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氏的源流,一书说明得十分清楚,是这样的:[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期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被颛顼赐姓曼氏的金天氏后裔,到了殷朝的时候,曾经发展成为一个以邓为名的侯国,这个邓国的位置,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就在今河南省的邓县之境。
最早扬名于历史的邓析,实际上是一位甚有成就的学者,他的被杀,就是由于改郑国所铸的刑书,而别造竹刑。他所撰的一部,主旨在申韩,黄老之间,甚受后世的重视。
汉代以后,邓氏所发射的光芒,一直照耀历史,绵延不绝。譬如,三国时期讨灭蜀汉的曹魏大将邓艾;蜀汉官拜大将*20余年,曾于刘备死后奉使入吴,说孙权绝魏和蜀的邓芝;以及晋元帝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邓攸等,都是千百年来受人景仰的杰出历史人物。
清代,邓氏的表现更是出*,邓石如的书法和治印,邓廷桢的迎击英兵,都被后世所景仰。
邓廷桢不但在宦途上春风得意,历任两广、两江、云贵、闽浙、陕甘总督,治绩辉煌,而他于鸦片战争初起时守卫虎门,把英*队重创而退,终其任英兵不得入虎门的事迹,更是大快人心。
第2篇:云姓典故
有关云姓的来源,跟人类所赖以结束野蛮生活的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上面说:[颛顼后ㄆ姓之分有云氏。"
则记载说:[缙云氏之后,望出琅邪,河南。"
颛顼是中华民族始福黄帝的孙子,曾经君临天下78年之久,他的子孙繁衍甚广,是*民族最主要的组成份子,其中有一支他的子孙最初是以ㄆ为姓,而云姓则是再从ㄆ姓所分出,可见得云姓根本就是颛顼的后代。
云姓既然出自颛顼之后的ㄆ姓,那么又怎么会跟[火"扯上关系的呢?这只要翻看上面有关ㄆ姓的姓源记载,就不难对这个问题的*一目了然了。说:[ㄆ姓,祝融之后。"[祝融",人人都知道就是[火"的代词。
云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又拥有这样一位功在民族的杰出始祖[祝融",岂不是姓云的人所最足引以自豪自傲!
至于上所指的那位云姓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未知其详,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略为一个云字,使得*在5000年来,一直都有这个姓氏。
在历史上,姓云的人士虽然未曾扮演过引人注目的角*,但也出过好几位后世知名的人物。譬如,隋代以善制器仗见称,后来并累官至大将*的云定兴;以及唐末在江西豫章讲法,法度最盛的佛学大师云表等,都是名列史籍的知名人物。宋代乾道年间的慈州知府云景龙,更是一位声誉卓著的良吏楷模。
云景龙之为官,据传*清明,而且兴学劝农,谨身节用,亲小民如己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向不为权要所屈,所以民望攸归,当他离任时,老百姓流泪夹道以送,可见他这个父母官做得有多成功。
第3篇:洪姓典故
洪氏,源远流长,他们的来处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神气万分的[共工氏"。然后由共工氏而共氏,由共氏而洪氏。数千年的家世源流,源源本本,清楚明白。
关于这个问题,一书说明得最为明确。该书是这样说的:[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
省略为一个共字
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神采飞扬的共工氏,于4200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以后,曾经把自己家族的姓氏省略为一个共字,后来,又为了避仇,才在原来姓氏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子孙世代相传,终于形成了一个十分著名的姓氏。
隋、唐以后洪氏称盛于皖、赣一带。南北朝时由于五胡乱华而导致的民族大迁移,把过去繁衍于北方的洪氏带到了南方,固然是一个最大的因素。唐明皇时江西豫章(即南昌)宏氏的改姓为洪,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上记载说:[豫章宏氏,避唐明皇讳改为洪。"一方面指出了洪氏家族的阵容扩大,另一方面也为江西的多洪氏,作了注脚。
另外,于唐德宗前后,现在江苏的武进一带,也出现了第三支以洪为姓的家族,那便是上记载的:[毗陵监察御史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氏,生子兴,起居舍人,生经纶,谏议大夫。"
三支`人马`组合而成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洪氏是由三支[人马"组合而成的――第一支源远流长,是传自好几千年以前的共工氏;第二支是唐明皇时改自江西南昌的宏氏;第三支则于唐德宗时分自江苏武进的弘氏。这项资料,当可作为洪氏人士探寻本身来龙去脉的线索。
分别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洪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他们长久以来,都是活跃于南方各地。北方的洪氏,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少见。
在历史上,洪氏的才华洋溢,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历代的史书,其中,除了道光年间几乎以太平*倾覆了满清的洪秀全以外,宋朝时安徽宣城的洪皓,大概是人们所最熟悉的洪姓历史人物了。
洪皓,被后人比喻为[汉之苏武",是一位以忠贞事迹照耀千古的不朽人物。根据的记载,他少负奇节,有经略四方之志,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间出任宁海簿摄令事,便已表现杰出。到了宋高宗南迁,他奉诏出使金国,被金人所拘留,强迫他出仕刘豫,却被他以一番[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耶?愿就鼎镬"的大义凛然的话,严予拒绝。后来,他被流放于冷山15年,艰苦备尝,却始终持节不变,所以赢得[汉之苏武"的美誉,千秋万世受人景仰。
第4篇:方姓典故
方姓姓源的根据,是见诸一书,该书指出:[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诗小雅,方叔莅止,传,方叔,卿士也。"这位方叔,是2000多年以前周宣王的贤臣,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荆蛮,使当时已逐渐衰微的周室,一时曙光大露。因此,方姓即使是迟至西周末年才出现,拥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始祖,也够教每一位方姓人士引以自豪自傲的了。
方叔的后代,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省的境内,而历来各地方氏族谱的记载,又大都把家族始祖的来处追溯到河南,可见得方氏的出自2000年前的方叔,还是比较被普遍采认的。
方氏后来南迁,最先是到达福州,然后以福州为中心,向江西、广东诸省繁衍,最后并且在福建漳州的龙溪,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在早期历史上,除了那位被认为是方氏始祖的周宣王大夫方叔之外,方姓的知名人物,却比较少见。到了明清之际,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姓方的杰出人物不断地出现于史书之上,尤其在学术和艺术方面,他们的成就更加不凡,像明代的方孝儒,就是一位人人所熟悉的忠君爱国的学者。
清代,方姓的名人更多,像方苞、方薰,以及方承观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
第5篇:古姓典故
古氏系承姬氏望出山西代郡
3100年前,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的丰功伟绩,每一个*人老早就已经耳熟能详,然而周文王的祖父古公颤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不朽人物。他的事迹,根据的记载,大致是这样的――初居豳,为戎狄所侵,国人欲战而王不忍杀,乃迁居于岐山之下,
第6篇:田姓典故
田与陈本一家田横王留大名
说:[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代至王健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