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长乐文韵】揭秘长乐人姓氏之“郑”姓的由来

【长乐文韵】揭秘长乐人姓氏之“郑”姓的由来

【长乐文韵】揭秘长乐人姓氏之“郑”姓的由来长乐市,简称:长、航,明代以前长乐简称为“长”,别称“长邑、长城”,因与秦始皇所建长城同名,一是为了尊重长城

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长乐市,简称:长、航,明代以前长乐简称为“长”,别称“长邑、长城”,因与秦始皇所建长城同名,一是为了尊重长城,二是在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承启作用下,不得不将别称改为“吴航”,“吴航”是一个复古的名字,三国时期长乐全是山地,置典船校尉,集结东汉末年谪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吴航也因此得名。

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名取“宅新邑,宁厥止”之义,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隶属于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

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_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

古代著名人才“首石山鸣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这里承“衣冠南渡”之脉,得“福山宝地”之气,袭“临江滨海”之灵,中原的文明引燃了古代科举的火把,照亮了长乐儿女前行的路。林立的书院、荟萃的人文,见证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重教兴学、诗书传家的文化传承,诠释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丰厚内涵。从唐开元二年科举中榜的长乐第一个进士起,从这块沃土上共走出了11名状元、955名进士,并在乡里留下了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科举佳话。“凤岗二刘、砥砺德成”,验证了当时治学之孜求;“金枝玉叶世裔、青灯黄卷名家”,映衬着当时文风之蔚然;“父子两进士、兄弟五联芳”,“九官六进士、四世五中丞”则折射出当时人才之鼎盛……触摸科举在长乐的历史遗存,我们仿佛闻到弥漫全城的书香,走进了古代进士的摇篮地。近代有文学大师冰心,郑振铎等。

长乐

郑氏渊源

唐光启元年(885年),宣义郎郑摄和叔杰、从兄郑琼、从弟郑琏等人随王审知兄弟入闽。郑杰居古田谷口,其后裔迁长乐屿头山前。宋淳祐二年(1242年),郑杰的后裔郑安迁连江阜屿(今厦屿上厝)。郑摄、郑琼、郑琏定居长乐崇德里福湖村潭头灵光寺旁。后迁古槐北湖村,旧称福湖郑氏。

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市石门村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郑愿守义身死,其妻负孤儿郑慕避害,从连江邵地迁长乐县洋屿村,旧称亩忠郑氏,后裔有宋宰相郑昭先等。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河南光州固始郑开,字子源,迁吴航(今长乐市)龙台。

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宋末元初(约1279年前后),河南荥阳郑廊,字思闽,闻考亭遗学盛于闽,访考亭旧址,挈家定居长乐,筑室董峰之麓,教授生徒,称郑屯(今长乐古槐镇雁塘村),后称井南郑氏。其子孙分迁坑田,石门,梅花等地。

长乐

郑氏聚居地(村落)

玉田、潭头、猴屿、大田、桃源、福圣、仓埕、流水、仙岐、沙京、洋屿、亩忠、恩连、岱西、郑村、象屿、院里、流沙、岱边、三星、龙台、岱阳、筹阳、漳港、漳光、大祉、河阳、郑店、东郑、连仓、郑村、炉下、井尾、朝阳、路顶、洋头、马头、新马、洞头、山田、上湖、华墩、蕉岭、渡桥、郑晓、首占,凤山、郑朱、岭头、感恩、石门里、十八般、万花寮、金峰街、梅花、山门顶、莲逢洋、后岐、登贤、广文、桥头、东湖、下郑、上墩顶

长乐

村落及迁始祖

(一)航城镇六平山郑姓

唐光启末年。郑颖叔由河南固始入闽,从邵武驻泉州入福州转福清,后定居长乐六平山下,亦称明堂郑氏。传至郑良,迁闽县至德里渡口道头山山坪项。其后裔分迁城关下橹桥、马头、新马、洞头、山田、上湖等地。

(二) 航城镇河下街郑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郑乐后裔),移迁河阳(今河下街)。

(三)首占镇首占村郑姓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郑了翁从福湖迁徙首占。今居村1000多户、外迁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后裔有名人郑振铎等。

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

(四)首占镇岭头村郑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郑了翁后裔),移迁岭头村。现居村1000余户,侨居海外400余户。

(五)玉田镇玉田村郑姓

元代(年代失考)郑遂良三兄弟由平潭县钟门澳迁闽县玉瀍乡港头南厅(今玉田村)。现居村2000余户。其后裔分迁桃源、福圣、大田、仓埕里等地。

(六)猴屿乡猴屿村郑姓

元至治元年(1321年)郑时济、炎盛由长乐仙山濠溪移迁闽县江右里下屿侯封(今长乐猴屿村)。现居村600余户。侨居海外300多户。

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七) 江田镇三溪村郑姓

宋景炎年间(1276~1277年),郑球的后裔,由福城板桥头迁长乐八都三溪村洋头。传三世郑佛寿、郑岩移迁华墩,其后裔分迁阳夏(今洋尾下)蕉岭等地。

(八) 松下镇大祉村郑姓

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始迁祖名讳失考(郑炫后裔)。移迁大祉村。其后裔分迁城关、松下及外迁霞浦、连江等地。

(九)梅花镇梅花村郑姓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迁祖名讳失考(郑孟敏后裔),由福湖移迁梅花村。

(十) 鹤上镇沙堤村郑姓

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郑京由潭头移迁沙京(今沙堤村)。

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_长乐市石门村

(十一) 漳港镇仙岐村郑姓

明嘉靖年间,始迁祖名讳失考,(郑得骏后裔),移迁仙岐村。现居村1400余户。

(十二) 潭头镇桥头村郑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现居桥头村百余户。

(十三)潭头镇潭头村郑姓

唐光启年间,郑摄、郑琼、郑琏迁长乐崇德里潭头,不久,郑琼、郑琏先后移迁梅花、东门等地。

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十四) 漳港镇渡桥村郑姓

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郑懈(郑比夫)由福湖移迁渡桥村。

(十五) 漳港镇上墩顶郑姓

明景泰五年(1454年)郑维德移迁上墩顶。

(十六)文岭镇郑朱村郑姓

始迁年代失考,郑伙禧由城门黄山迁长乐文岭郑朱村。

(十七)古槐镇雁塘村郑姓

宋末元初,郑廊,字思闽,由河南人闽,定居长乐郑屯(今雁塘村)。

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十八) 古槐镇北湖村郑姓

宋绍兴年间(约1145~1159年),郑摄由潭头移迁北湖村。

(十九) 湖南镇下郑村郑姓

始迁年代失考,天贽公后裔郑秉祯迁十七都龙塘境(今下郑村)。又有郑秉瑞迁后团郑。

(二十) 湖南镇登贤村郑姓

明建文三年(1401年),郑以正后裔,始迁祖名讳失考,由福湖移迁登贤村。

(二十一)湖南镇广文村郑姓

始迁年代失考,郑君达移迁广文村。

(二十二)金峰镇凤山村郑姓

始迁年代失考,天贽公后裔郑秉瑞由龙塘移迁凤山村。侨居海外后裔众多。

(二十三) 金峰镇东湖村郑姓

明建文三年(1401年),郑愎由福湖移迁东湖村。

(二十四) 金峰镇高岐村郑姓

始迁年代失考。郑丙由连江谷口迁长乐新昌十六都仙山濠溪(今高歧郑村)。

(二十五) 金峰镇郑店村郑姓

明洪武二年(1369年),郑孟圭后裔,始迁祖名讳失考,由福湖移迁郑店村。

长乐

郑氏谱牒

一、长乐《福湖郑氏总谱》

谱载福湖概况、名人传、郑氏祠堂简介、郑氏起源与流派、福湖郑氏大事记、历代福湖郑氏修谱序文、福湖名山古迹、福瑚各支派世系图表、福湖各支派历代科甲等。2000年由郑敬泉编修。

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_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

二、长乐《福湖郑氏宗谱》

谱载名胜、地形、名人、谱序。有宋绍熙二年(1191年)朱熹序,明正统元年(1436年)陈叔谅序,天顺四年(1460年)翁世资序,成化元年(1465年)卢同序,崇祯七年(1634年)尚书马思理序和长乐状元马铎、长乐榜眼陈全等序。谱为手抄残本。

三、长乐《岭兜郑氏支谱》(永辉房)

民国14年(1925年),郑镜臣编修。谱载世系图表、传记、图影等。

长乐

郑氏宗祠

长乐市石门村_长乐区石门村有多少户人口_长乐石门村历史名人

(一)长乐福湖郑氏宗祠

坐落在古槐镇北湖村。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始建,民国20年(1931年)扩建.1998年修建。祠宽18.92米,深36.74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为三进、两天井,六扇五间,土木建构台阶、天井及回廊用花岗石铺成。一进为戏台,二进为祠厅,悬挂横匾有:宗子博士、建州太守、广东参院、湖广左参院、户部主事、中议大夫、监察御史、刑部主事、状元宰辅及文学巨星、史学大师、博士等。

(二)长乐岱阳郑氏宗祠

坐落在长乐首占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咸丰十年(1860年)重修。祠宽19.8米,深25.3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单进土木建构,四周风火墙。祠厅有“进士”、“世培忠厚”牌匾为400多年前的文物。

(三) 长乐仙岐郑氏宗祠

坐落在漳港镇仙歧村。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建,土木建构,六扇五间,占地面积750

平方米。祠设有上厝厅、当厝厅、河墘厅和元局厅四个祖厅。祠厅悬挂“德馨堂”牌匾。

(四) 长乐亩忠郑氏宗祠

坐落在航城镇洋屿村。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由郑昭先始建。南宋大臣真西山书赠“亩忠”堂号。郑昭先书题:“建堂悬高匾;触目心常存。”及《孝友之家》碑刻:“汝辈居官当以清白自守,俸外一毫不得妄取。”此外,还有朱熹、真西山、城关陈司马、郑御史、陈若霖等名人的瞻仰祠堂诗文多篇。

长乐

郑氏部分宗祠楹联

(一)世称王子裔;人重郑公乡。

(二)拓土驱荷钦国士;明经带草仰儒宗。

(三)派衍龙骧箕裘克绍;祠依凤岭轮奂聿新。

(五)稐祀蒸尝百代冠裳丕振;苹繁蕴藻千祖俎豆绵延。

(四)汉代醇儒千古说终资阐义;唐朝懿戚当时避乱是知机。

(六)带草焕重新追念祖功宗德;梅花香益烈竞称祖孝孙贤。

(七)靖融州三任权知廉史传家清白;大小阮分司接察贤臣继业光辉。

(八)周昇封藩通德理改生卿世胄仰文昭武穆;吴航望族一字师三俊友孝思追木本水源。

图文/郑秀明

上一篇: 榜样8人物事迹观后感
下一篇: 福州一乡村举行新族长就任典礼:繁衍近40世出过2状元46进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