠孝传家 之家风。乘改革之东风,生活日奔小康,后辈发奋读书,一扫旧时文盲村庄、目不识丁之屈辱,近年,大学生人数不断飙升,今已达平均每两户一个大学生的水平。
17、钟山岑氏,始祖邦四由广东九江迁移至大宁后至羊头平安寨,已传15代,有600人。一部后迁至虾蚣须村,已传15代,600人。
始祖宥通由桂林平乐迁移至钟山县公安镇大岭寨,已传23代,2300人。
始祖宥通由桂林平乐迁移至钟山县公安镇大岭寨后迁至燕塘界牌村,已传23代,330多人。
始祖朝贵由湖广珠玑巷迁移至钟山县同古镇板桥村,已传18代,700多人。
始祖由桂林平乐迁移至望高镇新元村,已传18代,1200多人。
18、富川岑氏,始于湖南大龙山先祖公岑元清太祖(明朝洪武年间)从粤西迁居湖南江华。富川先祖明珊公(明朝正德年间)移居富川县棉地山居住。
先祖明珊公移居棉花地山后,生有四子,富一公分居富川凤溪村,目前有族人约700人;富二公分居高路村,目前有族人约800人;富三公分居古城上城头村,目前有族人约1000人;富四公分居牛尾塘村,目前有族人约600人;。由于历史原因,各村寨岑氏宗亲不断迁移。富一后裔分居芦荻塘村、铁耕村。富二后裔分居羊公井村、水竹寨。富三后裔分居木榔寨、上城头移民新村。富四后裔分居青草洞、檠田村。
四.岑氏宗祠的建造时间、地理位置、建筑结构、
主要对联和碑文
临贺岑氏宗祠坐落在美丽旖旎的贺江之畔,背靠瑞云山脉,坐北朝南,位居临贺故城南门(贺街镇河西街)。清光绪年间(1883年),岑氏前辈名人岑春煊(时任朝廷兵部尚书兼两广总督),捐白银15000两,与先贤岑延瑾(时任广西宾洲训导兼学正禀生)创建临贺古城“岑氏宗祠”。宗祠左临孔庙,右临莫氏宗祠,坐子向午兼壬丙,占地约3.5亩,土木结构,上、下座各三间,左边围屋一排四间。光绪帝曾口喻“五福长存”金字赐宗祠。民国25年贺县知县岑孟达组织维修。
解放后,宗祠由族人岑道驯居住看管。岑道驯迁居后由龙马村新寨族人岑家贤居住看管。1994年,族人立铭、佩兴、可生等人发动滇、黔、湘、粤、桂五省岑氏族人捐款重建。新建贺街岑氏宗祠,占地面积长55.6米,宽19米,总面积1059平方米。门形呈“八”形,坐壬向丙兼子午,大门位中,门匾书写“岑氏宗祠”,左楹联为“树千秋伟业”,右楹联为“振万代雄风”,字体均为颜体凸字。左右各有一个小门,墙体红色,门顶三层,镶嵌瓷砖,门坪面积68平方米,外观雄伟庄严。入大门至内院,内院长28.5米,宽18.5米,面积528平方米,左右各植三棵长青树。由内院达正厅,正厅分为前、中、后三座,长22.8米,宽12.5米,面积282.5平方米。前座面积97.5平方米,又分左、中、右三间,均为两层。前座中间大门门匾书写“岑氏宗祠”, 门匾左右各镶嵌一条金龙,下镶嵌展翅飞翔的蝙蝠(寓意大福大贵),左楹联为“勳崇东汉”,右楹联为“望重南阳”,字体均为颜体凸字。左间外墙上下层中各设一六角窗口,上窗口顶有国画两幅:“花开富贵”、“加官进爵”,下窗口顶有国画一幅:“马到成功”。 右间外墙上下层中各设一六角窗口,上窗口顶有国画两幅:“吉祥如意”、“金玉满堂”,下窗口顶有国画一幅:“前程似锦”。中座面积65平方米,内设天井,天井四角各设一根四方柱,天圆地方。后座面积120平方米,宽敞明亮。大厅中间高挂始祖姬渠公画像,左为岑彭公画像,右为岑仲淑画像。大厅左面墙悬挂岑参、岑文本、岑羲、岑长倩四公画像,大厅右面墙悬挂岑瓦氏、岑毓英、岑春煊、岑毓宝四先人画像。
五.岑氏文化
1、岑氏家风: 宗祠——“宗”乃氏族之列祖列宗;“祠”即为子孙祭拜纪念。故宗祠为后辈祭拜祖宗之所。“水分千支,共始一源。木挺万枝,初同一根”。寻根问祖,缅怀先烈,承前启后,发扬光大,“树千秋伟业”,“振万代雄风”,正是岑姓后代子孙秉承的家风。
2、岑氏族训:
厚德明礼,勤劳致富;不奢不赌,勤俭创业;不惹是非,互助互爱。
重情重义,敬老爱幼;善待友人,处事诚信;尊祖奉宗,发扬光大。
耕读为尚,开拓进取;世代贤良,奋发图强;英才辈出,报效祖国。
3、岑姓排辈:光绪年间,光绪帝曾口谕赐字“五福长存”予宗祠,金口御赐岑氏排辈:德立延家祚;勋崇保国恩;鼎铭光述祖;诗礼谷贻孫。
4、岑氏重要历史文献:曾获两次皇帝谕旨嘉奖,原文如下
六’岑氏名人
岑姬渠: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封地陕西韩城岑亭,后为岑国,是岑氏得姓始祖。
岑彭:字君然,东汉初年军事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原是新朝的棘阳县长,后无奈归降更始政权,被任命为归德侯,隶属于刘縯。刘縯被杀后,岑彭又成为大司马朱鲔的校尉,被荐为淮阳都尉,又迁任颍川太守。建武元年(25年),岑彭归降刘秀,被任命为刺奸大将军,督察众营。刘秀称帝后,岑彭拜廷尉,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26年),岑彭升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建武八年(32年),岑彭随帝攻破天水,灭隗嚣。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伐公孙述,阵战侯丹,直抵成都。岑彭死后,谥号壮侯。
唐朝:一朝三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羲)流芳千古。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唐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岑文本任职期间,入川蜀访察民情,至成都近郊彭王村,寻先祖岑彭坟墓,无果。返京后,访天师袁天罡,求算先祖坟墓方位。袁先生掐算一番后,留下四句谒语:“盛世来临日,山崩地裂时。土内现玉柱,空中落灵芝”。岑文本观后,百思不得其解。直至公元2008年6月25日,岑氏后人将先祖岑彭遗骸、遗物从 迎回故里河南省新野县下庙村。
岑长倩:岑文叔长子,唐垂拱初(公元685年—688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武则天擅位后,加封特进辅国大将军,寻罢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奉命出征吐蕃,未到目的地,被朝廷召回,被奸臣来俊诬陷,皇帝赐死。唐睿宗登位后,给岑长倩平反,追复官职,备礼厚葬。
岑羲:字伯华,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岑仲淑:生于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浙江余姚人,父世衡,有同胞兄弟正淑、淳淑,仲淑排行第二,父母善医,仲淑长大后继承父业,具有高明医术;仲淑从医也从政,宋皇祐元年做大理评事官,不久升迁为总管郎将,同年又升迁为武卫将军。公元1049年广源州(今广西)有侬智高在邕州叛乱,1052年仲淑随狄青大将征讨侬智高,进入广西作战,1053年平定侬智高叛乱。狄青向朝廷奏报仲淑随军作战有功,奏议并得到仁宗皇帝批准留驻永宁(今南宁),统率永宁军,治理广西军政务。为唐太宗时功臣岑文本的后代。
岑瓦氏夫人:明朝期间(1527年)主政田州(现田东,田阳县)。1557年倭人侵扰乱东南沿海,其亲自率兵出征,大败倭人,浙江人民谣颂:“花瓦家,能杀倭”。
岑毓英:西林人,清代时期官封云南,贵州两省总都,“太子少保”。
岑春煊:清朝,历任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他所到之处举新政,办教育,肃贪惩腐,时人称其为“屠官”,英国人称其为“满洲虎”。“二次革命”后岑春煊应历史潮流,参加护国护法成为民国时期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岑春煌为广西的近代教育作了重要奠基。
岑孟达:大宁镇大宁街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叙任将官全名录》(民国三十五年)记载:任国民党陆军少将,桂林绥靖主任公署少将参议兼贺县县长。曾率兵清剿姑婆山及开建土匪,靖宁地方,与伍展明、黄研真等人士开发贺县锡业,建贺街中山公园和八步灵峰中学。
岑裕兴:贺街镇寿峰村人,1948年桂林陆军学校毕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官衔排长,英勇牺牲。
岑家成:贺街镇寿峰村人,曾任乡镇书记、省组织部处长、人事厅副厅长、省直辖市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政协主席等职务。
岑家乾:贺街镇寿峰村人,历任乡镇书记、县政法委书记、市局局长等职务。
岑先水、岑可璋、岑立宇、岑秀坚收集整理
丙申年 庚子月 戊子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