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历史上生动诠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历史上生动诠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历史上生动诠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昨晚看鲁迅的《故事新编》里面一篇叫做《采薇》的,不知道是自己理解偏差还是怎么的,心里就有种‘你们不作死不行’的念头……随意一写,如果理解偏差

昨晚看鲁迅的《故事新编》里面一篇叫做《采薇》的,不知道是自己理解偏差还是怎么的,心里就有种‘你们不作死不行’的念头……

随意一写,如果理解偏差,敬请指正:)

《采薇》讲的是伯夷叔齐这对兄弟的故事。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两人来历: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不应,称应由长兄伯夷即位。但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于是伯夷放弃君位,逃亡国外。

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

这两个人都是‘高富帅’,一国继承人,然后,在父亲死后,为了表明大义,两个人一前一后丢下国家跑了。我也是不懂了,个人名节,比一国的百姓更重要吗?而且,这一举动,还得到了后世无数人的推崇……

“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接着:

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

这两人为了躲避商纣王残暴统治,想往西周去避难或者说养老。没想到路上就遇到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见到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棺木就去伐纣,这两个人又觉得很失望,叩马谏阻,认为周武王父亲不埋葬就动武实为不孝,以臣子身份讨伐君王,实为不仁。

ORZ为何会这样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啊……当然周武王没听他们的谏阻,所以商纣还是灭了。这两兄弟觉得周武王太不仁义了,决定不吃周国的粮食,跑山上采薇吃……最后饿死……

于是就有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还是抱节守志的典范……

而鲁迅先生的笔下,《采薇》中,这两个人不是因为采不到薇了饿死的,而是有一个妇人问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待的山上不也是周的国土吗?你们吃的薇不也是周的食物吗?

一箭穿心。

卒。

上一篇: 「嵩县古代名人」嵩县走出的清代监察御史——傅世舟
下一篇: 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