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电影《精武门》横空出世,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单枪匹马挑战日本武馆,最后将“东亚病夫”的牌匾送还与日本人手上,真是看得让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忘怀。大多数人知晓陈真也是由此开始,此后关于陈真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陈真这位精武英雄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崇拜,关于陈真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众说不一,也让这位人物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一、传说中的陈真
陈真的故事在传说中,更像一部普通人的热血奋斗史。据说陈真是一名弃婴,当时武道人霍元甲正在湖北襄阳拜见友人,走在路上发现这名男婴在路边啼哭,顿时心生怜悯,便收养了这名孤儿并带回到上海精武馆。
陈真从小身体瘦弱,霍元甲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学武的天赋,也就没有准备教他武术。可陈真看着师兄师姐们和师傅学武,心里羡慕到不行,也想挥舞拳脚为师父争光。
于是小陈真为了学武,不是躲在门缝偷看,就是趴在房顶偷学霍元甲的授课,并且自己私下躲着练习。
就这样过了许久,有天陈真突然郑重地对霍元甲说:“师父,我已经学会了迷踪拳,请师父正式收我为徒吧!”霍元甲相当震惊,他的一众子弟无人学好迷踪拳,这个平时只能偷学的小家伙竟然练得炉火纯青!
此后霍元甲把自己的毕生武学倾囊相授,传言中的陈真,在霍元甲那里学到的武功有六十多种。陈真也成了当时真正的武林高手,身手高超无人能敌,在霍元甲被人陷害致死后,不顾一切从日本回国为师父报仇。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陈真这号人物吗?真实的陈真又是怎样的呢?
二、众说纷纭:或有其人、或无其事
1972年版《精武门》这部电影是最早最直接出现陈真这号人物的载体,《精武门》的剧本创作者为倪匡。倪匡曾在电视节目中坦言陈真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是历史中确实有陈真这个人物存在。
倪匡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在编写剧本时查阅过多方史料,并且在霍元甲的讣告中有看到陈真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写在弟子名列之中。
倪匡这么一个大作家,肯定陈真的真实存在,对于外界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解答。
但是霍家后人却站出来反对倪匡的说法,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对媒体透露,祖上徒弟人数众多,但是没有陈真这号人的存在。也有不少人认为,霍家后人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霍家后人这番话顿时让舆论炸锅,不少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霍元甲去世的时间是清末明初,这位武学大家的离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多家报社发布了讣告以及相关报道,查阅那段时间的报纸,里面确实有陈真这个名字。这也就证实了倪匡所说的为事实。
至于霍家后人为什么声称没有陈真这位人物的存在,大抵是他确实没有听说过,也许真实陈真其人低调,没有特别事迹,名气不够大,所以才会觉得这个人是被虚构出来的。
三、电影中的陈真:多原型的结合体
说到底,《精武门》中的陈真,只是借用了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名字,其事迹、性格确实由不同的原型人物构筑而成。
历史上精武体育会创立不久,霍元甲就逝世了,其对于精武馆也只是个创始人、象征性的作用。但精武创立之初,有三个姓陈人对精武馆的发展有大力作用,这三人应该是影版陈真性格塑造的原型。
其一是陈其美,陈其美最契合电影陈真的部分就是有留学日本的背景。其人与孙中山交往深厚,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头衔众多,不仅是同盟会的元老人物,也是青帮的首领,性格果断狠辣,促成了辛亥革命,后又暗杀了光复会元老陶成章。于1916年被袁世凯暗杀。
其二是陈公哲和陈铁生,二人并在一处说,是因为这二人均是“精武四杰”的代表人物,实打实的武术大家,精武的发展壮大也是这二人促成,抗日战争爆发前,精武会就分别在上海、广州、港澳、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建起了分会。抗日时期精武会也多次为战争前线筹集军费物资,为抗战奉献了不少力量。
陈真的性格最像陈其美;武功的厉害程度则来自陈公哲和陈铁生。
要说到陈真身世经历,最符合的就是霍元甲的大徒弟刘振声。
四、刘振声:“闪电手飞燕子刘”,痛击日本柔术会
1910年正处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最为昏暗年代,当时列强横行,不少老百姓被鸦片侵蚀,国人面黄肌瘦,被外国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在这时用深厚功夫挑战俄、英两国大力士,名声威震一时,洋鬼子也不敢再小觑中国武术的厉害。
但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十分不服气,便向霍元甲下战书,精心挑选了十几个柔道高手,意图打败霍元甲!这不仅可以显耀日本国威,还能以此羞辱英、俄列强,同时证明日本柔术才是最强大的功夫。
霍大侠想都没多想就应承了这份挑战,并带上最为得意的徒弟刘振声一同应战。期间日本柔道会的领队企图对霍元甲暗下黑手,霍元甲一眼就识破,伸手反制其领队,被打至骨断筋折后跪地求饶认输。
但当天霍元甲身体不适,应战的任务交给了刘振声,刘振声上场后也没有辜负师父的期望,一连打败五个柔术道士,这让日本柔术的领头人愤怒无比,经此一战也打出了国人底气。
日方柔术会在那日挑战中,输得面子全无,十几个柔术高手无一人挑赢刘振声,一时刘振声名声大振,在这一战中获得“闪电手飞燕子刘”的美称。
虽然没有电影里送还“东亚病夫”牌匾的画面,但这次比武明显日本人更符合东亚病夫的称号。
比武结束一段时间后,日本人惺惺作态地设宴邀请霍元甲。霍元甲一直以武会友,心中光明磊落,只当是武术交流,便欣然前往。
席间,日本人听说霍元甲身体不适,时常咳嗽,就把日本医生秋野介绍给他治病。霍元甲并未多想,就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治疗咳疾。
没想到霍元甲服药不久后,病情逐渐恶化,身体状态越发糟糕。精武门便将霍元甲接出医院交由陈子正诊治,可惜为时已晚,霍元甲这时中毒已深,没有撑多久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刘振声铁定问题出在秋野医院,便拿着霍元甲每天服用的药去化验,化验结果就是那药是慢性烂肺药,霍元甲死于日本人蓄意下毒。
五、无心理会江湖事,曾剃度出家
霍元甲的逝世对刘振声的打击非常大,之后刘振声被同门推举为精武馆的大管事,但他的心似乎随着霍元甲一同离去,没有多久就将精武馆交由给霍元甲的二儿子。
从此闭门不出,不理江湖事,哪怕有好武之人上门挑战比试,刘振声都是随意应付,草草打发来人。
刘振声对师傅霍元甲感情深厚,这和他早期经历有关。刘振声本名刘庆顺,字振声。出生于1883年,出生没多久父亲因病撒手人寰,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天津静海县。
此时的天津,正在爆发义和团运动,义和团中的成员主要都是由农民、工人等组成,大多数人会一些拳脚功夫,聚集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少年时期的刘振声很崇拜义和团,甚至偷偷买了些书籍像模像样的自学武术。但义和团运动很快就被镇压,刘振声对此感到相当悲愤,外贼还未除却,只能更加用功的苦练功夫。
刘振声人生的转机是因为结识了乐亭县的刘姓商人,刘老板和刘振声很聊得来,对他十分欣赏喜爱,言谈间得知刘振声幼年丧父,就提出收他为义子。
见刘振声痴迷武术,刘老板刚好和霍元甲交往颇深,便把义子引荐给霍元甲认识。霍元甲见识了刘振声自学的武术,对这个少年很是喜爱看重,于是没多久霍元甲就收刘振声为徒,自此刘振声开始了正式的武学之路。
霍元甲在收刘振声为徒之前,霍家武学是不外传的,霍元甲不仅为刘振声开启了先例,还决定将霍家独门武学广传天下,把武功精髓发扬光大,希望广大国人都能拥有功夫,施展拳脚保家卫国。
霍元甲对刘振声是倾囊相授,刘振声很快学到了迷踪拳、迷踪艺头路72式、三光门武术等等功夫。刘振声知道师父的心愿,就是让广大国人都能以武强身,用强种的方式强国,刘振声也把这番理想,当做自己的理想,更加的勤学苦练。
和影视剧中陈真一样,刘振声会打二节棍,二节棍也是由霍元甲亲自传授。刘振声臂力惊人,霍元甲针对他这个特点对二节棍法进行了改良,这种改良后的二节棍法被称作“防身卫国棍”。
霍元甲遇害离世后,刘振声很长时间一蹶不振。《精武门》里陈真得知师父死于日本人之手,立马从日本赶回前往复仇,最终与日本同归于尽。
后来在《精武英雄》里,陈真顺利如愿为师父报仇雪恨,最终结局里和精武会的师兄弟去了东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事实上的刘振声与电影中的陈真完全不同,刘振声也想为师父报仇,无奈生活不是电影,由于对手过于强大,他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寻仇。
刘振声深感无能为力,这也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在接任精武门不久后也因此而主动离开了。
从精武门离开后,刘振声流落各处,他万念俱灰甚至还剃度出家,本想伴青灯古佛了此一生,没想到时局动乱,寺庙也待不下去了。与《精武英雄》里一致是,刘振声的确之后去了东北。
六、成为张学良兄弟的武术老师 隐姓埋名了余生
刘振声离开寺庙生活辗转到了东北,最初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富商杜惠林。杜惠林见他的身手了得、为人品行低调,一直对他颇为欣赏,并且赠送了几家商号给他创业。日子虽然是好过了,可刘振声总觉得心里很失落。
看到杜惠林的生活奢靡,更是心里产生了抵触,于是没多久便坚决要请辞。杜惠林见留不住他,将他引荐给了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深深被刘振声的功夫、武德所折服,想到家中有两个儿子可以学武傍身,就亲自给刘振声下聘书。
1926年,刘振声受聘为张学良两兄弟的武术老师。
刘振声心中对张作霖很敬重,张作霖虽然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但始终和日本人斗智斗勇,面对日本人提出来的各种条件丝毫不妥协。
但刘振声在东北仅两年,张作霖就被日本人炸死了。之后张学良从关东退守,让出东北三省。
张学良这一消极态度刺痛了刘振声,他想起自己师父霍元甲,面对日本人是那样的风度和气节,是那样的爱国和坚韧,但和张作霖一样,终究没有逃过日本人的阴狠与狡诈。
刘振声后来又去求张学良,希望张学良能带兵全力与日军势力对抗,但张学良怎么会听他一个武夫的建议,最终拒绝了他。
刘振声从此心灰意冷,心生退意。也是这个时候刘振声才明白:仅仅靠着一身武艺和拳脚,中国也很难达到强国的目的,只有政治上的彻底变革,才能改变中国。
张作霖遇害是刘振声第二次感受到挫败,师父霍元甲的遗愿,用强体来强国,几乎被化作泡沫难以实现。面对让他有心无力的局面,刘振声再一次选择了逃避。
刘振声本人与后来影视剧里的陈真相距甚远。可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很难做到像陈真那样不顾一切地去复仇,多数人都会成为刘振声那样束手无策的人,虽然刘振声确实武功了得,但也不像影视剧里的陈真那样强悍,让日本人闻风丧胆。
最主要的是民国时期的上海,拿捏在洋人的手上,洋人可以随意对待国人的性命,杀了人也能快速平息,若是中国人杀了洋人,就会涉及政治、乃至外交事故。
要是刘振声真的冲去日本人地盘为师父手刃仇人,不仅刘振声本人跑不掉,精武门也会难以继续,师兄弟们也会被牵连。
复仇这件事完全被现实牵制,当时的中国人备受洋人欺辱,他们心中一定渴望有一个“陈真”这样的英雄从天而降,痛打外敌。《精武门》的编剧倪匡后来又说:正是因为现实的缺憾,影视剧里的陈真的出现,是对现实的一种心理补偿。
现实的遗憾让《精武门》里的陈真出现了——霍元甲被害后,陈真返回查明真相,单枪匹马冲进日本武馆“虹口道场”,将“东亚病夫”牌的匾交还到日本人手上,直接将写着“东亚病夫”四字纸张当着一帮日本人撕碎,并且强行按着日本人将纸片吃下,边喂边恶狠狠地威胁日本人:“下次就不是吃纸这么简单了,再有下次就吃玻璃。”
陈真首次在电影情节中展示双节棍绝技时,就以炸裂的方式打得日本人满地找牙。影片结尾,陈真面对警察射来的子弹,一个凌空腾起,画面也定格于此,这个画面至今是功夫片中的经典。陈真的每场打斗,都让荧幕前的中国人热血沸腾。
电影中的陈真不仅是在复仇,并在仇恨中升华了强烈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了广大影迷的爱国共鸣。陈真这个人物也得随之爆火,一度名气超过霍元甲。
很多人说对比陈真,原型刘振声的人生选择让人觉得很失望。影视剧里的陈真敢作敢当且有情有义,现实中原型刘振声面对事情却一再逃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次刘振声见到日本人在欺凌中国普通老百姓,便亲手将那名日本人杀死。很快事情暴露,刘振声不得已只能逃离东北躲避通缉,并将名字改回本名刘庆顺,开始隐姓埋名的后半生。
无处可去的刘振声只能选择回乐亭投奔义父刘老板,刘老板此时年岁已老,义子能来身边陪伴让他非常高兴。刘振声一直没有从师父的死亡中走出来,在乐亭一直过着普通且安分守己的生活。
之后在义父的安排下,刘振声娶了村里一个于姓姑娘为妻,又在当地创办了一间小武馆为营生,名下弟子也有数十余人。
刘振声的功夫水平自然是没话说,只要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这间武馆让刘振声在乐亭当地逐渐有了名声,不少人慕名前来拜访、学武,但不管别人如何和他套近乎,刘振声始终对自己的经历、武功来历守口如瓶。
后来刘振声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取名为“彩霞”。彩霞本人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任何武术,不知刘振声是否有意为之,长大后的彩霞嫁到邻村成为一个普通的村妇。
后来精武门的师兄弟得到刘振声的下落,前后数人来到乐亭邀请刘振声重回精武门,但不知刘振声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他拒绝了师兄弟们,此生也再也没有回到精武门。
1960年,刘振声时年77岁,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死后家人整理他的遗物,只留下一把宝刀、一串佛珠、以及当初张作霖给的聘书一封。
刘振声的一生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他早年孤苦、幸得义父、师父照拂;又勤奋苦练,凭借武艺痛打日本人,一举成名;晚年隐姓埋名,低调隐忍地度过余生。
尽管刘振声没有电影中那样的传奇形象,处在那样动荡的乱世,刘振声就如同水上的浮木,保住自己都难,又如何是去找当时的日本人挑战报仇?
至于为何最终没有回精武门,这个答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刘振声的余生并未荒废,还是尽力将霍元甲的武功传授于人,终生都在精研武学,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师父心中正义的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