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国家地理出过一期姓氏的专题《姓氏——中国最珍贵的遗产》(2007年的第2期)。
可惜也许是时间太长,我网上找了很久都没能找到完整的电子版。
不过还是找到了一个专题的链接:
《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搜狐征集中华奇妙姓氏
国家地理本想做几个专题,有的找全了,有的没能找全,在这里略做下整理:
“左”比较常见,就不贴了。很遗憾的是,“右”并没有被找到。
”十“(只找到了”拾“)和”亿“都没被找到
一姓 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天安徽准南仍有此姓存在。在姓氏诞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种种缘由改姓的事件并不鲜见,但通常改后亦能延续几百年。
拾姓 最早可见于《姓苑》。江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简写为“十”姓。不过,十姓源出不详,据统计资料称安徽青阳有。因时间的限制。我刊未能寻找到姓“十”的人。
百姓 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名人如《说文》中的百鯈;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千姓 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百顷王杨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现在四川、台湾、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万姓 万姓追宗常上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之后,以名为氏始姓万;芮国国君伯万之后,以字为氏而姓万……如此不一一枚举。此万姓古时即“萬”姓。比较复杂的是,古代也有“万”(Wan)姓。如东汉著有《南州异物志》的万震;以及从“万俟(MoQi)”省略“侯”而姓“万”(Mo)者——此两者均不能写成姓“萬”。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个“姓”
当时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盐“姓,但没能找到”酱“,只是据说台湾有姓”酱“的
柴姓:系自姜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7%,尤以湖北、山东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米姓:源自芈姓,北宋书画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就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洪武中知交趾。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著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盐翼,明代鸿儒。
酱姓:源出不详。据了解,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姓酱的人了,不过台湾还有。于是我们只能用一瓶酱右代替,自制“统一”标签,虚位以待台湾酱姓同胞“加盟”,完成这组照片。
醋姓:源出不详。今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姓: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干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关于“酱”姓,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不知道是真是假
新春两岸怪姓趣谈:有人姓“难” 有人叫“酱豆腐”据袁义达等人考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7件事”全是姓氏,例如湖北省随州市有2位民众都叫“酱豆腐”,还住同一村。
北姓 北姓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有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姓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史料当中对高句丽的最早记载是在北魏正始年间,故城位于现在的辽宁新宾东部),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目前,在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的包头都有北姓。北姓的历史名人史料上记载得不多,而复姓北宫、北郭的名人却有不少,如汉孝文帝时有个宠臣叫北宫伯子,春秋时齐国有个义士叫北郭骚,是晏子的好友。
东姓 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中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在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都有东这个姓。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市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东姓的历史名人,据史料记载,有元代的商州总管东良会,红巾起义时战死,其后裔繁衍兴盛,为关中贵胄。明代还有个名叫东郊的巡按御史。
西姓 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作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的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洲八旗中的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此外,关于西姓来源,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龄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习、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目前西姓在山东广饶、邹平、潍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也不是很多。历史上的西姓名人,有春秋时秦国的大夫西乞术、清朝雍正年间进士满族人西成、清咸丰年间的将领满族人西林布等。
南姓 男性的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裔就改姓南;另外,清满洲八旗的那木都鲁氏、纳喇氏等后来都有改成南姓的;朝鲜族当中也有南姓。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南姓的历史名人有很多,战国是有卫国大夫南文子、唐代时有洛阳令南卓、名将南霁云。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名人。
从河南周口的大摞统计表中发现了“鸡、狗、狼、猴、嫖、妻、妾”等姓
”毒“:
罕见姓氏,台“毒”人家仅三户
“第五”:
姓氏趣闻_中国台湾网
这个网站上也收录了很多有意思的姓,摘录如下:
新春两岸怪姓趣谈:有人姓“难” 有人叫“酱豆腐”
陈历甫编写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2003年版本)共搜集19989个姓氏,包括罕见的5字姓(伙尔川木桑,藏族姓氏)、8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10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大陆人口数“前3小”的姓氏依序是难(最少,念“去”)、死、山(念“亚”),均不到1000人。袁义达还在河南发现4个小村,村民男女老少都姓“难”。
台湾罕见单姓多为少数民族,如哀(西拉雅族)、丰、刚(阿美族)、秋(泰雅族)、勤(排湾族)、日、风、枫、根、狮(赛夏族),偕(噶玛兰族)、爱、笔、电、盐、停、增、全。
此外,根据“内政部”2005年“台闽地区姓氏统计”,汉人罕见单姓包括甲、乙、丙、丁、金、木、水、火、一、头、羊、鹿、猴、鸡、鸟、您、某、哇、哈、啊、呀、叭、谯、俎、胖、脱、托、延、磨、朴、肖、巧、翼、亢、洋、靖。有趣的姓氏如刑、房、哺、乳、有、毒、酒、蔡、钱、钞。
“熊猫姓氏”趣事多 姓“鸡”姓“死”情何以堪
200多名读者出谋划策 帮忙给“操”姓宝宝取名
台湾罕见姓氏趣事多
这几篇文章都很有意思,大开眼界。
推荐那一期国家地理的卷首语,多年之后重新再读,很有感触。
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转载资料)
以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做结: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姓氏也是一笔珍贵的资源,不仅是文化的,还是生物的,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见的姓更是一种珍稀的资源。想想看,在漫长的历史惊涛骇浪中,这些小姓奇姓没有借助任何权势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竞争中走了过来,给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的遗产。对他们,我肃然起敬。多一个姓,不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