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厝姓氏是我国百家姓中的一个罕见姓氏,它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本文由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欢迎大家阅读!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子华督,字华父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姓氏是我国百家姓中的一个罕见姓氏,它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本文由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欢迎大家阅读!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子华督,字华父,是宋戴公子撝的孙子,安徽濉溪人,为商汤的后代之一,官至宋国太宰(宰相)。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才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在史籍《左传》和《史记·宋世家》中都记载,宋宣公子力在逝世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子和,因此在宋穆公逝世前,又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并把自己的儿子子冯送到了郑国息养,不希望子冯与子与夷挣抢君位。宋殇公初立的时候,郑庄公姬寤生已经平定了国内之乱,开始向周王朝的权威地位挑战,他先是收割了周桓王姬林领地内的庄稼,然后击败了前来问罪的周王朝的亲军,甚至箭伤周桓王,其势之盛,莫可当也。后来卫国发生“州吁之乱”的时候,公子姬州吁为了树立威信,要送郑公子段回国,以控制郑国。姬州吁派人对宋殇公说:“公子冯在郑国,对你很是不利,请你和我一起讨伐郑国吧。”宋殇公也总觉得堂弟子冯是个大威胁,便同意了姬州吁的请求。姬州吁送公子段回郑国为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宋国反倒和郑国结了怨,于是两国连年征战,百姓疲敝。史书上说:宋殇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国财大耗,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

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太宰子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同时在国内攫取大权。但是,子华督没有得到宋殇公的支持,大司马孔父嘉拒绝子华督的建议。因为宋穆公在临死时,把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得上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在宋国权势熏天。为此,子华督动了杀机。他利用国人对连年战事的不满情绪,煽动国人说:“大家看,连年战祸,得不偿失,这都是司马孔父嘉的错!”耸动愤怒的国人哄起,在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杀了孔父嘉,子华督乘机还霸占了孔父嘉的妻妾。这在史籍《史记》上有记载:“十年,华督攻孔父,取其妻。”子华督擅自怂恿国人杀大司马孔父嘉,引起宋殇公的极大的.震怒,亲自赴华府问罪。子华督假称有病,却命兵士伺守家门口,宋殇公一到,乱兵群起,轰散侍卫,大家一拥而上,宋殇公死在乱军之中。子华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给杀了以后,立即从郑国接回公子冯,立为宋庄公。子华督自己仍为太宰,他以珠宝分赂各诸侯国,大家当然无不受纳,因此齐厘公、鲁隐公、郑庄公一起在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确定了宋庄公的合法地位,任子华督为宋国国相。子华督此后以自己的字“华父”之首字为氏,始有华氏之族。这一历史事件,在正史上称作“华督之乱”、“华督弑君”,因此其后裔子孙中有对其事持异见,遂以该事件为姓氏者,不称华氏,而称错氏。

在春秋时期,“错”字即“厝”字,因此亦称厝氏。厝氏、华氏、错氏、孔氏皆是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职业,出自五代十国后期闽粤地区建筑工匠厝师,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厝”字,在古代是指“厉石”,就是坚硬的岩石,如花岗岩、灰岩、石英岩、辉绿岩之类。古人以“厝”为顽石,以能攻克顽石为尚,表达出一种顽强的毅力,因此在典籍《诗》中称赞道:“他山之石,可以为厝。”因此,“厝”可以用来磨刀、斧、剑等,为形声字。到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大批中原人为避战祸,南迁至岭南地区息居,他们坚忍不拔,克服种种困难开山架桥,在广东、福建一带的闽粤之地建造起人居环境,并将成片的房屋、家园称作“厝”,称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工匠为“厝师”。

在历代厝师的后裔子孙及弟子中,皆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厝氏,世代相传至今,主要分布在今东南沿海地区。

迁徙分布

厝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当局“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岛内民国九十四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进行的姓氏统计程序,多以邹城、鲁郡、晋江为郡望。

我们经常会在闽语地区听到“厝”字,它是闽语方言的特征词。“厝”在闽语中有三种基本释义,一是指整座房子,以及与房子有关的词语。以闽南语为例,“厝”在闽南话中读作“u5”(除标注其他区域的个别读音外,文章所有读音均以泉州腔为例)。

闽南人将“邻居”叫做“厝边[”,房东、房屋的主人称为“厝主”。大房子叫“大厝”,石头房子叫“石厝”,木头房子叫“柴厝”,盖房子则称为“起厝”。

历史

浙江西南部、福建浦城的吴语也管房子叫“厝”,这体现了吴语和闽语的紧密联系(戳闽南方言是“中原古汉语”?事实可没有那么简单了解吴语和闽语之间不得不说的关系)。

二是指家、家乡,以及相关的比喻性用法。闽南人往往管“家里”叫“厝里”,“我家”是“阮厝”,“有闲来阮厝食茶”,有空来我家喝茶,是闽南人应酬常说的话。

三是作为地名的最常用字,广泛应用于大小村庄、村子,几乎遍及闽、台、粤、琼等地的所有闽语地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闽语地区的一些地名中,找到“厝”字的存在。比如厦门有“黄厝”“宋厝”,泉州有“肖厝”,莆田有“石厝”“前厝”,福州有“陈厝”“梁厝”,台南有“曾厝”,苍南也有叫“刘厝”的地方。这些带有“厝”字的村名,一般首字便是该村的祖姓、单姓或大姓。

在中国其他地方也有以“姓氏”作为地名的现象,譬如上海就有“徐家汇”与“陆家嘴”。

那么,“厝”是如何从指代房屋,到与姓氏相连成为地名呢?这与古代农业社会的居住习惯和姓氏来源有关。古代的姓氏,绝大多数都是从“地(封国、出生地、祖籍)”得来。自姓氏产生之日,就与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一个大家庭往往住在同一栋房子里,整个村子周边通常是沾亲带故的同姓氏族,因此在闽南人聚居区,产生了一种“姓氏+厝”的独特村落命名方式。可以说,“厝”字在地名中的意义就类似于北方的“庄”“屯”。

实际上,闽南人所习惯用的这个“厝”字并不是本字,而是民间沿用的俗字。在《汉语大词典》中,“厝”有四个义项。一是指安置,如“厝火积薪”;二是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如“暂厝”或者“浮厝”;三是指磨刀石。前三种义项都继承了“厝”字的本义。其中,第二种义项常见于其他地区方言中,有绩溪话的“厝基(临时性的坟墓)”,于都话的“厝棺(暂置不下葬)”,还有安徽安庆话的“厝基(浮厝)”等。

第四种义项便是方言用法,指房屋。闽语中“厝”的本字已不可考,过去人们假借“厝”字来表示它,并沿用至今。(关于闽语中“厝”字的来源有各种说法,这边我们就不再详细探讨“厝”的本字了,想了解请戳闽南古“厝”,原来并不是“厝”字?)

除了词语外,与“厝”有关的闽南俗语也有很多。“趁大钱,起大厝”——要挣很多钱去盖大房子,许多闽南华侨发迹后第一件事就是回乡“起厝”;“千金买厝,万金买厝边”——敦亲睦邻,有一个好邻居很重要;“做梦起大厝”,即空想;“厝顶踏破瓦”则指有漏洞。

从这些与“厝”相关的词语和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闽南人对家庭的重视。(家族)可以说是闽南文化的缩影。闽南人的家,有(大家),有(小家)。(大家)是宗族,是对身份和文化的认同;(小家)则是相互扶持,一家团圆。

正是有了(大家)与(小家)做坚强后盾,闽南人才能出门在外放心拼搏吧,人生海海,泰然处之。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相关文章:

苳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黛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独孤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兑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乘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晟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侴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翠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7-21

崔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02-23

上一篇: 背水一战成语的主人公 背水一战典故
下一篇: 孟姓的来源,姓孟的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