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多,但北宋名臣包拯绝对是其中之一。起初,在我国传统的国粹京剧中,包青天的故事就已经为大众知晓了。在现代,从60年代开始,包拯的故事就不断的被各种导演改编。1999年,由周杰主演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用现在的话来说,“包拯”绝对是影视圈里的大IP。我们熟悉的包青天的形象实际上来自于清朝嘉庆年间石玉坤的小说《三侠五义》。但演义并非历史,历史上的包拯不会断案,还经常感情用事。
历史上包拯确实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但是说他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可是没什么根据。有历史记载,包拯不仅断案水平不高,而且经常感情用事,乱杀人。
在包拯掌管京城治安的时候,有一次城里发了大火。宋朝的工商业已经发展的非常繁华了,汴京的商铺和住户多且密集,大火不一会就蔓延了十户人家。包拯赶到以后情况已经很危急了。
起了大火要赶紧用水扑灭,这时候有一个小吏跑过去问包拯,救火是用甜水巷是水,还是苦水巷的水。包拯听了以后非常生气,想着这样人命关天的时刻,你竟然跟我讨论用哪里的水,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一怒之下,包拯就把换个小吏拖出去斩了。整个过程非常的迅速,现场的百姓和官吏根本没反应过来。等到明白发生了什么以后,大家就越发地对这个刚正不阿的大人感到“敬畏”。
包拯这个人不仅刚愎自用,而且非常喜欢下人的溜须拍马。《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当时有一个富人犯罪,为了减轻刑法,因为他知道包拯肯定不会收他的钱的,就去贿赂小吏。小吏说你到时候只要喊冤就行。
到了公堂上,包拯下令仗打富人,富人开始喊冤。这时候,小吏站出来了,说:“你喊啥,包大人说你有罪,你就有罪;让你挨板子,肯定是你该罚。包大人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包拯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他表面不表现出来,说:“小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喊冤的人呢,来人,仗打10大板。”于是小吏挨了板子,富人“伸冤”成功。
历史上的包拯和我们的认知有着天壤之别,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改变。但有的时候,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式的人物虽然虚假,但不妨碍我们对一个断案如神,爱民如子的包拯的崇拜。
参考文献:《梦溪笔谈》、《宋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