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 氏)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 。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孙姓也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支脉纷繁的大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名列第三,是当今中国第12大姓。孙姓的起源主要是: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其孙子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因此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狄:姓氏起源 狄姓的起源有四: 一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 、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二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 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 ,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 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三是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 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四是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 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后来他归降了唐王朝,王朝于是赐他姓名为狄 怀忠,他的后裔于是因袭姓狄。历史名人之一——狄仁杰:字怀英,唐朝时期太原人。高宗的时候为大理丞。名人之二 ——狄青:字汉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叔牙,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丙城 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 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出自姬姓,以地名命姓。春秋时,晋献公的少子成师被封于韩( 现在陕西省韩城县),他建立了韩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 称韩子。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韩为姓,称韩姓。传到韩厥(即韩献子) 时,他的玄孙叫韩康,在赵国为官,得到蔺(今山西柳林县北)作为封邑,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称蔺姓。历史名人: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名相。初以完壁归赵驰名,后以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著称于海内。
他即是韩康的后裔。来源有二: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 。历史名人:江 淹:梁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以文章称于世, 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来源有三:1 .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石碏,是卫国的贤臣。2 .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又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又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有人迁居中原, 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 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历史名人: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兰竹、梅花, 无不精妙。为清 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 天王,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 自投清军,6月于成都被杀。寻根溯祖,出自祁姓,为杜氏后裔。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士会任晋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后得到范邑,所 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
范氏或迁入魏国或迁入秦,或迁至南阳。历史名人: 明末戏曲家范仲淹: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庆历三年参知政事,向仁宗皇帝上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整顿吏治、招纳贤士、发 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十项主张,并授命主持撉炖、抡,是当时著名的名臣贤相。谭:周有谭国,以国为氏,山东莒县是祖籍。姓氏源流谭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姒姓。2.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3.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 去言旁为覃。历代名人:谭嗣同(1865 — 1898):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 其父为巡抚。“戊戌六君子”之一 。来源有三:1.出自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裔。相传黄帝共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2.出自虞舜的妫姓,为孟尝君(即田文)之后裔。3.由他姓或他族改姓为薛的。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 鲜卑族的复姓叱干氏改为单姓薛氏;也有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后改姓为薛。历史名人:薛仁贵:唐朝名将。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屡 立战功,后又率军大败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的赞歌。寻根溯祖;1.出自隗姓,以国名命姓。
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 民族赤狄人的姓。2.出自祁姓,是黄帝的后代。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姓氏来源:古代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字子臧,其孙以王父字为姓,相传姓臧。历代名人: 臧洪,字子源。汉未广陵射阳人。为广陵太守张超郡功曹。时 董卓专政,天下纷乱,臧洪联合各郡,起兵讨卓。来源有四: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2.以居处为氏。3.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 帝姬姓后裔。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 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随母适郭氏 ,故改姓郭。宋氏源流: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3100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 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 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地位尊贵 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金姓出自:1.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 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 ,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曰《离骚》、二曰《庄子》、三曰《 史记》、四曰《杜诗》、五曰《水浒》、六曰《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许姓出自:1.姜姓,以国为氏。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 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 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历史名人: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 孙无忌、上官仪等。姓氏来源有二:一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二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 世代相传。历代名人:施耐庵,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水浒传》等。
《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 姓氏来源有二:一是上古汤王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王族的后代传到商纣王时, 分成了七个大族,其中有一族姓樊。二是源于周武王曾孙子,叫仲山甫,为国立功,被封为樊地的首领,其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樊。历代名人: 樊哙——汉朝时沛人。少以屠狗为业。长成随刘邦起义。鸿 门之宴,项羽欲杀刘邦,哙面责羽,邦得脱走。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 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历史名人: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 》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沈雁冰:笔名矛盾,著名革命文学家。他先后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杰出的文学作品。姓氏来源有二:一是战国时期,有个诗人名叫景差,景差和屈原都是楚国公族的后代,景差的后代便以父名为姓,相传姓景。
二是战国时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后代,以王父名为姓,相传姓景。历史名人:景阳:战国时楚将。齐、魏、韩三国攻燕,燕使太子求救于楚 ,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恐惧,乃罢兵,燕国得解围。景阳这种战略,被载于《战国策》。 姓氏来源: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家族名人:单毓华,字枚叔。江苏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古代有一座山称为欧余山,山南边向阳,就称欧阳。那地方就在现今浙江吴兴县,古时越王无疆的儿子名叫“蹄”,受封赐于欧阳,人们称他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形成了欧阳姓。家族名人:欧阳询:唐朝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流传千百年,一直为人们仿效,称为欧体。欧阳询学问也好,知识广博,而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是将帅之才,领兵打仗威风凛凛。恰好欧阳询书法的风格也峻峭挺拔劲力横生。欧阳修;宋朝大文学家。举进士后当官,做宰相管治国事。欧阳做文章天下第一。 上古周朝时有个胡国,是诸侯国。
王族被封为子爵,所以世代被尊称为胡子。胡国公族后代以后就用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另一支胡姓源起也在周朝时候,有位胡公满,因为他是远古舜帝的后代,所以被周武王优待,安居一方,形成大族。胡公满后代中就有人姓胡。胡姓名人:胡广:是汉代人。在朝中做官,深知人情事故,又精明能干,再加上做了太尉官以后,又仔细研究了朝中的典章规矩,所以当时人都来请教他。胡大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将,不但武艺高,善谋略能打仗,而且军纪很好,他的队伍每到一处都受欢迎,所以他被后人称为儒将。远古舜帝时代,有一位叫董父的人,在舜帝手下做官,舜帝因他有功,就封他为地方的首领,就是现今山东定陶一带。董父的子孙聚居在那儿,世代延用董姓。董姓另一支起源于以官职为姓。董字的意思是管理,古代管理史书典籍的官,也称董督。董督的子孙,便以祖上职称为姓。董姓名人:董仲舒:汉武帝的官员。学问也极好,罢官后专门研究儒学,造成很大声势,使朝廷更看重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董其昌:明代文人。举为进士,做礼部尚书的官。董其昌的书法更有名,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有地位。远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名做首领,就是现今的河北唐县。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唐。
另外,东汉末年时,西北部少数民族羌族中也有唐族,后来他们的生活汉化,与汉族唐姓也不区分了。唐姓名人:唐珍:汉代时的神童,读过的书都背诵如流。唐玄奘:就是唐僧,因为是唐朝人,由大唐出发去西域取经,被称为唐玄奘、唐三藏等。唐寅:就是唐伯虎,明代大画家。上古周朝时,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叫晋穆侯,晋穆侯又将自己的小儿子封为曲沃那人地方的首领,就在现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那一带。这位小公子叫成师,而成师的后代子孙中,有的以封地为姓。另外有一支曲姓形成得更早,是夏代夏王桀有个大臣叫曲逆,曲逆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曲姓氏起源: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2.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3.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历史名人: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
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姓氏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继承了一个姓,也就成为龙的传人,成为悠久文化的载体。发扬光大姓氏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这也必将有助于增进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令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挺胸。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孝文帝下令鲜卑人改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改为元,如达奚氏改为奚氏,贺类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并纷纷将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本鲜卑人;安禄山之父为胡人,母亲为突厥人;史思明也是胡人,他们的姓名已同汉人无异。 * 贵姓何来: 学习与探究 之一姓字的古体字为,意思是人所生也,因而为姓。在古代姓与生通用。许慎定姓之篆体为,释义为“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 之一:与图腾崇拜有关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如竹、骆、龙、茶、菊等姓。 之二:与女性有关大多古姓多从女字旁,如姜、姚、姒、姬、婢、妊、妃、好、嬴等。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
氏,古体字写作,中间一横象征地,弯曲延伸于地下的笔划象征根须,出于 地头的笔划则如抽生的嫩叶。可见,氏字的本意是指木本,即植物的根。 一、以封地名和国名为氏,如齐、鲁、宋、韩、赵、蔡、卫等。 二、以居住地为氏,如西门、东郭、南郭邱等姓。 三、以先辈的名或字为氏; 四、以次第排行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五、以官职、爵位为氏,如司徒、司马、皇、公、侯等。 六、以技艺为氏,如屠、卜、巫、陶、甄、优等。还有以谥为氏、因赐姓、避讳改姓等。民族融合是姓氏变化的重要原因 或是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鲜卑族的拓拔氏,改汉姓元。 或是中原帝王向异族首领赐姓,如:唐太宗赐李姓,大宋皇帝赐赵姓,朱元璋赐翦姓等。 为避难而改姓的 元朝太尉纳哈出的后代因怕株连,去掉“纳哈”以“出”为姓。 将姓氏简化为汉字单姓的 阿鹿恒改为鹿、萨孤氏改为“萨” 那拉氏改为“那”等。 只有正确地认识姓氏的社会作用: 才有助于我们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才有助于肃清封建宗法思想、封建姓氏观的影响; 才有助于克服社会生活中的血统论、门弟观念、特权思想和家长作风,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秦朝的大一统包涵了华夏、东夷、荆蛮、百越、三苗五个族系,出现了真正的民族大融合。
到汉代,大都弃本姓而改汉姓,如刘、卜、乔、康、竹、支等姓,均源自少数民族。这些异族人的姓、名在形式与内涵上与汉族姓名已无根本区别,表明此时即被同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孝文帝下令鲜卑人改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改为元,如达奚氏改为奚氏,贺类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并纷纷将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本鲜卑人;安禄山之父为胡人,母亲为突厥人;史思明也是胡人,他们的姓名已同汉人无异。元朝是蒙古族当权,汉人为改变卑下的地位纷纷改叫蒙古名。明代姓名的历史又得以改头换面,大赐外族人以汉姓,如薛斌、李贤、胡大海、丁得兴等都是少数民族人。清末,洋人用枪舰大炮轰开了中国得大门。传统的汉民族文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与外来文化的激烈冲突中阵痛、裂变,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常见的复姓有:欧阳、诸葛、司马、夏侯、司徒、尉迟、公孙、呼延、拓拔、钟离、西门、南宫、端木、上官、达式、东方等。罕见的复姓有:羊舌、第五、漆雕、司空、宇文、鬼方等。以地名为姓;如欧阳、贺兰、百里、澹台等以官爵为姓;如司寇、夏侯、司空、宗政等以方位为姓;如东方、北宫、南门、西门等以血缘关系为姓;如公、侯、伯、子、男五等以次第为姓,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以社会影响为姓,如闻人等;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如赫连、单于、呼延、拓拔、宇文、慕容等。
《百家姓》的民间传说 天有情,地有跟,黄河长出百家姓。 百家姓,大家庭,赵钱孙李到如今。 知书达理人生行,要想成就先做人。 国有魂,民有心,自古中华第一经。 雍王家国,万古隆昌。 江山席巩,诸夏平康。 文席孔孟,武乜孙庞。 伏农黄后,陶姚禹汤。 周公封鲁,管仲相桓。 通鸟公冶。明经公羊。 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 单姓5313 个 双字姓 4311 个 三字姓 1615 个 四字姓 571 个 六字姓 22 个 七字姓 7 个 八字姓 3 个 九字姓 1 个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怎样形成的呢? 说来很有意思。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 ,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张王李赵遍地刘” … …人们在谈论中国姓氏的时候,往往爱用这句话来概括说明,把张姓列为诸姓之首。据研究结果,张姓人口略少于李姓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 之法,故曰少 ,是继太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
少: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于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 “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于三个诸侯国。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 的封地。羊舌 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杨氏移居台湾,始于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黄帝传承二 、以国为姓三、 韩武子之后四 、曲沃桓叔之后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随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黄姓为当今中国第八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以人口和望族排列并非如此。据专家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赵氏出自蠃姓,与秦国蠃姓同祖。赵氏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是夏朝东夷族首领,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由于秦汉以来,尤其是唐宋以后,赵氏遍布江南、岭南各地,加之南宋赵氏政权统治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河山长达150多年,所以,目前赵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赵氏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长期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中还有不少人融入北方的匈奴族和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