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同川历史人物志(四)】北社梁家出了个梁尚书 \\ 郝荣廉

​【同川历史人物志(四)】北社梁家出了个梁尚书 \\ 郝荣廉

​【同川历史人物志(四)】北社梁家出了个梁尚书 \\ 郝荣廉纵观梁璟一生,少时考场得意,步入仕途,历经磨难,在朝中正直为官,主持公道,公正无私,在地方勤正爱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步一个脚印儿,踏踏实实,一直做到了官封一品。

公正廉洁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名人_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

《同川历史人物志》(四)

北社梁家出了个梁尚书

郝荣廉

明朝洪武三(1370)年,梁姓始祖梁满喜从陕西西安牌楼南迁居到崞县同川崇仁都北社村,从此以后,北社村梁家就扎下了根。明朝初期,梁家世代军籍,和平年代为民种田,战时每户一名男丁披挂上阵,当兵打仗。到了第三代梁兴,奉命戍守朔州,兴子梁资字直轩,戍守大同,因军功封赠资政大夫,明宣德五年(1430)正月十六日,梁资生下二儿子梁璟,字廷美。梁璟小时候,正赶上明朝中期,国力下降,宦官专权,官场黑暗,北方蒙古经常南下侵扰。梁璟从小入私塾,聪明好学,忧国忧民,发愤图强,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璟天性至孝,有一天,父亲不小心跌倒,血流满面,梁璟见之,俯伏于地,张开小嘴巴,将父亲面上鲜血一一舔得干干净净,村人见之,都夸他有古二十四孝之风。

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名人_公正廉洁的历史人物

正统十四年 (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率军南下进攻明朝,主力直逼大同。也先要求明朝交钱,否则就要打进京城。英宗皇帝不自量力,以为自己出马,打败瓦剌易如反掌,他在老师、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鼓惑下,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御驾亲征。19日,大军出居庸关,过怀来、宣化府,八月一日,到达大同,梁资从大同跟随大军出征,由于明军大军是临时组建而成,所以,组织混乱,粮草不济,行动缓慢,王振更是把战争当儿戏。

由于英宗的轻率,加上王振贻误军机,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八月十四日,瓦剌军发起进攻,明军全线崩溃,混乱之中,五十万大军,官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官,英宗被俘,50多万明军死伤过半,随驾的五十二位国家重臣,皆死于混战之中,成为英宗皇帝的陪葬品,史称“土木堡之变”。

19岁的梁璟听到大军失败的消息后,急火攻心,哭着要去寻找父亲,家中大小都不愿让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梁璟不听众人劝说,执意要去,母亲只好行装食物,正在准备起身时,听到大门外面有人敲门,一看,原来是父亲骑着马满身血污回来了,一家人转悲为喜,赶快将负伤的梁资扶下马来,抬回家中,慢慢才将父亲的伤调养好。

公正廉洁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名人_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

败报传到北京城,满城人心惶惶,举国震惊,群臣聚集于朝,以徐有贞为首的部分大臣请迁都南京,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直言不可:京师为天下根本,主张保卫。皇太后命令留守京城的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主持朝政,九月,郕王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遥尊帝为太上皇帝。升于谦兵部尚书,主持大局。于谦临危受命,面对有备而来蒙古骑兵,于谦先后派出石亨、张伯等四将分赴大同、宣化,并令只宜坚守,不可轻易出战。接着,起用王竑为副都御史。督率诸将据守京师九门,以防不测,郊区坚壁清野,焚烧草料。

十月,也先进围北京。两路元军直抵京师!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由于于谦调度有方,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明军几次大败瓦剌军。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于谦领导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明王朝转危为安。而也先原本打算利用朱祁镇好好敲一笔竹杠,发现朱祁镇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只好将英宗送归。景泰帝尊英宗为太上皇,让他深居于南宫之中。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平息了瓦剌侵略之后,国家得到初安,开科取士,梁璟本在马邑县私塾念书,听说消息后,回到老家崞县应县试,考中乡贡生,俗称中了秀才。

景泰七年,景泰帝病重,英宗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密谋下,复辟成功。改称天顺元年,明英宗重新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下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大封功臣:石亨为了忠国公;曹吉祥为司礼太监;徐有贞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加封兵部尚书。还有4000多人因夺门之变得以升官。一时间,忠良遭贬,小人得进,明朝进入一个腐败昏暗的时期。

天顺八年,英宗去世,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明宪宗朱见深初登大位,大赦天下,立即恢复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冤屈,任用贤明。宽免赋税、减省刑罚,开科取士,34岁的梁璟参加京城大考,金榜题名,进士及第,授兵科给事中,从七品,成为有资格向皇帝进言的,从进入官场的那一天起,梁璟就抱定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自己一定要忠君爱民,做一个敢作敢为的臣子,青史留名。

明朝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并监察兵部,纠弹官吏,可封还制敕,给事中还可以参加“廷推”。所谓廷推,是会推的最高一级。宰相出缺时,推举宰相人选的这次会推便称“廷推”,参与廷推者便是九卿六科十三道。九卿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九个核心部门的长官,六科便是六科给事中,十三道是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个权力也不可谓不大,如果某位二三品的大员,在工作或者为人有不妥之处,被给事中或监察御史盯上了,廷推的时候就会遇到麻烦。

第二年,明宪宗改元成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兵部,面对当时天下的混乱局面,梁璟建议:也先几次能长驱直入,主要是明军防御能力不足,兵力布局不合理,京郊八府,却只设巡抚一人,驻军蓟州,边界线太长,防御不能兼顾,他上书直言,在京城东北的顺天、永平二府分设巡抚,专门负责保卫山海关、居庸关一线的边界防御,保定等六府,仍然由原来巡抚负责防守紫金关等隘口的防卫,明宪宗看到梁璟奏折,和辅臣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梁璟所言确中要害。于是诏令设东西二巡抚:东治顺天府、永平府,驻遵化;西治保定等六府,兼提督紫荆关、倒马关,驻真定,遂成定例。

三年,升都给事中,正七品。原兵部尚书王竑,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土木堡之战,明军全军覆没。主战派拥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群臣在午门弹劾王振误国之罪。请将王振满门抄斩,郕王不敢降旨,满殿朝臣跪伏恸哭请求速决。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死党,他厉声喝令群臣退朝,王竑揪住马顺头发,痛斥马顺为王振奸党,众臣一拥而上,拳打脚踢,将马顺当场打死。从此以后,朝野内外,都知王竑大名。

在守卫京城战斗中。王竑任右佥都御史,亲率亲军奋勇迎战,击退瓦剌军,使京城免遭战火之灾。王竑为人正直不阿,后出镇守居庸关,得罪了权臣石亨。英宗复辟,石亨频进谗言,英宗降王竑为浙江参政,不久,石亨又追究打死马顺旧事,英宗将王竑遣送江夏,削职为民。

梁璟为王竑打抱不平,联合同为给事中的王诏、韩文上奏请复职启用王竑,三人在文华殿为王竑击鼓鸣冤,并且当场斥责都御吏王越邀功请赏,是阴险小人,因为言语过于激动,又触及宫中隐私,引发明英宗当殿大怒,下旨当殿让武士鞭打,多亏殿上众大臣求情,没有过分再追究他的责任。

天顺五年(1461年),西北孛来进犯庄浪,来势因猛,梁璟再一次提议,起用王竑,他的建议终于得到了英宗的认可,当即予以采纳,朝廷遂召王竑参赞军务。王竑身先土卒,冲锋陷阵,迫使孛来退兵,不敢来犯。天顺六年, 王竑再抚江淮时,当地群众“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明宪宗初, 王竑任兵部尚书。他选贤任能,施展雄才大略,但不时受到奸侫小人的阻扰,于是上书称病乞归。

成化八年(1473),43岁的梁璟升任陕西省布政使左参政,从三品,守卫甘肃临洮、岷县一带。西番兵纵军侵扰甘南,烧杀抢掠,百性逃亡,流离失所,梁璟带领部下,认真组织征剿,经过几年的辛苦,番兵终于被赶走,老百姓回到家乡。成化二十三年,因为政绩卓著,梁璟升任陕西省布政使,从二品,真正走上了方面大员的重要职务,他走马上任,足迹踏遍全省各地,察民情,访民苦,选拔人才,任能用贤,勤政为民,把陕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条。在陕一十五年,全省老百姓皆知其名,称其为“梁青天”。

弘治元年,梁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吏湖广巡抚(正二品)兼襄理军务。湖广地域广阔,入口成分复杂,有苗、瑶等少数民族,经济落后,是全国著名的“流民”区域,难以治理,梁璟上任后,不避劳苦,深入不毛之地,考查民情,了解当地百姓疾苦,英宗正统年间,大量设置皇田,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是造成“流民”的重要原因,农民丢失了土地以后,无法在原地生活下去,只好成群结队大规模向外面迁移,被政府称之为“流民”,有的人被迫起义,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声势浩大,被明政府派都御吏项忠血腥镇压,造成了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局面,弘治二年,湖广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粮食减产,巡抚梁璟上疏,请求免去漕粮八十九万余担,上获准,民心大悦。梁璟亲自安抚民众,鼓励流民当地落籍,开垦荒地,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这些做法,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安定了民心,发展了生产,受到老百姓的称赞,根据明史记载,1488年---1505年,湖广地区新开垦土地大约十万顷,这正是梁璟任内时期。永州贼寇谋反,梁璟亲自率军剿匪,旬月即平定。时有监军中官(太监)仗势欺人,竟然纵容手下欧打亲王亲戚至死,上命梁公核查,中官、亲王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梁璟秉公执法,力拒双方请属,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

弘治五年,梁璟调任四川巡抚,初来乍到,麾下有一悍将桀骜不驯,不听命令,梁王当即绳之以法,严惩不贷。一时间,四川官场震动,皆服从其命令。有贼兵,遣师平之。他励精图治,精兵简政,整肃风纪,反腐倡廉,赈饥民、理冤狱、轻民徭、增武备,平匪患,无耻之徒,绳之以法,贪赃枉法,撤职查办,一时间,政清人和,老百姓安居乐业,蜀国一片颂扬。

弘治七年(1494年),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掌管官员考核、升遣、选授、奖惩,正式进入国家权力机构,梁璟按部就班,量才录用,奖能惩劣,公正廉明,不贪污、不徇私舞弊,官场口碑,人人称赞。

弘治十一年(1498),梁璟升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户籍、入口、田赋、钱粮。户部是六部中机构最大,弘治年间全国户口1040万户,人口5090万人,全国土地6亿2千万亩。梁璟上任伊始,为了摸清全国入口、田赋底细,亲自带领户部大小官员,查户籍,清田亩,稽查历史账目,常常劳累到深夜,二年之中,竟然积劳成疾,病倒在任上。偏偏祸不单行,雷氏夫人突发暴症,不治而亡,梁璟命人将夫人棺椁送回崞县老家唐昌埋葬。弘治十三年(1500),70岁的梁璟因病上疏,请求告老还乡,明孝宗见梁璟身体大不如前,下旨恩准其请,派驿车送其归山西崞县老家,恩礼优厚,月赐廩米二石,轿夫四人。

回到崞县老家之后,梁璟对兄长琮执礼甚恭,每一次全家一块吃饭,都先让兄长先著,还将御赐祿米分半与兄,有时候还分诸乡邻,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纵情山水,陶冶情操,四处游山玩水,遍访崞县名胜古迹,在他的主持下,组织崞县文化名流评定选出了了著名的崞县八景。崞山叠翠,朝元夜月、石人瀑布、阳武流金、风吹石鼓、天涯扫雪、仙洞藏春、土圣晚钟。

当时,崞县城外30里处有一座高山叫天门关,山脚下有2泉眼,泉水甘甜纯净,一年四季,细水长流,因为有这两个宝泉,就引来了外地游僧在此修建了一座寺庙,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规模越来越大,由于香火鼎盛,就叫成了香烟寺,不少香客就在香烟寺附近住了下来,逐渐发展成立现在的香烟村,梁璟见这里风景秀丽,立下遗嘱,自己百年之后,就埋在这里。

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名人

在游历崞县西南的土圣寺时,他看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不禁诗兴大发,挥毫留下了一首《朝元夜月诗》,他见当时崞县学院凋零,出面在崞县城定远门外北十余里崇圣寺旁修建建立 了“石桥书院”,将侄、孙后及乡临才俊入院学习,并且每月给与米面供教授学员费用,发展家乡教育事业,造福一方。弘治十五年(1502)七月十五日,卒,享年72岁,谕葬崞县香烟村,追赠太子太保,大柱国、荣禄大夫(一品),祀乡贤,妻雷氏封夫人。传一子一女,子枋荫封国子生,女嫁驿丞张廷举。孙七;凤仪、凤化皆县学生,凤伦、佐、佑、杰、俊年幼,孙女六,皆配书香门第。曾孙一,尚幼。应梁璟生前遗言,将雷夫人骨骸从唐昌墓地起出,与其合葬香烟村。从此以后,梁氏后裔就在香烟村为其守墓,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现在已传至二十二世。

应其子梁枋之请,由当时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亲自为其书写了墓铭志。崞县知县张瑁闻后,在县城为其建立“大司徒牌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梁璟后人梁永青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职务。

纵观梁璟一生,少时考场得意,步入仕途,历经磨难,在朝中正直为官,主持公道,公正无私,在地方勤正爱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步一个脚印儿,踏踏实实,一直做到了官封一品。死后,不爱繁华,魂归崞县故里。梁璟可以说是同川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尚书级别(正部级)的重量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

公正廉洁的名人_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_公正廉洁的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

郝荣廉,山西原平东山底村人,现在原平经信局工作,典型同川人,一个文学爱好者。

信贤川编辑

上一篇: 姓段的历史名人的故事_姓段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下一篇: 潘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从格瓦拉说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