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代词人辛弃疾这句词是无数文人心中的经典,词中的“封狼居胥”曾是中国武将毕生追求的荣耀,其在武将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只因其难以获得。
细数历史上风流人物,只有5人曾达到此成就,可谓寥寥无几。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说到“封狼居胥”,就不得不提典故的原型,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西汉早期,匈奴时常南下骚扰汉朝百姓。
此时汉朝才刚刚建立,为了换取宝贵的时间进行休养生息,只能通过与匈奴和亲的方式来缓和关系。
匈奴是贪婪的,经常变本加厉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西汉也是受尽了屈辱。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家强大,转守为攻。
十八岁的霍去病崭露头角,一路封神,从骠姚校尉到冠军侯再到骠骑将军,替西汉王朝征战漠北,首次占领了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领汉军五万向北奔袭两千里,与匈奴大战几天几夜,最终以少胜多消灭敌军七万。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将领悉数被俘,被一路追赶到狼居胥山。
此战大捷,对汉军来说无疑是史无前例的,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立碑祭天,此举让汉军士气大涨,这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殊荣。
燕然勒石
除了“封狼居胥”,还有一个与其齐名的荣耀,那便是“燕然勒石”,这个词说的便是东汉名将窦宪,而他也是第二个完成此殊荣的人。
匈奴一直伴随着两汉交替,窦宪也紧随着霍去病的脚步。公元89年,窦宪犯了事,主动请缨北伐匈奴,随后被封为车骑将军。窦宪率军向北方奔袭,深入到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在稽落山大败匈奴。
一鼓作气,敌军落荒而逃,窦宪乘胜追击,击敌数万,来投降的人不计其数。最后来到燕然山下,让随军的文学家班固在石头上刻字论功,与狼居胥山上祭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燕然勒石”,窦宪也因此立下奇功。
维卫及英,启辟封疆
达成“封狼居胥”成就的第三人就是唐初军神李靖将军。
隋朝以来,突厥势力盘踞西北,给中原王朝带来了不少麻烦。此时中原战乱,百废待兴,中原王朝只能向突厥俯首称臣,可以说是唐朝的屈辱。
突厥在西北慢慢壮大,是李世民心中的心腹大患,他也一直在谋划着有朝一日能够大败突厥,一雪隋朝以来前耻。
公元630年寒冬,塞北极其寒冷,李靖亲率十几万军队,分多路准备突袭东突厥。寒风刺骨,李靖身先士卒,率领三千精锐走在队伍最前端,快马加鞭从马邑挺进恶阳岭。
突厥首领被李靖打了个措不及防,李靖也凭借着三千兵马深入敌营,趁着夜色破城而入,一举拿下了定襄城。此役令李靖威震四方,足以媲美封狼居胥,一雪前耻。
在李世民的命令之下,李靖重整兵马挺进阴山,与突厥军队狭路相逢。此役李靖杀敌万余,俘虏敌军十几万,其中也包括颉利的儿子叠罗施,并杀死了隋义成公主。这次胜利也直接造成了东突厥的灭亡。
李靖一路高歌猛进,将唐朝心腹连根拔起,其功勋之大,承担得起”封狼居胥”这一称号。
饶勇略,有大将才
数百年之后,又一个庞大的中原王朝——明朝兴起,这与其开国将领蓝玉分不开,他也是第四位获得“封狼居胥”称号的将领。
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一直在蒙古给中原造成不小的威胁。1388年,在朱元璋的派遣之下,蓝玉率领明军15万出征北伐,得知北元势力在捕鱼儿海,准备直捣黄龙。
敌人原以为明军受不了长途奔袭,缺粮断水,便降低了戒备。当时气候条件恶劣,白天风沙很大,基本上看不见远方的东西。明军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突袭北元势力,等北元反应过来,明军已经出现在大营前。
这场大战,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元军除元主以及太子等十几人之外,其余悉数被俘,蓝玉还从中缴获了牲畜数十万,可谓是满载而归。
蓝玉将军骁勇善战,班师回朝之后,就连朱元璋也称赞其如同西汉之卫青,唐朝之李靖,而蓝玉也对得起“封狼居胥”这一殊荣。
五征北漠黄尘定,七下西洋碧浪掀
紧随蓝玉之后,明朝出现了第二位完成封狼居胥的将领,他的身份比较特殊,那便是明成祖朱棣,也是这些人中唯一一位皇帝。
1409年,朱棣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兵马向北进发,对鞑靼发起进攻,大破本雅失里军以及阿鲁台军;1414年,朱棣再次出征瓦剌,数百精兵在朱棣的亲自指挥之下,大破瓦剌部,死伤千余人,此役也让瓦剌对大明俯首称臣;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朱棣三次出征,逐渐将北元残余势力消灭。
大胜之后,朱棣亲自杀牛宰羊祭天,并将路上一座山改名为“擒胡山”,效仿刻石记功,成为了最后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总结
回顾辛弃疾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只有这五位才能获得此成就,如果只是单纯好大喜功,可能会像“胸怀大志”的宋文帝一样,出征只能落败而归。
不难发现,这五位达成“封狼居胥”成就的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哪位不是出征塞北、不畏艰难、保家卫国,捍卫中原最后的荣光。
“封狼居胥”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它不仅是胜利以及荣誉的象征,更是中原王朝国威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外敌的一种震慑以及嘲讽。
除了霍去病之外,其他人虽没有像他一样举行如此隆重仪式,可他们都是立下奇功的人,称得上是异曲同工,每个人都值得这个称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