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假设不考虑事物两面性的作用,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固化的、有等级的乃至阶级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最担心或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有的时候又被称之为异数。从前文可知,宇宙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始终是存在着的,理论上就会衍生出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就是没有永远的永远,事物迟早会发生变化;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将不确定性因素消灭或者同化掉。然而即便可以消灭或同化掉,也不能阻止不确定性源源不断的产生,所以说一个好的平衡机制应该是有弹性的,有顺有逆,有放有收。既要能够发挥道德系统的顺其自然,又要学会利用物力系统的物质力量。我们以《西游记》为例。石猴诞生,天造地设,灵根孕育。其所具有道德系统创生或破坏属性的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天尊,又在服饵水食后金光渐息,进入了最原始的自然生存阶段。这是道德系统向物力系统转化的第一个层次。面对这种初次或初级情况,天庭玉帝是如何处理的呢?没有直接打压,而是垂赐恩慈,给人一种见怪不怪的感觉。其中所言,下方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天地精华所生代表了事物的本体论和来源。此后石猴又通过展现其能力,成功晋级为美猴王,对应了兔子选贤任能、能者为王的传统。接下来就开始跨越千山万水、寻仙问道求长生的过程,可视为道德系统从生生不息向长生不老的第一次转变,同时也可以看做是物力系统的一次觉醒。用科学理论来解释长生,其实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保持信息不变的一种方式,使得其在形式上要么表现成为物力系统的固化,要么便是不再受到形质的困扰。所谓固化,就是无论意识还是形态,至少在意识上可以保持不变,形态上则可随心所欲,否则如何七十二变呢?在不熟练或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有破绽,就像后来孙悟空的尾巴变成旗杆一样。
本来宇宙本体的变化是无中生有,有复归于无,然后再继续无中生有,循环下去,相当于生成信息,消除信息,再生成新的信息。不过在长期的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种需要孟婆汤和奈何桥以便用来忘魂或断魂的轮回机制。假设这种情况真的存在,那么就会变成一种人为擦除信息的手段。如果要做更深一步研究的话,可以延伸到人在不同成长阶段,接受外部信息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更确切一点来说,记忆作为储存硬盘,接受外部信息等于是在硬盘上刻录。人的记忆功能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录入能力,另一个是读取能力。录入能力直接与硬盘上信息的有无挂钩,录入能力强的过目不忘,录入能力差的就需要反复练习。有些能力差可能处于应用初期,或者进入衰减状态,乃至某种病态。由于录入能力的好坏是需要通过读取能力表现出来的,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录入能力差,读取能力一定有问题,但读取能力差,不一定代表录入能力有问题。有的时候人们会有暂时的失忆或健忘,但后来又会突然想起来,有些则有可能变成一种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存在着某种意外或物极必反的情况,像某些极度聪明的人在经历了外部创伤或者用脑过度,对人脑机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从而导致原有功能的丧失。如果我们将记忆功能与理解力挂钩,或许还可以得到人的记忆力与算法或关联有关。理论上算法对于记忆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采用优化程序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减少对大脑无谓的消耗与占用;另一种就是建立更多的关联来提高读取效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浩如烟海的数据库中,如果要直接寻找某个对象或某条信息,在不借助任何外在因素的话,读取的速度与刻录的强度或者优先顺序有关。要是刻录强度不高或优先顺序比较低,那么寻找起来就会比较麻烦或者费劲。倘若将这个对象或信息与其他某个或几个高强度信息建立起某种关联,或者将这个对象或信息解构成其他某个或几个高强度信息,甚至在他们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网络,那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他的读取速度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见得什么时候都是越简单越好,在面对超大数量级的时候,构建网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看起来很有点像是搜索引擎,不过要是与人工智能挂钩的话,或许已经告诉我们,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AI,而每一个AI都是小的互联网。
通常人们认为美猴王的求生欲是自发的,结合原著和电视剧我们可以发现,其认识更有可能是在环境的作用和引导下完成的。见得多了,自有忧思。通臂猿猴,作为后面真假美猴王中,如来逼显六耳猕猴现身时所透露出的混世四猴之一,竟成了美猴王的第一个引路人。有意思的是,所谓混世四猴不入十类,恰巧成了对孙悟空大闹阎府销生死簿的回应。那么孙悟空到底是四猴中的那一只,耐人寻味。好似时而混而为一,时而精神分裂。不管他是个体布局,还是整体布局,我们这里主要倾向的是描述一种广泛的、无所不包的、具有各种可能性的自然规律。实际上,美猴王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所经历的重重考验,有点像人类从野生的自然状态进入到世俗的社会状态,但并不完全。当在樵夫的指引下找到寻心洞,拜在菩提祖师门下获名孙悟空,其姓即点明了他婴儿不确定性之本体论,其名亦是对未来希望能够打破顽空的预期。通过学习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化以及筋斗云,孙悟空可以说是进化到了心猿的程度。何谓心猿呢?心猿一词,首次出现在7章标题五行山下,30章标题又有个意马忆心猿。这不由让人想起个成语,心猿意马,三心二意。纵观取经队伍,不管背后深意如何,其组员在形式上都是因为违反了当时的规则,被罚经历重重困境,重新建立秩序,回归体制。
唐僧虽是肉眼凡胎,甚至与孙悟空屡屡闹别扭,在经组织调解和教育后总能和好如初,但他的核心地位是不容改变的,因为他代表了这个历史阶段的理想、信仰、信念或目标。只有有了他,才能够将其他各色人种团结起来或凝聚在一块,扬长避短、包容兼蓄、斗而不乱、稳步前进。其余像孙悟空虽有能力却时常瞧不起人,后期也学会了偷奸耍滑找人帮忙。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妥妥的理论上人性的弱点。沙僧老实巴交,却也深谙人情世故之理。如果唐僧本身能力就很强,那就没有其他人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没有唐僧,只有其他能力很强的人,且不说是否能够走到一起去,就已经被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所拖累,导致丧失考验达到成功彼岸的机会。因此唐僧一旦晕头转向,整个系统就有可能会变的岌岌可危。唐僧一旦叛变,志心不朝礼,整个系统便会天翻地覆。成功往往并不仅取决于争强好胜,还有数不清的默默无闻与不认可。人的最大问题呵,最多能顶半边天,偏偏对此熟视无睹。在该自信的时候不自信,在不该自信的时候太自信,毕竟不食嗟来之食的都已经饿死了。所谓胜天,不过知人知己而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是故懂得天道的人不会逆天而行,不懂得天道的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着了道,可惜了那么多信众。
取经队伍中的人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原因走到一起去,但孙悟空还是有一些例外。例外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他是唯一一个有源头的,即从无意识的本体论起源的。其余皆属下凡。唐僧作为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自不必多说。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虽也描述过自身成仙的过程,在天庭封官后,若不生事,也能安分守己。这就带来一个什么特征?那就是在取经前,孙悟空从未真正的归化于体制。虽被两次封官,但都因为不满意反了下去。回到拜师学艺直到驱逐师门那一段,其祖师为什么会说,你这一去,定生不良呢?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长生不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但解决了生存问题,不一定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维持宇宙或世界的稳定与平衡,因为他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问题,即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不了解人情世故,从未在体制内呆过而又狂妄自大的人来说,天庭敷衍的手段一旦被戳破,自然会带来极其反感的情绪。从整个系统上来看,有人把西游记看成是佛道之争,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便是代表天道的玉帝。整个故事就是道教利用孙悟空与玉帝分庭抗礼,以及玉帝派请佛教收抚与之制衡的过程。看起来错综复杂,你来我往,但在抓住了主线和结果后,却似显得无比的清晰。孙悟空先道后佛,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其师菩提为何亦道亦佛:佛道本是一家人,奈何偏要分两端,苦了二心美猴王,去此取彼反自身,物是人非岂可久,天行无常亦有常,悲欢离合何所论,有情总在无情中。
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唐僧毕竟是一个理想的化身,放到现实中的话就很难说了。现在有的人想学习英国的光荣革命,也有人想效仿俾斯麦的铁与血,印象中似乎以前我们也曾有涉及讨论过。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认为无论哪一种都只能是方法,而不能够变成目的。就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样,一些人一提市场经济就只有好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不好闭口不谈,而一谈到计划经济就恨不得将其封杀。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和辩证唯物的哲学理念。一些人打着小平同志的话,却在歪曲小平同志的意思,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就是做唐僧没有做到位。但凡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有所了解的,那些新兴国家或市场经济体不正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威权主义或军事政权之上的吗?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包含了计划经济,或者说大的整体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小的或局部的计划经济体之上。那么与之相对应,我们在去年年底所提出来的新的计划经济自然也可以包含市场经济,或者说大的整体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小的或局部的市场经济体之上。当前兔子的发展道路面临着三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收缩杨朱特色,振兴墨家,重回初心并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是杨朱特色把墨家当做封建王朝取而代之走向资产阶级掌权的道路;还有一种就是利益集团勾结起来实施铁血政策,最终消灭杨墨两家重回封建的儒法时代。不要认为最后一种情况没有可能。当墨家变质成法家,杨朱特色或袖手旁观,或成为帮凶,利益集团掌握了足够的物质力量,人民因为愚民政策而无法有效组织起来的话,历史的倒车将不期而至。当然我们这里并没有否定法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一部分,只是提醒其中所存在的另一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