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任公祠(2019年 石政 摄)
竹溪任公祠,始建时间不详,民国九年(1920 年)重修,位于炭步镇水口村水口自然村。水口自然村地处炭步镇中部,《炭步镇志》(1988 年版)提到,水口任氏古谱记载:“观其地形,左带巴江,右绕巨湖(现已为田),前临江水,后枕中山,极山川之胜,敏天地之精,由是名曰(风)水口。”
水口自然村世居村民有赖、任两姓。按族谱记载,元末明初,任姓始祖迁入水口村时水口村已有赖姓村民居住,任姓入赘至赖姓族中,自此开枝散叶,日渐壮大,繁衍至今。
村中传说,任姓始祖原为放牛出身,为水口赖姓家族内长工,时赖姓先人有女无子,任姓始祖为人勤劳稳重,赢得主人青睐,遂成为赖姓上门女婿,自此扎根水口。又有传说任姓始祖任国才为元末明初清远县龙塘村三家巷人,受父命往南海寻亲,经赤坭、炭步地区时迷路,偶遇水口赖姓姑娘,自此结缘,入赘水口赖姓,自此繁衍生息。
历史悠久的花县任姓
在花县地区,水口任姓为各地任姓之祖,素有“花县独脚任”的美誉。自任姓始祖任国才于明朝初年自清远迁居水口乡至今,水口任姓分支赤坭平岭头村、赤坭连珠村、肇庆四会虎头岗、贵州苦竹村、广西平乐县南洲村等地,瓜瓞绵绵,成为一方大族。
2009 年,水口村村民任广荣根据各方资料整理出水口任姓繁衍世代简明表。从这份世代表中,水口任姓的悠长历史可见一斑。
水口村任氏开宗谱(2019年 石政 摄)
传说远古时期,轩辕黄帝敕建任国,并将任国赐予少子禺阳,禺阳以此赐姓任,任姓自此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任不齐拜入孔子门下,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是历史上第一位任姓名人,被后世公认为任姓始祖。
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州),史载任姓先祖任嚣时于南海郡南海尉,是岭南地区最早有任姓定居的历史记载。汉时,任姓已扩散到陕西、四川、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时,任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其主体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至两宋年间,有任姓移民福建。
南宋嘉定年间,任姓先祖,任不齐60 世孙任复在朝中为官,任礼部郎中,后因病辞官,与族弟任俦入粤,居惠阳,晚年迁至新会劳山(今鹤山),开基鹤山麦村。
南宋淳佑年间,任复之子任勉之官南雄司法参军,后弃官云游,归隐麦村。
宋末元初,任勉之之子任简斋,字居敬,迁居南海西樵南村。
元代,任简斋之子任应魁迁居清远。
至明朝初年,任应魁之子,任不齐64 世孙任国才离开清远。明永乐十八年,任国才迁居南海县水口乡(今水口村),为今水口任姓开基祖。
现水口村内有祖祠一座,为任氏祖祠,有公祠五座,分别为竹溪任公祠、佛安任公祠、峻峰任公祠、南轩任公祠和司直任公祠,有书室、家塾、各房太公厅若干。五座公祠均出自任国才四世孙任永端一房,任佛安、任南轩为任国才七世孙,任竹溪、任司直为任国才八世孙,任峻峰则为任国才九世孙。如今,水口任姓已繁衍逾二十世,总计约1600 人,为水口村人数最多的姓氏。现水口任姓众多分支中最为繁盛的为任国才六世孙任銓所传五房,分别为长房(水石房)、二房(南轩房)、三房(南逸房)、四房(一峰房)、五房(松涧房),此外还有佛安房、竹溪房、峻峰房等,蠡斯衍庆,枝繁叶茂。
见证历史的百年公祠
水口村位于炭步镇中部,炭步镇政府西1 千米处,面朝巴江河,背朝中洞山,四周地势平坦,水草丰茂,风景怡人,自古有“风水口”的美誉。村庄交通便利,南至东风村,北临巴江河,东望炭步镇城区,西交塱头古村落。村内村道纵横,环境优美宜居,村庄北端有康公古庙,东南侧则有古文笔塔,村中楼房林立,几处古村点缀其间,蔚为壮观。
水口村村景图(2019年 毕宾成 摄)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水口村分为赖屋、北社、塘唇、元下、红门楼、川巷、巷尾、大围、乐安庄等部分,竹溪任公祠就位于村庄中部,土名塘唇的地片旁。在水口村的五座公祠中,竹溪任公祠相对其他公祠而言保存较为完好,祠堂门前为风水塘,水口村文笔塔在水塘边巍然耸立,沿风水塘旁的村道缓缓走着,不远就到了巴江河旁基围处。驻足基围,瞭望四周,可见巴江胜景,沁人心脾。
竹溪任公祠坐西向东,广三路,深两进,祠堂墙体为青砖砌成,人字封火山墙,青砖石脚。祠堂头门可见碌灰筒瓦、灰塑博古脊,两侧有虾弓樑,梁上有石狮子,左、右两侧砖雕墀头雕工精细,保存良好。祠堂石门额阳刻“竹溪任公祠”,上款“民国庚申年重修”,下款“新会谭恒甫书”。
谭恒甫为民国年间广东新会人,前清秀才,与梁启超私交甚好,以书法闻名,1932 年南渡新加坡设帐收徒,在当时影响甚大,1950 年,谭恒甫于新加坡病逝。有如此人物题字,想来民国年间竹溪任公祠重光必是轰动一时,远近闻名。
竹溪任公祠头门额(2016年 汤文轩 摄)
据村民讲述,竹溪任公祠始建时间即为民国九年,在《花都区文物普查汇编》中亦有类似记载,这与祠堂门额上款“民国庚申年重修”矛盾,但真相如何已不可考。水口任姓后裔任文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在其科举档案中可知其为水口任姓先祖任国才二十二世孙,任竹溪为任国才八世孙,任国才于明朝初年开基水口村,或可大胆推测任竹溪为明朝末年人氏。那么,竹溪任公祠的始建年代或许相当久远。
竹溪任公祠内景(2019年 石政 摄)
祠堂内部布局为常见广府祠堂布局,后堂前带两廊,天井由麻石铺地,两侧种植绿色灌木作装饰用。20 世纪60 年代初,竹溪任公祠被集体用作办公场所,曾作村中幼儿园使用,20 世纪80 年代,竹溪任公祠被水口村委会用作村委会办公场所。
2002 年,水口村委会大楼建成,村委会办公场地从竹溪任公祠搬出至村委会大楼。自2002 年至今,竹溪任公祠作水口村民兵营办公及休憩场所,祠中挂有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水口村民兵营单位门牌。如今,竹溪任公祠内墙体批荡扇灰,后堂吊天花,除天井外地面改铺马赛克瓷砖,天井作民兵营巡逻车停放处,后堂、两廊均砌墙装修成办公室、杂物间及村中巡逻队休息房间。
竹溪任公祠头门石狮子(2019年 石政 摄)
引人入胜的先人故事
水口任姓流传着许多任姓先人的故事。
清朝末年,花县赤炭地区曾有民谣曰:“水口红门楼,鸭湖大巷口,石湖石坎头,塱头剃刀友。”讲述了时赤炭地区几处繁盛氏族分支势力庞大,威震一方的情形,这几处分别为水口任姓的红门楼一支、鸭湖张姓的大巷口一脉、石湖汤姓的坎头一族及塱头黄氏的黄谷诒一房,均为当时人丁兴旺,富甲一方的名宗大族。在如今的红门楼,还能看到几条当年铺就的白石巷道,述说着这里往日的辉煌。
红门楼白石巷道(2019年 石政 摄)
抗日战争时期,水口任姓有外号“曹操坚”、“白马标”的抗日名人,如今还在村中留下许多传说。据村民讲述,“白马标”为民国年间赤炭地区联防大队长,名声远播清远、三水、南海等地,时人常见其身骑白马,肩带披风,故称其为“白马标”,抗日战争开始后,“白马标”活跃在花县、南海一带的抗日战场上,后在南海官窑被日军炸死。
“曹操坚”为抗日战争期间水口村的抗日武装领袖,据村民讲述,抗日战争时,水口村有两名村民为日军做事,被村人视为“汉奸”,“曹操坚”抓到两人,想要押至赤坭深山内了结两人性命,不料其中一人意外逃跑。后日军收到逃跑者消息,于农历七月初七派出小队入水口村内抓人,“汉奸”指认出“曹操坚”,“曹操坚”因此被捕。
同月,日军押送“曹操坚”至赤坭墟游街,将其身体捆绑在十字架上,双手伸直平举钉在身体两侧,称为“放飞机”,最后将“曹操坚”折磨至死。虽然“白马标”、“曹操坚”均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杀害,但他们的抗战精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水口村民心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异彩纷呈的灯会风俗
水口任姓有投花灯的传统习俗,古时叫“灯笼会”,始于清朝初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灯会活动停止,1997年正式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流传至今,闻名花都地区。如今的水口村灯会活动改变旧时先游灯后投灯的做法,按“饮灯酒、投灯、游灯和送灯”四个仪式举行。
(1) 饮灯酒。上届灯主交投灯款后,与亲朋好友、村中长者在庙前聚餐(称“千岁宴”)。
(2) 投灯。饮灯酒宴结束后,投灯活动正式开始。将制作好的三十多盏花灯,冠以好意头名称。花灯由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竞投第一个花灯又叫“抢头灯”,往往竞争最激烈。投灯活动从晚上七点半开始,一直到十一点半结束。
(3) 游灯。投灯结束后进行游灯活动。村中8 头醒狮、村民和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等5 尊菩萨。由现届灯主和部分群众提着火把、灯笼组成队伍,在特定范围内游行。村民纷纷在家门前摆设香案,放置“利是”等候众菩萨来取,菩萨经过香案时即燃放炮竹迎接。游灯一直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凌晨1 时左右结束。
(4) 送灯。若当晚外地宾客投得花灯不方便即时领取,在正月十五日早上,由“花灯会”筹委会人员专门组织醒狮队,敲锣打鼓亲自将花灯送到灯主家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