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施琅是否是忠臣

施琅是否是忠臣

施琅是否是忠臣施琅是否是忠臣施琅,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县。明末清初军事家

施琅是否是忠臣

施琅是否是忠臣施琅,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县。明末清初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褒贬不一。

早年的施琅是郑芝龙的下属,顺治三年(1646)跟随郑芝龙投降清朝。不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便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成为郑军的重要将领,积极参与抗清活动。但青年时期的施琅个性极强,说话直率,常与脾性相同的郑成功产生冲突。最后终因杀害郑成功手下的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施琅全家遭到郑成功的追杀,施琅自己侥幸得以逃脱。由于亲人被郑成功诛杀,施琅再次走上投清之路。降清后的施琅先后担任清朝副将、总兵、水师提督等职务,并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平台,之后,他积极呼吁清廷在台湾屯兵驻守,力主收复台湾,实现“四海归一”

面对施琅的经历,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两度弃明投清当属叛徒;但他收复台湾,推进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又当属爱国忠臣。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呢?

从当时来看,明王朝政治腐朽、军事无能、良将被杀,已经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走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只有一部分明朝人还在奋力反抗。对于施琅的弃明投清,普通大众是不会有多少人关心的,而明朝遗老则肯定视施琅为奸臣逆贼;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固地位,正当用人之时,自会伸出欢迎之手,但并不会真心信任他。至于施琅第二次降清,则是在其父亲和兄弟被郑成功诛杀之后,投清实属无奈之举,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走这条路。因此,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他是两面都不讨好:明朝容不下他,清朝在统治稳固之后视他为不忠的典型,在当时两朝的士大夫心中,他是一个标准的叛徒。

从现在来看,施琅降清后,力主收复台湾,实现“四海归一”,在统一祖国的进程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爱国思想和行动是值得肯定的。从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来看,他是有功的。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并综合考察其行为对当时社会及历史所产生的影响才能作出更客观和公正的判断。在施琅故乡福建晋江的施琅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施琅功绩的客观、公正评价。

上一篇: 世上最大的地藏菩萨:斥巨资打造,高达155米,就在我国安徽
下一篇: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怎么打赢的,为何无人能模仿成功,背后有何秘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