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曹操,英雄还是奸雄? | 在历史课中沸腾

曹操,英雄还是奸雄? | 在历史课中沸腾

曹操,英雄还是奸雄? | 在历史课中沸腾荡气回肠的一节历史课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

今日观课一节,七年级历史课,心情大好,热血沸腾。原来,作为一名教师,快乐来得如此简单,如此纯粹!

不是标题党,思虑一番,用什么样的标题表达观课的心情呢?在历史课中沸腾?或欢腾?你想做曹操那样的人吗?曹操,英雄还是奸雄?战争决定历史的走向?胜者,王也;败者,寇也?历史的温度?三国风云?围炉煮三国?

各种思路、多个关键词跃入脑海,想把今日课堂的珍珠串成项链。且析且定吧。

大幕铺下,三国风云人物轮番上场,从战争脉络到才智谋略,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魏蜀吴三权分立,短短四十分钟,荣江丽老师带领着学生与观课老师热血沸腾地从公元190年走到了公元229年,甚至公元249年。无论是视频、天下堪舆图、还是老师讲的故事,情境味儿、历史味儿,身临其境,我们不是在观课,我们就处在东汉末年,我们就在战争中,我们就在三国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我们就是历史中的人,就是历史。穿越了!我是曹操、许攸、袁绍、周瑜、还是鲁肃、孙权、刘备、曹丕?

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要去哪儿?哈哈,在历史中激荡。

大幕揭开,浅浅的课堂,我们深深地回味。

【导课】风云人物开启三国

张飞、袁绍、董卓、曹操、吕布、孙坚、孙策、周瑜、诸葛亮,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风云人物在屏幕上纷至沓来,一下子就攫住了学生的心和情,仿佛一只有形的手,把我们(学生、老师)从现代课堂拉向了历史舞台。

设悬念过渡,承上启下:东汉是如何过渡到三国时期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

【新授】一、雄才大略统北方---官渡之战

战争背景。

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本课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老师只字未提曹操的文学造诣,却多处引用其诗作,在隐形处、无形中,熏陶学生对曹操开建安文学之风的感受。其二,课堂是扇窗,能让学生看向窗外,也是老师莫大的功德。该诗精华四句的引用,为学生深入探究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政治社会生态,打开了一扇窗。

《蒿里行》全诗为: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本段选自度娘)

理解诗意,总结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经济凋敝。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观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引导学生概括东汉末年政治生态。看,五颜六色的地图,视觉冲击力很大,还有东汉末年各大佬的名字,军阀割据的形势一目了然。学生不爱吗?学生不懂吗?

北方的两个大佬是谁?一目抓住---袁绍和曹操,粉和土黄,地盘都还挺大。统一不了全国,先局部称老大。于是乎,袁和曹杠上了。形势图就是过渡。

2.战争经过。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

官渡之战太特别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何少如何弱?比较分析一下,双方实力如何,又是为什么。

动画线路和注解,老师绘声绘色讲述战争经过,我们聚精会神仔细聆听。当下,我们是将士,在战场。荣老师是大帅(一词双关:将帅;故事讲得帅,哈哈)。

我特意将此环节的希沃课件录屏,呈现动感画面,以飨读者。边听,得边思考,让共鸣共情同在呀。师问:退到官渡以后,是谁让曹操绝处逢生?学生齐答:许攸。这个投入劲、专注劲。不假思索,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学或是背景知识,共融共生,教与学合体,听思讲齐步。师问:许攸何许人也?生议。师介绍:许在袁处不得志,曹重用,官渡之战大捷。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

战争故事讲完了,学生明白了否?来,学习单,填写表格,梳理信息,反馈效果,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

3.合作探究。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学历史,不只是要了解史实,得古为今用,得从历史中得到智慧启迪。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反败为胜?

关键的关键是,对照了一下电子书,以下文言文原始材料是荣老师“用教材”的智慧体现,教材中并无此内容。材料出自哪里,都有备注。这也是前述精妙之二的体现,给学生打开一扇深入探究的窗。有兴趣的学生自会按图索骥,比如我,哈哈。这些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总结的原因,这种从材料中概括要点的方法,不正是历史要给予我们的珍珠项链吗?

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官渡一战成名,虽“烈士暮年”,然“壮心不已”,诗人曹操的诗歌再次登场。三国的故事,从曹操的诗中走出来,又从曹操的诗中走进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北边统一了,东汉的版图却还是四分五裂。曹老夫子的“千里之志”何在?承上启下, 第二场战争蓄势待发。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

二、老骥伏枥失良机---赤壁之战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

看图。这图太帅了,天下大势一清二楚。北边全部土黄,都归老曹了。南边呢,刘家的军阀多。征服西南的张鲁和刘璋,中南的刘表和刘备,东南的孙权,都是曹操的“千里之志”所在。挥师南下,首先正面交锋的就是刘备,矛盾聚焦。刘备、孙权何许人也?看图。师问:如果你是刘备和孙权,你会怎么办?生答:合作。联合抗曹。师心里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来,咱演一演。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站上历史舞台,演的学生、观的师生都投入,共情共鸣。

老师再来对着动画线路图讲故事,直观、明了。

观看视频,了解火烧赤壁的来龙去脉。

这三个环节的处理,各有侧重。一演在计谋,群策群力。二讲,在线路,孙刘夹击。三看,在胜败关键,火烧赤壁,东风助力。

为什么要在赤壁之战上着力这么多?总结、梳理。赤壁一战,曹操元气大伤,锐气受挫,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荣老师说:66岁的曹操说生子要和26岁的孙权一样!来了,又是一句曹操的经典:生子当如孙仲谋。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官渡之战曹操反败为胜,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原因,还历历在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也才发生在刚刚,为何赤壁之战,曹操却成了当年的袁绍呢?学生合作探究,吸取历史的教训,引以为戒。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赤壁一战,三国鼎立之势已然形成。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三、三分天下谋发展---三国鼎立

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互动游戏,明确三国的创始人,时间和都城所在地。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为何是三国鼎立?看图,三角形,似鼎,生动、形象。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三国鼎立,或有此中深意?留白,开窗,又是空间。

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从正面评价曹操

谋天下,已成。是人,得吃饭穿衣住屋呀,于是,谋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自的地理环境,成就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三国是如何发展经济重视生产的?各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另,讲东吴经济发展时提到夷洲,即台湾,用史实证明,早在三国时期,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值得一提的是,荣老师在讲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时,强调了不是三个国家,是三个政权。历史观绝对的正确。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战争的帷幕落下,谁也不服谁的日子已成过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们休养生息。以“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同探究: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引导学生总结:军阀割据从多到少,从四分五裂到局部统一。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来看,此为“分久必合”,是发展趋势,是进步。

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风云人物,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说。

四、是非功过后人评---人物评价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从正面评价曹操

本课以曹操为核心人物,也是荣老师处理教材的精妙之处吧。引导学生思辨地表达,此处,走出教材,走向世界观。精彩!看,学生的表现(正方VS反方):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这个孩子提到了曹操的文学建树。习得,隐形熏陶,起作用了。

反方(奸雄):

奸雄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奸诈、狡猾且具有领导能力或影响力的人。有无数事实可证明曹操是个奸雄。

近侍半夜给曹操盖被子,被曹操一刀给杀了,以防止半夜有刺客接近。曹操为父报仇时,动不动就对徐州地区屠城、血流成河。官渡之战后,俘虏了袁绍军队约八万人马,曹操全部都给杀了。许攸,对曹操立有大功。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就找人把许攸杀了。孔融、娄珪、崔琰,华佗,都是名士,得罪过曹操,都被曹操杀了。祢衡,口气很狂,被曹操借刀杀人,送了性命。周不疑,聪明绝顶。曹操怕曹丕没法驾驭,也把小周给剁了。

汉中之战,杨修看穿了曹操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找了一个泄露军机的借口给杀了。杀就杀了呗,曹操还要宴请杨修的父亲杨彪,还问他为何不开心。

张绣第一次投降后,曹操欺负他嫂子,结果张绣再次反叛,送走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侍卫长典韦、侄子曹安民。张绣后来第二次投降,曹老板虽然内心在滴血,但为了表示宽宏大量,照单全收。

许都发生叛乱,参与救火的,全部被曹操杀了。

忠于汉室的官员,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等,大多数都被曹操杀了。荀彧、荀攸,立过汗马功劳,只是因为反对曹操篡位,都被曹操被逼死了。

时间原因,正反方各一个代表发言,老师也是学习共同体,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下图)。只是引导,并没有强加。主观世界,是自由的。

从正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只是用好坏为标准来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没有读懂历史。深以为然。人是立体的。

【结课】思维导图引领小结

从正面评价曹操_正反两面评价曹操_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正面评价是一直存在的

本课,无论从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叙写、教学评实施过程,还是教学课件的制作,都堪称优秀。本课容量大,节奏快,但学生的投入状态实在不错,四十分钟下来,荡气回肠之感,三日绕梁不绝。正如此词,感慨万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不是说本课完美无缺,只是不完美才完美。星星闪亮不?亮!只是月亮的清辉遮盖了星光,我们更愿意欣赏月光。正如历史人物功过评价,看本课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看学生是否学有所获,足矣。所谓教学设计,不是非得看花样,要看效率、效果。本课把三国鼎立的相关who, when, where,what, why, how,5W1H梳理得妥妥贴贴,服帖。

为什么是浅浅的课堂?因为只有40分钟。为什么深深地回味?因为精彩,因为留白。至此,我的标题呼之欲出:曹操,英雄还是奸雄?|在历史课中沸腾。

往期链接:

七上《狼》

上一篇: 百家姓之蔡姓
下一篇: 【教育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