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传记文学古已有之,最初属于史学家的领域,有“史传文学”之称。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一般认为始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纪传体篇章。20世纪30年代,我国传记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此,梁启超、胡适功勋卓著。前者推动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重视塑造民族性格,后者倡导传记文学的创作,“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作品讴歌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反映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给人以震撼与激励。“文革”十年,传记文学发展缓慢,但仍有作家坚持写作,一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传记主题的开掘。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行进脚步,传记文学创作也开启新进程。社会思想解放,文化趋向多元,传记作家发扬现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记录真实的生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中典型人物个性的丰富与复杂,创作数量大增。据统计,1949年至1983年国内出版各类人物传记图书共计3400多部,而1984年至1990年则出版了3700多部。1990年,我国进入转轨换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传记文学创作热点不断,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多样化艺术格局。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传主都有作家写,一个作家写多部传记,一个传主拥有多部传记的现象屡见不鲜。传记文学在题材内容开掘的广度与深度、艺术手法表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以及更早的现代传记文学30年。同时,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成立,促进传记文学研究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研究人才辈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丰硕喜人。
当代传记作家创作热情高涨,记录改革开放的步履,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
(取材于全展、李炳银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传记文学发展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记文学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有“史传文学”之称。
B.我国传记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得力于梁启超、胡适。
C.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
D.改革开放后,传记文学开始记录社会发展中人物的真实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改革开放后传记作品发展特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数量大B.艺术手法新
C.作品类型多D.研究发展快
材料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开拓了我国古代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著作,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史记》的高度艺术成就不仅彪炳于传记文学,而且给后代的小说、戏剧以无与伦比的影响。
司马迁具有远大抱负和独立的人格,他写作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三者,特别是最后一句显示出他强大的主体意识,这是《史记》取得成功的基础。司马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笔下,使传主成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但自唐代开始,“史传”从《史记》那样的私家著述改为官方主持的集体编撰,编写者必须严格服从官方制定的指导思想,个人的思想感情不能介入。在这样的写作程序中,编写者的主体意识被禁锢,失去了创造力。
传记并非对传主纯客观的记录,传记家的主体意识是参与其中的。对传主及传记材料的选择,传记家的叙述和解读方式都有自主的空间。传记家不但可以表达出对传主的同情和认同,而且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投射到传主身上。1947年,李长之发表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论析了司马迁的人格和他作品风格的一致性,考察了司马迁的个性在《史记》中的表现。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史记》,发现其中大约120个人具有司马迁那样的个体悲剧色彩。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一些现代传记名作,都从传主身上发现了传记作家强烈的主体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传记作家主体意识的复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批传记作家辨证看待古代传记的传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对人物的命运、个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并吸纳西方传记文学的养分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取材于杨正润《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当代传记的繁荣》)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主体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是私家著述,开拓了以人物为主的“正史”的先河。
B.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目标。
C.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风格一致,其个性在作品中有表现。
D.《史记》中大约120个人都具有司马迁那样的个体悲剧色彩。
材料三
传记发展到当代,早已突破“生者不立传”的传统,涌现出大量为尚健在者立传修谱的作品。同时,传记的庄严神圣感被淡化,除了具有杰出成就的伟人、名人为书写对象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风尚的寻常百姓也进入传记作品,立传成为普通人可享受的一种文化待遇。传记文学内涵和外延扩展,可以立传的人物对象越来越宽泛,可以立传的对象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当今的传记文学已从为人物立传扩展到为城市、江河湖海、大桥道路、沙漠绿洲立传,为一切自然有机体、建设工程项目和所有具有“生命”发展历程、有自身来龙去脉的事物立传。如《我的天堂》描写苏州改革开放历史,《大江魂》为长江立传,《大国重器》为中国火箭军作传,这些新传记的传主是城市、江河、部队等“泛生命体”,细致深入地展现了具体事件事物的来龙去脉、发展历程,考据考证详尽准确,具有鲜明的传记作品特色。
传记文学繁荣发展,学者们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上世纪初我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与对国民精神的改造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传记家们多为学者,大都心怀社会责任意识来推动传记事业。当前,学者传记是当代传记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形式之一。学者写传聚焦传主的生平故事与思想人格,彰显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叙述笔墨又常带感情与温度,具有精神厚度与智性品质。
当下,传记文学发展处于黄金时代,但在传记日益走向通俗化的趋势下,一些传记作品有“隐恶”、“虚美”的表现。维护传记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家们应在守正基础上创新,“不虚美,不隐恶”,努力挖掘探究,艺术地塑造传主形象,创作优秀的传记作品。
(取材于李朝全等人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当前传记文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为生者立传,传记文学创作不受传统限制。
B.为寻常百姓立传,传记作品的庄严神圣感被淡化。
C.为“泛生命体”立传,传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扩展。
D.学者传记的数量多、影响大,体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与培养。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述传记作家应如何在创作中发挥主体意识,写好中国故事。(6分)
答
1.(3分)D
2.(3分)B
3.(3分)A
4.(3分)D
5.(6分)继承我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辨证看待古代传记的传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深入挖掘人物个性特点;向学者学习,心怀社会责任意识来写作,彰显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不趋同于传记通俗化的趋势,坚持不隐恶,不虚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