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这个姓氏,虽然在历史上尤其是东汉三国时期曾出过知名人物(如荀彧、荀攸等),但其总体规模并不大。
在胶东半岛,荀姓不算多见。就笔者目前所知,老莱阳县是荀姓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当地可以见到若干有荀姓聚居的村落,比如莱阳市柏林庄街道的北李家庄村、柳古庄村以及莱西市部分镇村。
关于老莱阳县荀姓的渊源,民国版《莱阳县志》记载道:“荀氏,孝廉如桂之族,其先颖川人。”也就是说,莱阳荀姓是从河南颍川迁来的。至于迁徙的时间,《莱阳县志》将之标注为“明代”。
明清时期,莱阳文化发达,科举兴盛,不少家族都有子弟考取功名。荀姓规模虽小,但也曾与焉。根据《莱阳县志》的记载,当地荀姓曾出过一位举人和两位贡生。
那位荀姓举人,名叫荀如桂,具体是在明天启辛酉科(元年,1621年)乡试里考中。与他同榜的莱阳同乡还有赵士骥、左懋泰等(栖霞历史名人郝晋也是当年中举)。
考中举人之后,荀如桂被授予了南直隶太平县知县的官职。在任期间,他取得了不少政绩,史志对他有很高评价。他去世之后,安葬在西古城附近。
两位贡生则是荀凌霄和荀培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分别是荀如桂的父亲和儿子(据《莱阳县志》)。换句话说,莱阳荀姓的主要功名,就集中在这一家三代人身上。
具体而言,荀凌霄为明万历癸卯(三十一年,1603年)岁贡,曾任北直隶深州的训导(负责教育);荀培生为明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贡生。
除了这一家三代人之外,莱阳荀姓还有另两位人物在县志中有记录。
其中一位人物叫作荀通,他在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所部攻打莱阳期间,曾率民兵守御 ,在城陷时中流矢而死。
还有一位人物叫作荀珍,他在明隆庆年间以吏材被授予递运所大使的职务。
从荀通参与守城的记载来看,莱阳荀姓人起初可能聚居在莱阳城里或者城郊。不过,明崇祯年间,莱阳曾遭遇癸未邑难,城中不少家族都受到影响。荀姓大概也是在那时逐渐分散在乡下居住。
由于荀姓人散居各地,且在清代也没有出过贡生以上的功名人物,所以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上世纪三十年代莱阳县修纂县志时,也没有详细标注荀姓人分布的村庄,只是说了一句:“后裔不详。”
就现在的分布来说,莱阳荀姓的后裔不限于莱阳、莱西两市。在乳山市崖子镇马石店村,也有不少荀姓人居住。根据记载,他们就是清初从莱阳迁来的。而当时的马石店村,实际上同样是老莱阳县的辖区(注:马石店村明清时期属青山乡,青山乡原归莱阳县管辖,清雍正后划归宁海州)。由此可见,“老莱阳县”的确是荀姓人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