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镇郭家大院
廉颇思赵(廉颇思赵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没有主人的院落
米山村的铁佛寺,因为成了国保,大门紧闭,铁栏封锁
只好看看这个白衣小仙阁
郭家二院
昔日王家大院
历史上米山镇另一位风云人物就是是祁碽。祁碽(1777—1844),米山镇孝义村人,字竹轩,又字寄庵。其祖父祁果是工部员外郎,父亲祁汝奘曾任中书省中书。由于家庭的熏陶,他14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1岁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右侍郎、刑兵尚书等职。鸦片战争暴发后,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接替林则徐职务,调任两广总督。虽然国家积弱难强,但他仍新官上任三把火,筹修海防,改建虎门炮台,修英式战舰,向外购卖武器武装清军;武装农民,屯田储粮,编练义勇,擢升刑部尚书。
祁碽坟
鸦片战争爆发,为靖逆将军奕山督办粮饷。后任两广总督,成为一方大吏,全面主持两广事宜。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怯懦,他又堪比胜过林则徐,在广州积极组织对英作战,发动三元里抗英大胜,支持黑旗军作战,广州三元里庙里还留有他表彰抗英的手书匾额“义勇祠”;说他盛勇,又妥协于当时主政广州的靖逆将军奕山(皇帝的亲亲侄儿),消极对待政事,致香港岛从他手上割让。他与当时山西寿阳的祁雋藻位时朝野号称“南祁北祁”,两个山西人一个刑部尚书,一个三代帝师,鸦片战争爆发前,两人临危受命,一个赴两广,一个赴福建,筹办海防,禁止鸦片。但终究是年长十五岁的“南祁”在风口浪尖上更受火烹油煎,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冬,得了喀血症,于次年五月病逝广州任上。(北祁已于1841年调回京师,任户部尚书,1842年祁贡去世那年,他已成为道光的经筵讲师)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其灵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