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解良
解良,姬姓,周武王之孙,唐叔虞之子。被周成王姬诵封于解邑(今山西省临晋县西南解城),遂称解良,建有解梁城。是晋侯之地,战国属魏,公元前294年,秦败魏师于解,解梁城既而不兴。解良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者,称解氏,史称山西宗解,为解氏正宗。其后世子孙尊解良为得姓始祖。
解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孙姬良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之子姬良受封于解邑,姬良此后生活采食于解邑(今山西运城临猗解州镇),古称“河东解邑”。
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解氏出于姬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
在解良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解氏,史称山西宗解,为解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东周初期成周城垣解,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
城垣解,是古代城郭建筑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指“严城解扉”,是主体城郭的防御外城。
在这些军民的后裔子孙中,后来便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大解氏、小解氏,后多省称为解氏,与其他类似姓氏如郭氏、厢氏、东门氏、西门氏、南门氏、北门氏、垣氏、司城氏等等同时期诞生,并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解氏的主体之一。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中有解毗氏(解枇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解毗氏被改为汉字单姓解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亦为河南解氏的主体之一。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乌拉氏,满族解乌拉气氏,后多冠汉姓为解氏等。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解姓活动于晋陕豫一带,逐渐向四周扩散。
宋朝时期,解姓大约有6万7千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四十位以后。解姓第一大省是陕西,约占全国解姓总人口的27%。解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江西、湖北等。
明朝时期,解姓大约有5万5千人,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江西、四川、江苏、浙江等。山西为解姓第一大省,约占解姓总人口的33%。
姓氏名人
解结:字叔连,解系弟,少与系齐名。辟公府掾,累迁黄门侍郎,历散骑常恃、豫州刺史、魏郡太守、御史中丞。时孙秀乱关中,结在都,坐议秀罪应诛,秀由是致憾。及系被害,结亦同戮。女适裴氏,明日当嫁,而祸起,裴氏欲认活之,女曰:“家既若此,我何活为!”亦坐死。朝廷遂议革旧制,女不从坐,由结女始也。后赠结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
解处中:江南人,著名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擅长于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
解帖哥:定兴人,元朝大臣,跟随父亲征战交趾(今越南)有功,被任命为广东宣尉史。
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育水鉴湖人(今江西吉水文峰镇)。著名明朝翰林学士,号称明初第一才子。明成祖朱棣之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著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