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西寨历史文化
追寻王氏先人迁徙足迹
天下张、太原王,追根溯源出太原,张王两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太原即然是张王两姓的起源地,自然在太原人口分布也很广,几乎每个村都有张王姓氏人口。
西寨村也不例外,在村内有张家坟地名和张姓村民,虽是老户村民却户数不多,有两支,张铁锁一支与张万才一支,人口发展缓慢仅十多户,相对有王家园地名和王姓村民的户数要多,是西寨大户之一。西寨村是响誉三晋的文化名乡、千年古村,是晋源区“四大古村”之一,古城营以晋阳古城遗址居民聚集而大、晋源以古太原县城驻址居民聚集而大、王郭村以北齐斛律金被封为咸阳王筑城居民聚集而大、西寨以古代屯兵扎寨演化变迁居民聚集而大。据明代嘉靖《太原县志》记载:西寨原名“西寨堡”,是一个高二丈二尺,周围三百丈的堡,至今西寨还保留有“西门街”、“南门街”以堡门命名的街道和“堡东”的地名。不知开凿何时的东西睦俗渠贯穿南北从西寨堡两侧流过,均系阳邑看河楼取水。据村中老辈人传言,西寨村是一杆官轿,东西睦俗渠是轿杆,阎若璩祖居“铁门”是轿口,两个砖窑是挂在轿杆上的灯笼,因而西寨人自豪地称是坐官轿的人。东西睦俗渠又称西寨渠,为西寨八府巡按马朝阳骑马,马尾系帚择路开河而成,又称“走马开河”或“骑马开渠”,“跑马开河”,渠源直通上兰村崛围山汾河烈石口,过十八道黄泥渠流向西寨灌溉周边邻村地亩。西寨是文化名村,有象征文运的魁星楼被喻一支神笔、莲花池喻宝砚、西墨楼喻神墨、铁门照壁喻笔架,受魁星爷眷顾,西寨曾出过“明清八进士”、“一代帝王师”,是荣耀乡梓的文化名村、进士之乡。
北极宫、观音堂、马氏宗祠、阎氏宗祠、关帝庙、魁星楼、西墨楼、李氏宗祠,各居其位环绕西寨堡四周,庇佑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昔日的汾河曾从西寨村村西流过,北阜、南阜过去叫北河滩、南河滩,就是根据汾河流过形成沙滩,人们在这里垦荒种地形成的村落,西寨村村西有河底地、河口地等地名,也是汾河从村西流过最有力的历史依据,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养育着一方百姓。西寨左傍汾水、右眺吕梁、北倚省府、南临晋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灿烂的古村文明,不但留有“西寨古八景”文化遗存,而且历史名人名贯晋阳,仅《太原县志》记载,西寨进士名列太原县之首,村中又出过“一代帝师”阎若璩(经学泰斗、考据鼻祖、汉学大家),“八府巡按”马朝阳(陕西道御史、陕西布政使),据道光三十年西寨《马氏家谱》记载:始祖马公讳思明初任并州刺史,元末籍居太原隅西寨村,由此可见马朝阳的始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通过《县志》《家谱》等资料记载,西寨进士名列前矛,举人贡生历代层出不穷,官宦学士均有显者,故西寨是当之无愧的“帝师故里”、“御史家乡”。
西寨古有阎、李、白、马,四大姓,在往前上溯有乔、贺、刘、孙,四大姓。乔姓在历史上是西寨主姓之一,但现在已无一家乔姓村民,只留下了乔家坟,乔家房后的地名。以上八姓除乔姓在西寨没有留下后人,其余七姓不但留有后人,而且直到现在还有阎家坟、李家坟、白家坟、马家坟、贺家园、刘家地、孙家坟等地名,由此可见能留下地名的姓氏都是来西寨居住最早垦荒创业的老户村民。西寨按姓氏命名的地名很多,有的留有姓氏地名却没有其姓氏村民,如胡家地、裴家地、原家地,岑家地等。西寨有王迷地、王家园、两块叫的很响亮的地名,是西寨以王姓命名的地,并且是人口发展众多的一个后发姓氏。目前西寨王氏有三大支:一支王反成一支,主要聚集居住在小街东口,根据祖宗神案记载始祖王诰,传至现在已七世,三十多户,从那迁来已无考证;一支是王吉生一支,主要聚集居住小街中段与李家西伙路(李家西巷、九房伙路),根据祖宗神案记载始祖王炳,传至现在十四世,三十多户,从王家坟迁来,据传为明代兵部尚书王琼后裔一支;另一支就是王万生一支,主要聚集居住在半坡街西口与后街西口,根据王氏老辈人口耳相传是从本邑中堰迁来,始祖王仲荣,传至现在已二十三世,四十多户,其中家谱记载曾出过“江西道监察御史”的大官等功名人物,近代又出过大商人王九经是名震乡邻的一代晋商。由于家谱资料的缺失,凭着王氏族人们对先祖留下的家谱记忆和传说,西寨历史文化研究会展开了西寨《王氏家谱》中“江西道监察御史”的资料收集与探索,同时协助王氏家族进行《王氏家谱》的续修工作。今天我们就顺着“江西道监察御史”这个历史的光环进行史志资料的考证与搜寻。
御史王鑑资料简介
王鑑字彦昭,山西太原府义堰都人,生卒年代不详,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正统年间中举。景泰五年中进士三甲第三十三名,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因与诸监察御史联名弹劾石亨贪污,贬为陕西肤施县知县,之后再升任延安府知府。在政期间对百姓照顾有加,减少他们的劳役,深受当地老百姓们的尊敬。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据《明史》(卷162):“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颙、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翺列上给事中何玘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玘等为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泰、翰、骥三人复职,而玘、祯等亦得无调。玘、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据《山西通志·人物》载:“王鑑,字彦昭,太原人,景泰甲戌进士,授御史。尝于左顺门面斥中官非礼。中官怒甚,属都御史萧维桢因考察去之,维桢不从。天顺时,慧星见,鑑与同官十三人将劾石亨、曹吉祥。给事中王铉洩于亨,亨先与吉祥泣诉上,言鑑等结党排陷。明日疏入,收疏首张鹏、杨瑄,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讫,下狱,搒掠遣戍,会风雷雹灾甚,乃止,贬肤施知县,有善政。宪宗初,所司以治行闻,擢延安知府,陕西守臣亦上鑑肤施政绩,特赐敕褒之。”即明代正统丁卯(公元1447年)科乡举人,景泰甲戌年(公元1454年)科举中进士(三甲三十三名)。选为文林郞,后选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任职中,曾经在北京太和殿左顺门面对面指责宦官越权干预朝政。宦官愤怒,告都察院御史萧维桢暗中调查,并寻找借口贬了他的官职,维桢没有听从宦官的指使。天顺年间(大约在公元1457年至1460年中),天空出现“扫帚星”,(封建社会认为天象变化,决定朝政凶吉),王鑑伙同当朝十三道监察御史上疏弹劾当时持宠乱朝的权臣石亨和宦官曹吉祥。但是,掌管向皇帝呈上奏章的官员王铉提前给石亨透露了消息,石亨马上转告宦官曹吉祥,并恶人先告状,向英宗皇帝哭诉:说王鑑等人结党营私排挤陷害他们。第二天上朝时,弹劾奏疏带入朝庭,首先接收了张鹏、杨瑄的奏疏,于是皇帝召见各位御史官,将弹劾奏章甩在地上命他们自读。下命令将他们关在监狱之中,并责打,准备发配从军守边疆,恰巧风云突变、雷雹交加,十分猛烈,于是,收回成命,将王鑑贬于膚施任知县。王鑑到任后,鞠躬尽瘁、励精图治,政绩卓著,特别为政公平、正直。明宪宗初年(即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主管下级官吏政绩的部门,了解到王鑑治理膚施县的政绩和传闻,于是提升他为延安知府,同时,镇守陕西的主要官员也上书向皇帝报告王鑑在膚施的卓越政绩,皇帝特别命令下文在全国范围内表扬他。
据明清《太原县志》人物传记载和晋阳文化民间研究会编印《晋阳民间文化·古今人物》载:“王鑑,字彦昭,太原义堰都人,父王吉甫。封文林郞陕西膚施县知县,明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科举人,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三甲三十三名进士,孙贤榜。”
据清道光《太原县志·卷四古蹟》载:“御史王鑑墓在王索村南,古晋祠左有祠堂,今废。”
“王御史墓碑何乔新撰”(何乔新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进士,明代大臣、刑部尚书,曾任山西御史巡抚)
据西寨王氏后人王万生回忆,他家祖上来自中堰(即南堰北堰中间的一个村落,现已不存),至于什么时候迁来西寨定居已无从考证,只是村中今有王迷地、王家园、王家棋盘等地名,由此可见王氏一族迁来西寨已有一定很长的历史,族中在清末民初曾出过一个名震乡梓的晋商王九经,在凉州经商发迹后曾布施化缘重修西寨北极宫、观音堂。王九经孙子王定元是西寨唯一寿龄上过百岁的长寿老人,家中保存有家谱,祖宗神案等,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未留存于世,唯有王万生家中曾保存一本祖传蓝底封面麻纸书写的《王氏家谱》,他年轻时翻阅看过,在他印象中上面记的最清楚的就是始祖王仲荣,再就是有“江西道监察御史王x”的记载,并说老人们早年都去中堰,晋祠南索村上过坟。通过查看《太原县志》人物传,明清两朝太原县出过进士二十六人,其中王氏进士有两人:江西道监察御史王鑑与吏部尚书王琼,有“江西道监察御史”的记载唯有王鑑一人,以上信息通过史料查证西寨王氏乃太原名门望族,属御史王鑑后裔。可惜《王氏家谱》在文革中被当作“牛鬼蛇神”无奈烧毁!庆幸的是王反牛家还保存着旧祖宗神案可作历史依据。希望王氏后人能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本族后裔找到存世的家谱资料,再续《西寨王氏家谱》!谱写家族历史新的辉煌!
在此我代表西寨历史文化研究会感谢晋源区三晋文化研究会赠送我们一套《太原县志》,供我们查阅史料,同时感谢晋阳文化研究会与义井社区文化交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料信息,感谢支持帮助我们的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同行文史爱好者,让我们携手研究挖掘地方文化,共同为弘扬晋阳文化加砖添瓦!
孟志宏
西寨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