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谭其骧曾说:“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从全面看问题,总的评价应该是功过于罪,但我们不能,也用不着因为他有功而讳言其罪。”所以我将从曹操的政治、军事、文学方面来简析这个人物。
在政治上,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在濮阳之战中,曹操又是差点死在陈宫手上,但最后抓住陈宫时,还是亲自为他松绑,好言劝降,只是陈宫过于执着,最后还是给杀了。武将方面,魏之五子良将中,张辽、张郃、徐晃三人都是降将,半路跟随曹操,可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也是对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一个很好的解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宽广的胸襟才能收纳各种人才。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时,曹操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在军事上,据粗略统计 ,自初平元年二月与董卓部将徐荣战于荥阳汴水起 ,到建安二十五年逝世为止,曹操亲自指挥的战役战斗行动多达数十次 ,其中胜者占了绝大多数 ,败者也就四次 ,且多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这足以说明曹操军事水平是一流的。比如190年的荥阳之战,曹操兵少,又中了埋伏,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击败,192年曹操与青州黄巾军在寿张以东作战,黄巾军“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而曹操旧兵少,新兵多,训练不足,所以战败撤军。曹操的主要用兵特点和诸葛亮相反,诸葛亮是“奇谋为短”,曹操则是“奇谋为长”,善于出奇兵,用险招。
在文学上,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人文精神,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他的散文也清峻整洁,促进了建安文学的形成,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我喜欢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能传送千古,远达中外的哲理。同时曹操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认为,或许这才是对曹操最公正的评价。世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如果将奸雄的标签从曹操身上撕下,他还具有另外许多让人欣赏的一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