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和简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名家看四川·再寻周克芹·走进三新简阳”文学交流活动举行,刘庆邦、李鸣生、王祥夫、罗伟章、王十月、弋舟等50余名全国著名作家走进简阳规划馆、唯品会(中国)西部总部基地、贾家镇菠萝村、白塔园、鳌山公园、沱江绿道、平泉镇荷桥村、葫芦坝周克芹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地,用心感受简阳之美、领略简阳魅力,并为“三新简阳”点赞。
名家参观简阳规划馆
他们表示:“来到克芹老师故里简阳,感受最大的就是变化。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文中所述相比,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时尚,乡村越来越富裕。”
是什么样的一座城市?
引得名家竞相点赞
有着2100多年建置历史的简阳
岁月深处藏着哪般风景?
今天,就为你揭开面纱
来简阳饱口福
到一座城市,吃是第一位的,而让人记住这座城市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吃。美食,既是一座城市的味道,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密码。有了美食,城市才有了活力与生机,才有了性格与色彩。美食越丰富,城市就越开放,市民就越智慧。简阳不缺美食,有首童谣就唱道:“好山好水好风光,坐起飞机到简阳,八方朋友来串门,天府雄州情谊长。来了先品三碗汤,一碗更比一碗香。豌豆汤、羊肉汤、海底捞,一个更比一个高。云龙水酥盘龙鳝,河东吃到河西畔。月英凉粉味道长,大枣兔儿生意忙。蒋卤鹅儿味道鲜,毛鸭子吃了心喜欢。简阳美食数不完,巴适好吃九绝宴。走一走,尝一尝,旅游胜地在天府,美食天堂是简阳。”
在参加“名家看四川·再寻周克芹·走进三新简阳”的名家眼中,简阳的美食让城市变得鲜活起来,人的感情也变得丰满具体起来。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品》杂志副总编辑王十月就在《平民的美食》一文中提出:“我每到一处,最爱的,是当地那些平民美食。要了解一个地方,先了解这一地方的美食,因为这来得亲切,真实,更有人间烟火色。”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品》杂志副总编辑王十月(右一)
王十月在《平民的美食》中更是详细记述了和“餐饮九绝”之间的缘分,他还把简阳豌豆汤、月英凉粉,称作是“粗粮细作的典范”;把贾家毛鸭子、简阳羊肉汤赞为“天才厨师独具匠心,将普通食材变成美味,是典型的平民美食”;把海底捞誉为“从简阳出发,起向世界,将火锅店市值做到了千亿,不仅是简阳美食的传奇,也是中国美食的传奇”。他总结道:“四川美食冠中华,简阳美食冠四川。”他还和“餐饮九绝”的云龙水酥、蒋卤鹅许下一个约定——待下次到简阳再一饱口福。
羊肉汤
海底捞
其实“餐饮九绝”不仅征服了外地名家,也征服了本地挑剔的“好吃嘴”。本土作家杨小愿就是一名“好吃嘴”,可以说对美食还很有研究,对于毛鸭子,他“都忍不住想亲亲它的‘香腮’了”。杨小愿在《斜偎宝鸭亲香腮》中写道:“我第一次尝到‘白味’的毛鸭子,甫一入口,的确令我舌尖颤栗,味蕾振奋,鸭肉炖得酥烂,沾牙即化,汤里老萝卜的钝拙、海带的咸腥与鸭肉醇香交织绽放,层次分明,浑厚悠长,我不由衷心叹服。”“这一尝,让我对鸭的成见瞬时灰飞烟灭,就像一个因误会隔绝多年的老朋友重聚,内心岂止欣喜那么简单。”而之前,他还是“至今对鸭子依然是排斥的,最多随‘吃友’去‘将就’一下,绝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去光顾‘贾家毛鸭子’。”
简阳的美食,引名家“惊羡”,一些名家还著文分享——再来简阳,饱口福。
来简阳创未来
翻越龙泉山,清风徐来,简阳的变化日新月异。特别是融入成都三年来,简阳从战略谋划上登高望远,从路径选择上与时俱进,主动把简阳的发展放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成都东进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确立了“1581”总体思路,创响“四张城市名片”,打造“三基地一城市”,加快推进三大转型、建设三新简阳。从与成都“隔着龙泉山,风景两重天”的发展瓶颈到“一山连两翼”的变革机遇,简阳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城乡空间变开阔,城市形态变美丽,经济结构变高端,干部群众变自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名家来到简阳,感受着简阳的“千年之变”,不由得提笔抒情。
资阳市作协主席唐俊高在《那一笑》中写道:
我细细地看了签约成果丰硕的活动主题报道,看了简阳的市委书记用英文为三新简阳代言,在全球直播中展现“国际范”;看了简阳的干部些在活动现场翘首引吭,唱响自己的市歌《简阳》,让全球都“在歌声里听到遇见简阳的美好”……虽不是亲临其境,但足以让你领略到:那自信自豪的简阳之声,飞越的岂止是一座龙泉山。
于是他找到“像范宇这样的有志青年”,寻求处于如此激情燃烧的时刻,他们的精神内核得到了些什么丰富。在范宇的“那一笑”中他得到了答案:“人的精神变化,人的内生动力的激发”。这让唐俊高感叹道:“春风已度龙泉山”。
资阳市作协主席唐俊高(中)
如果说范宇等有志青年的那一笑,“醉”了唐俊高,那不如说是简阳的发展和变化,留在了名家的记忆深处。对于简阳的变,唐俊高文中的范宇有更细腻的表达。
本土青年作家范宇在《明月照我还》一文中写道:
每每站在沱江边上,回望滋润我生长的这座百年古镇,我的思绪常常被江水裹挟。她是我生命扎在泥土里的根,承载着人生的血脉、成长的疼痛、回忆的乡愁、生活的愿景,越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往泥土里扎得越深。在我耳边,仿佛浪打堤岸之声,是呱呱坠地的纯真,是挣扎痛哭的迷茫,是回望故土的怅惘,是勇于前行的力量。这是这片深厚的土地,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芸芸众生的生命馈赠,没有半点吝啬,也不曾落下一人。”他不仅对“安土重迁”没了敌意,反而开始慢慢认同这简简单单的四字成语千百年来承载的共同精神价值,还把“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直观感受翻译成符合简阳实际、具有简阳特色的“方言”——大道至简。
5月16日,在“成都东进·三新简阳”全球直播活动暨简阳市投资推介会上提出,共享成都东进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未来。三新简阳,引名家“震惊”——来简阳,创未来。
来简阳寻“克芹”
简阳古为蜀国地,2100多年建置史孕育了悠久绵长的文化,形成了最具特色的壮美的历史、至美的人文、秀美的风光“三美”文化底蕴,涌现出三国名将简雍、“简州四状元”、红军早期杰出领导人董朗、抗日英雄毛却非、乡土作家罗淑(罗世弥)、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等历史文化名人。出土的龙垭遗址将简阳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3万年前,恐龙化石、逍遥洞汉碑等重要历史文物备受国内外专家瞩目,阿斗读书台、张飞营等三国遗迹令人神往。
周克芹
到天府雄州,悟“三美”文化,名家不惜笔墨陈述,特别是对周克芹老师。有着“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在《还记得》一文中记述道:“作为一个写了几十年小说的作者,我去寻找周克芹,同时也是在寻找自己。”
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
出于对周克芹老师的崇敬,他还写道:“到周克芹墓前肃立,三鞠躬,并献花圈,致辞,以表达对周克芹先生的敬意。我注意到周克芹雕像下面所镌刻的周先生的一段话,觉得这段话作为周克芹的墓志铭,的确反映了他的心志和心声,不妨摘录如下:‘做人应该淡泊一些,甘于寂寞……只有把对物质以及虚名的欲望压制到最低标准,精神之花才得以最完美地开放。’我环顾四周,满目都是青山。静谧之中,传来阵阵虫鸣。虫鸣很繁密,像是在为周克芹唱挽歌,又像是在为周克芹唱颂歌。我想周克芹会听到这些虫鸣,因为他的魂是不散的。很多人死后,魂即烟消云散。周克芹的魂不会散,因为有他的书在,因为我们都记得《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作品
“克芹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来看您了!向您学习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成都本土知名作家、文化学者,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在《背对文坛、面向生活的大匠》中写道:“弹指一挥四十年,葫芦坝变化太大了,就像原地打旋的葫芦,甩掉了昔日的破败、穷困、荒凉。村舍绿树,水塘碧波,好一派四川丘陵山居图。看着眼前的山水丛林和点缀其间的度假村,与周克芹笔下的乡村场景形成了强烈反差……”
同时,他在“再寻周克芹”中找到初心,在文中记述道:“周克芹其实已经用他五十四年的一生做出了回答,他体察了中国农民和农村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对中国农民生活与农村问题的极大热情与关注。他找到了一个‘热眼向世、鉴往知来’的历史规律。我想,如今的一些写作者常常以抱怨、咒骂生活来展示‘个性’,在周克芹面前,就必须扪心自问!”
名家探访周克芹故里
名家详细记录拜谒周克芹的经历,只是借再寻周克芹的名义,探寻天府文化的简阳表达,寻找简阳文化在天府文化内涵中的担当和逻辑。文化简阳,引名家“惊叹”—寻“克芹”,答好发展简阳文化的时代之问。
▶记者 |曹礼芹唐善卫
▶图片 |周雪
▶来源 | 简阳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